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三天,俄罗斯首都莫斯科的天空被防空警报划破。当地时间5月23日凌晨,俄防空部队再度击落多架飞向莫斯科的无人机,这是自5月20日以来乌克兰方面对莫斯科发动的第三轮袭击。莫斯科多莫杰多沃机场和茹科夫斯基机场被迫暂停航班起降,城市上空笼罩在紧张氛围中。
无人机“蜂群”战术,俄防空系统疲于应对
据俄罗斯国防部通报,自5月20日至22日,俄军共击落485架乌克兰无人机,其中莫斯科州63架、库尔斯克州121架。仅在5月22日凌晨的5个半小时内,就有105架无人机被击落。这一数字表明,乌克兰正采用“蜂群”战术,以数量优势突破俄军防空网。
尽管俄军宣称成功拦截绝大多数无人机,但仍有部分突破防线,造成零星破坏。莫斯科市长索比亚宁表示,部分无人机残骸坠落在居民区,引发小规模火灾,所幸未造成重大伤亡。然而,频繁的袭击已严重影响莫斯科的航空秩序,多座机场多次暂停航班,旅客滞留现象严重。
普京强硬表态:将对乌方行动作出回应
面对连续袭击,俄罗斯总统普京5月22日在与库尔斯克州别洛夫斯基区区长尼古拉·沃洛布耶夫通话时明确表示,俄罗斯将对乌克兰的无人机袭击作出“回应”。
值得注意的是,沃洛布耶夫本人此前在乌军无人机袭击中受伤,目前仍在住院治疗。库尔斯克州代理州长欣施泰因透露,该州近期已成为乌军重点打击目标,仅5月22日就有121架无人机被击落。
分析人士认为,普京此番表态可能预示着俄军将对乌克兰境内目标发动更大规模的空袭或导弹打击。此前,俄军已多次对乌克兰能源设施、军工企业和指挥中心进行报复性轰炸。
乌方沉默,西方援助或成关键变量
截至目前,乌克兰官方尚未对此次无人机袭击事件作出回应。不过,乌军近期多次承认对俄境内目标实施打击,尤其是针对俄军后勤枢纽、燃料库和军事设施。
值得注意的是,乌克兰的无人机生产能力在西方援助下大幅提升。美国、英国和欧盟国家不仅提供资金支持,还协助乌克兰建立本土无人机生产线,使其能够持续对俄纵深目标发动袭击。
军事专家指出,乌军此次使用的无人机可能包括改装的自杀式无人机(如“海狸”或“柳叶刀”系列)以及西方提供的远程巡飞弹。这些无人机成本低廉,但能对俄方防空系统构成巨大压力。
俄乌冲突进入“相互消耗”阶段
此次莫斯科连续遭袭,标志着俄乌冲突进入新阶段——双方不再局限于前线交战,而是将战火延伸至对方腹地。
自2023年以来,乌克兰加大了对俄本土的袭击力度,特别是针对克里米亚、别尔哥罗德、库尔斯克等边境地区。而俄罗斯则持续空袭乌克兰电网和能源设施,试图削弱其战争潜力。
这种“相互消耗”战术使双方都承受巨大压力。对俄罗斯而言,首都频繁遇袭不仅影响民众士气,也暴露了防空系统的漏洞;对乌克兰来说,如何在西方援助放缓的情况下维持攻势,将是未来数月的重要挑战。
国际社会反应:担忧冲突进一步升级
莫斯科连续遇袭引发国际社会高度关注。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呼吁双方保持克制,避免冲突进一步升级。北约方面则表示,将继续支持乌克兰的“自卫权”,但未直接评论此次袭击事件。
与此同时,俄罗斯外交部发言人扎哈罗娃指责西方国家“纵容乌克兰的恐怖行为”,并警告称,俄方将采取“一切必要措施”保护国家安全。
未来局势:报复与反制的恶性循环
随着普京誓言报复,外界普遍预计俄军将在未来几天对乌克兰发动新一轮空袭。可能的打击目标包括基辅、利沃夫等政治经济中心,或乌军前线指挥所。
然而,乌克兰方面显然不会坐以待毙。乌军总司令瑟尔斯基此前曾表示,乌军将“以牙还牙”,继续打击俄境内军事目标。
这场“以袭击对袭击”的恶性循环,短期内恐难停止。而随着西方援乌F-16战机即将交付,未来俄乌空战可能进一步升级,甚至演变为更大规模的对抗。
内容来源于51吃瓜网友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