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想到,邓伦会以这样的方式重回大众视野?
近日,备受期待的民国奇幻剧《夜旅人》官宣即将播出,但观众惊讶地发现,剧中的男主角已经从邓伦变成了付辛博——更准确地说,是用AI换脸技术把邓伦的脸替换成了付辛博。
一时间,关于《夜旅人》的热议在网络上炸开了锅。有人唏嘘不已,认为邓伦这部被寄予厚望的作品最终还是“物是人非”,也有人对AI换脸技术是否足够成熟表示质疑,更有一部分观众表示即便换脸成功,他们也不愿意买账:“没有邓伦的《夜旅人》,还叫《夜旅人》吗?”
其实,早在2022年,邓伦就因偷税事件被罚款1.06亿元,一夜之间从顶流陨落。他的代言全部被撤,社交账号封禁,原本风头正劲的演艺事业戛然而止。《夜旅人》正是他出事前杀青的一部作品,因其主演身份,整部剧不得不被按下暂停键。投资方损失惨重,但完全弃播显然不现实,毕竟成本已经投入,退无可退。经过多番考量,最终选择了AI换脸的方式,让剧集得以重见天日。
然而,这样的操作真的能让观众接受吗?
AI换脸技术近年来在影视行业的应用逐渐增多,但直接更换整部剧主角的案例仍然凤毛麟角。观众对于演员的接受度不仅仅是“脸”这么简单,还包括他们的表演方式、肢体语言、台词节奏乃至情感共鸣。换言之,即便AI技术再先进,换上的脸与原演员的演绎方式无法完全匹配,违和感仍然不可避免。
从先前的几个换脸案例来看,这种技术的效果往往参差不齐。例如,央视播出的反腐剧《风雨送春归》,原男二号因出事被AI换成于震的脸,结果因为合成痕迹明显,被观众吐槽“脸部阴影诡异,仿佛在看恐怖片”。而像《三千鸦杀》这样直接换掉女主角的,最后的呈现效果更是被网友戏称“越南剧既视感”,让人出戏。
当然,也有一些技术较为成熟的案例,比如《蜀锦人家》,虽然用了AI换脸,但剧方投入了大量后期成本,使得整体视觉观感较为自然,被观众戏称“史上最贵的表情包”。
那么,《夜旅人》此次的换脸操作究竟能否成功?
从当前曝光的片花来看,AI换脸的痕迹并不是特别明显,但细节上的差异仍然存在,尤其是倪妮和邓伦原本在剧中的化学反应,被换脸之后还能保留多少,这才是关键。毕竟,一部剧的成功不仅仅是颜值的问题,更在于演员之间的情感交流和对角色的塑造。邓伦的粉丝对此怨言颇多,认为即便换上了付辛博的脸,也无法改变剧中角色“邓伦味”太强的事实。
从资本的角度来看,选择AI换脸无疑是最优解。按照业内人士的估算,如果为了避开邓伦的影响而重拍,光是民国戏的实景搭建就需要投入至少3000万元,加上演员的片酬和其他制作成本,整体花费将超过1亿元。相比之下,AI换脸的成本每帧大约1.5万元,虽然仍然昂贵,但远远低于重拍的预算。
那么,这是否意味着未来娱乐圈会大规模应用AI换脸,以规避明星塌房带来的风险?
事实上,近年来,影视行业已经开始对演员的“可控性”提出更高要求。许多影视公司在签订合同时都会加入“塌房赔偿”条款,要求艺人如果出现重大负面新闻,需要赔偿剧方损失。此外,行业内还流传着“选角冷静期”的概念,即在定下演员之前,制作方会进行更严格的背景调查,以减少未来风险。
但即便如此,娱乐圈的塌房事件依然层出不穷,AI换脸技术的应用可能会逐渐成为常态。然而,观众是否买账,则是另一回事。
回到邓伦,他在2022年之前的事业可谓一片光明。从《香蜜沉沉烬如霜》到《加油,你是最棒的》,他塑造了多个深入人心的角色。如今的《夜旅人》,原本是他冲击实力派的一次机会,但现实却让它成为了一场“换脸实验”。
邓伦曾在一次采访中说过:“演员要对得起镜头。”如今再回看这句话,显得格外讽刺。镜头前的脸可以被技术抹去,但镜头外的污点却难以洗清。
那么,你是否会因为AI换脸的技术而选择观看《夜旅人》?还是会觉得这部剧已经“变味”了?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内容来源于51吃瓜网友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