夜幕下的海河泛起粼粼波光,岸边举着手机支架的中年男人突然哽咽。去年盛夏那场直播,让杨议这个名字与“砸缸“二字牢牢绑定。这个自称“海河战神“的曲艺老炮儿,在流量与师承的漩涡中反复横跳,硬生生把相声行当的江湖规矩演成了全民围观的连续剧。
“二哥您高抬贵手!“去年七月那场引发轰动的直播中,眼眶泛红的杨议对着镜头哽咽。这场精心设计的“含泪喊话“,看似在为郭德纲求情,实则把侯耀华与德云班主同时架上舆论烤架。接下来的八个月里,这位杨少华之子化身“杨治缸“,直播间日均上万的人气印证着“砸缸“话题的魔力。每当镜头亮起,他或明怼郭德纲的师承争议,或暗讽侯耀华的掌门权威,三弦声里夹带私货,包袱抖落间皆是生意。
吃瓜群众涌入直播间刷起“战神威武“时,同行们却在屏幕后冷笑。有主播直接开麦嘲讽:“海河边卖惨,德云社碰瓷,这流量密码算是玩明白了。“更耐人寻味的是侯耀华的态度,前脚刚承诺解决师承问题,后脚就施压叫停砸缸。面对网友“认怂了?“的质疑,杨议叼着烟卷咧嘴一笑:“听二哥的,不急。“可转眼又在直播间蹦出金句:“不砸吃嘛?“这句脱口而出的真心话,道破了直播间人气从两万骤降至两千的流量焦虑。
如今的杨议依然每晚准时开播,只是话题在传统艺术与家长里短间来回横跳。当被问及何时正式摆知,他摸着光溜溜的后脑勺打太极:“春暖花开再说。“屏幕那头,侯耀华的微博沉寂如常,德云社的商演海报铺满地铁站。这场始于流量的江湖恩怨,终究在流量中迷失了方向。或许正如网友戏言:“砸缸的锤子举久了,到底是修缸还是毁缸?“当海河再次泛起春潮,曲艺江湖的这出大戏,怕是又要换新剧本了。
内容来源于51吃瓜网友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