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1框架

0

0

收藏

分享

果然!李嘉诚还是出事了!港府出手,逮捕10人可能只是一个开始

影史观 · 4 天前
5月21日,香港廉政公署(ICAC)发起代号“战鼓”的执法行动,直指李嘉诚家族旗下长实集团开发的观塘安达臣道“港人首置盘”项目。
1.jpeg
这场震动全港的贪腐造假案中,10名涉案人员被拘捕,包括总承建商员工、分判商负责人及工程顾问公司监督人员。他们涉嫌通过行贿、伪造文件等手段,纵容分包商在施工中偷工减料,导致6栋住宅大楼的钢筋工程出现“疏、少、幼、移位”甚至局部缺失的严重问题。

安达臣道项目是香港政府2017年推出的“港人首次置业计划”核心项目之一,旨在以市价八折提供近3000套住房,助力中低收入家庭“上车”。长实集团于2020年以49.5亿港元中标,承诺打造安全、实惠的民生工程。
2.jpeg
然而,廉政公署调查发现,分判商为节省成本,擅自减少钢筋数量、扩大间距、缩窄直径,甚至通过行贿总承建商和监理人员伪造验收文件,掩盖质量问题。更讽刺的是,早在2024年8月,屋宇署就接到举报称工地存在违规,但当时仅以“无即时危险”草草结案,直到廉政公署介入才揭开黑幕。

事件曝光后,长实集团迅速表态“支持廉署行动”,称已配合屋宇署启动补救措施,并强调“未涉及集团员工”。然而,市场并不买账。2024年财报显示,长实净利润同比暴跌21%,负债高达527亿港元,叠加楼市低迷,此次丑闻无疑雪上加霜。投资者担忧停工整改、诉讼赔偿及品牌信誉受损将拖累股价,社交媒体上更涌现“首置盘变危楼”的激烈批评。


3.jpeg
“港人首置盘”本是政府为普通市民编织的“安居梦”,长实却将其变成资本游戏的牺牲品。钢筋偷工减料,省下的是分判商的利润,赌上的却是数千家庭的生命安全。当富豪家族坐拥万亿资产,却连民生工程的底线都要践踏,民众的愤怒可想而知。有网友痛斥:“李嘉诚赚够了铜钿,连穷人的血汗钱都要刮一层皮!”


更令人心寒的是,长实并非首次卷入工程丑闻。其关联承建商“精进建筑”因安全违规多次被罚,2023年甚至被吊销牌照,但长实仍通过“左手倒右手”将项目转给关联公司,继续操控工程链。这种“换壳不换药”的操作,暴露了资本对监管的蔑视。


4.jpeg
屋宇署早在2024年就发现钢筋问题,却以“无危险”搪塞公众,直到廉政公署介入才承认“六栋楼全部违规”。这种“民不举官不究”的懒政,变相纵容了企业舞弊。反观1999年沙田愉翠苑短桩案,36根桩柱仅4根合格,最终楼宇被拆,损失6亿港元。历史教训犹在眼前,监管却仍未长进。


香港素以法治严明自诩,但此案暴露出私营工程监管的灰色地带:开发商将工程层层分包,监理人员受贿放水,制度防线形同虚设。若连“首置盘”这类政府项目都能造假,普通楼盘的质量又如何保障?


5.jpeg
长实主席李泽钜在股东会上称“小心驶得万年船”,但财报显示,集团88%利润来自收租和基建等“稳赚”业务,地产开发贡献逐年萎缩。这种“重资本轻责任”的策略,本质是将风险转嫁给社会:一边靠民生项目赚取政策红利,一边压榨分包商、偷工减料。当“商人逐利”变成“唯利是图”,再辉煌的商业帝国也会崩塌。


李嘉诚曾标榜“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但近年来其家族频繁抛售内地资产、套现海外,早已引发“撤资”争议。此次贪腐案,不过是撕下了“爱国商人”的最后一层遮羞布。
6.jpeg
安达臣道项目如同一面照妖镜,映出资本贪婪的獠牙,也照出监管疲软的软肋。廉政公署的“战鼓”行动值得肯定,但若不能借此推动制度变革——比如强制公开分包链条、引入第三方独立监理、严惩行贿企业——类似丑闻必将重演。


对普通市民而言,房子是安身立命的根本。当“首置盘”变成“危楼”,摧毁的不仅是建筑,更是对公平社会的信任。我们呼吁港府彻查此案,追究长实集团的管理责任,更要反思:为何民生工程总沦为权钱交易的筹码?
7.jpeg
这次造假案也是继长和执意要将包括巴拿马运河在内全球43个港口,卖给美国贝莱德财团后第二个重大丑闻,这次过后,恐怕李家真的要名声扫地了。而对李嘉诚旗下产业的调查恐怕也刚刚开始。


参考资料


界面新闻 2025-05-26 08:03因涉贪腐造假案,李嘉诚旗下长实集团香港一楼盘被调查
8.jpeg

内容来源于51吃瓜网友投稿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