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1框架

0

0

收藏

分享

朝鲜驱逐舰发生重大事故后,不到24小时,朝方改口:没那么严重

兵说 · 昨天 18:07
5月21日,朝鲜新锐驱逐舰在下水时发生重大事故,在通过侧滑下水的过程中,由于受力失衡,导致该驱逐舰只有船尾一侧入水,而船头一侧则留在了岸上。在舰体失衡的情况下,进而引发船只的侧翻。当时朝鲜官方给出的说法是,犯了不尊重科学的经验主义错误。
不过不到24小时,朝鲜官方就改口,称事件没有那么严重。朝鲜由检察机关和专家组成的事故调查组,发送不了新的调查报告。
1.png
报告称专家对驱逐舰内部重新进行了检查,发现驱逐舰舰体并没有船底破洞,之所以进水,是通过船尾的救生通道,灌入了一定量的海水。因此只需要将船首扶正,对船尾变形的区域进行修复,该驱逐舰就可以恢复正常,预计修复船体平衡性问题需要2-3天时间,修复船体侧舷则需要10多天的时间。
不过朝鲜中央军事委员会也下达指令,要求对该事件进行追责,根据朝鲜目前提供的消息,负责该驱逐舰建造的船厂厂长洪吉浩已经被朝鲜司法机关传唤。
对于朝鲜驱逐舰建造以及下水,有两个方面值得去讨论。一是朝鲜造船技术究竟是哪来的,二是这艘驱逐舰为什么会发生侧翻。
2.png
根据朝鲜官方的说法,这艘驱逐舰的建造周期只用了400天,也就是一年一个月就已经完成了建造工作,这说明朝鲜的船体建造技术以及各项子系统已经相当成熟。而在这之前,朝鲜的主力战舰是661型护卫舰,这已经是上世纪50年代的产物。如果放在空军战斗机的划代来区分,基本上就从一代战斗机横跨到四代半的水平。以朝鲜的科研技术水平,通过发展先进驱逐舰的可能性几乎没有。朝鲜唯一的舰艇技术来源,就只有俄罗斯。
从朝鲜崔贤级驱逐舰的设计来看,其使用的四面相控阵雷达,与俄罗斯海军的22350型护卫舰十分相似,只不过在散热系统上进行了一定的本土化改造。除此之外,朝鲜驱逐舰的垂发单元,与俄罗斯22350护卫舰相似。朝鲜将俄制垂发系统安装在了舰艇的舰首部分,后半部分疑似安装了朝鲜自研的垂发系统,更恐怖的是其自研的垂发系统直径达到了1米,这可能是为大型弹道导弹上舰预留的发射系统。这也导致朝鲜的这艘5000吨级的驱逐舰,垂发数量达到了恐怖的75个,这将大大影响这一级舰艇的适航性和航程。
3.jpeg
总而言之,这艘舰大部分技术,可能大部分都来自于俄罗斯。俄罗斯也有向朝鲜提供舰艇技术的动因。在俄乌战争胶着时期,朝鲜向俄罗斯提供了大量武器弹药,派遣朝鲜军队前往俄罗斯参战。作为回报,俄罗斯向朝鲜提供了大量军事技术,包括卫星发射、潜艇技术以及舰艇技术等等。
4.png
而这艘船发生侧翻的根本原因,其实还是时间赶加上技术本身就不行。
朝鲜同时期一共建造了两艘崔贤级驱逐舰,首舰是通过“倒退式”下水方式,即将舰艇放在一个移动划轨上,然后随着斜坡缓缓入海。这种方式相对安全,也是大型船只的主要下水方式,像是前苏联和欧洲航母的下水,都是通过这种方式。只不过现在基本不用了,现在中美基本上都采用的是干船坞灌水的方式,要更加高效安全。
这次朝鲜出事故的驱逐舰,用的是侧滑式的下水方式。这种方式普遍用于小型船只下水,要求也相当高,要求船体结构强度高,下水操作协同配合度好。否则一旦出事故,轻则船体受到破坏,重则船体结构出现硬损伤,刚下水就要被退役。
5.jpeg
而朝鲜之所以出现这类事故,原因其实就是技术不过关加上时间赶得太紧。朝鲜造船厂其实并没有现代军舰的造船能力,尤其是清津造船厂以前只负责一些小型商船和军舰的建造工作,通过侧滑入水也没什么问题。由于朝鲜官方要求同时期共同建造两艘催贤级驱逐舰,导致清津造船厂只能硬着头皮上马。更要命的是,清津造船厂根本没有倒退式入水的设施,只能硬着头皮侧滑入水,直接导致了事故的发生。
因此这事情也不能完全怪造船厂业务能力不行,其决策层的“快马加鞭”也是导致这一事故的一个关键原因。

内容来源于51吃瓜网友投稿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