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1框架

0

0

收藏

分享

怎么还债?王健林给房企老板们狠狠上了一课

地心影力 · 昨天 20:43
2025年,王健林还在拼命还债,而大多数房企老板早就“人没了,账赖了”。
2025年开年,万达集团遭遇法院“八连冻”,金额高达百亿,消息一出,朋友圈和财经圈瞬间炸锅。有人以为这意味着王健林也撑不住了,但没过几天,他就以将旗下酒店出售给同程旅行的方式,换来了新的“回血”弹药。
70岁的王健林,还在以卖资产的方式,一块一块填债务的坑。没有耍赖、没有甩锅、没有让员工背锅、没有一走了之。
这一幕,显得格外刺眼——对比之下,多少房企老板,不仅把企业玩烂了,还把赖账玩成了艺术。有的房企“烂尾宇宙”还在蔓延,有的房企老板已经进去了,还欠了一屁股债顺手拉上了行业上下游陪葬。还有的房企老板拖欠几万员工工资半年一载也不以为然,更有的房企老板直接上演“失联”!
1.jpeg 上课了!
2025年了,擦亮眼睛看看现在的房地产企业,到底还有谁,是真的在为自己当年的高杠杆和野心负责,而不是在向业主耍赖、向员工耍赖、向供应商耍赖?有的甚至玩起了消失,烂摊子丢给当地政府来“兜底”民生问题。
反观王建林呢?倒是给房地产的一众大佬们狠狠上了一课。其实,房地产大逃杀开始的那一刻,王健林就选择了“断臂求生”,而不是“赖皮耍无赖”。
危机之前就看到了风暴
时间拨回2017年,别人还在为“千亿销售额”狂欢时,王健林悄然卖掉了13个文旅项目,连同旗下的大量酒店、商业资产,一起“打包”出清。这波操作,被外界称为“断臂自救”,也有人说是“被迫卖身”。
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从来没有否认自己做错过。他说,“企业家不怕失败,就怕认不清。”
别人靠画饼撑市值、靠高周转续命、靠并购博眼球,王健林把“现金为王”的原则写进骨子里。他早在十年前就说过一句话:“房地产不能永远繁荣。”
危机之前他就看到了风暴,这不是预判,是智慧。
2.jpeg 不是预判,是智慧。
你可以说他保守,但保守其实是一种绝顶的智慧。他就是那种早早穿好救生衣、坐上救生艇的人,虽然仍然被海浪打得头破血流,但好歹活了下来。而那些在甲板上唱K跳舞的船长,现在在哪里?已经住进了单间开始吃牢房。有的在躲债,有的在法院,有的干脆连人都找不到。不过,2025年肯定会清算到他们。根据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官网及多地纪委监委通报,二十届中央第五轮巡视组自2025年4月16日进驻各省市后,不到一周时间内,已有至少9名厅级官员被查或被主动投案,涉及河南、江西、湖北、安徽、吉林、湖南等多个省份。而就在前两天,中央纪委通报广西壮族自治区主席蓝天立涉嫌严重违纪违法被审查,成为2025年首位落马正部级官员。这么多高官都接连落马了,难道还不牵扯出最容易出现腐败的领域——房地产拿地和建设的大佬们么?别着急,该来的已经在路上。
3.jpeg 2025清算风暴
别人转嫁风险 他自己扛债
说句良心话,2025年还能自己一笔一笔卖资产还债的房企老板,已经不多了。
多数房企一出问题,第一反应就是“转嫁”,从来没想过从自己兜里掏出来铜板,比如:
• 拖欠员工工资;
• 拖欠供应商货款;
• 玩消失、失联、关手机;
• 高管集体跑路、HR失联、办公室门锁上三道铁链的戏码,已经在中国楼市上演了太多轮。
而王健林呢?他没有让员工垫资,没有让供应商扛雷,没有假装自己“被诈骗”,更没有用各种伎俩去摆烂。他还是那个在年会上唱《一无所有》的硬汉,一边卖酒店还债,一边把能兑付的都兑付。
哪怕是“八连冻”,也只是暂时限制了部分流动性,不代表他就躺平了。人家只是拼得很累,不是不拼了。这种拼,是一个70岁企业家的体面和尊严。
4.jpeg 自己扛债
说实话,他已经不像房地产圈子里的人了,从2017年断臂求生起,其实他已经和房地产现在这些老板们格格不入了。也正是这样,在2025年,他还可以给这些房地产的大佬们上这样一课。
房企老板之间人格的差距
比楼市下跌还明显
来,我们把几个主流房企老板拉出来,逐个对比一下:
• 许X,靠“声色犬马”维稳士气,搞艺术团、开奢华年会、炒高房价,最后搞出个庞氏帝国,债务压垮全国上下;
• 张X,几千员工工资拖了不止一年,“国资”招牌扛不住信誉;
• 杨X,高周转玩得飞起,资金链一断全国烂尾;
• 黄X,公司出事了人先“失联”,全国找人,像找诈骗犯;
• 林X,开完债委会回头就跑路,高管溜得比员工还快。
再看王健林,一样亏钱,一样债务缠身,却始终没让“人设”崩塌。他也曾豪赌,但从未失格。他像一只老狮子,风光过,也狼狈过,但从不靠耍赖活着。
5.jpeg 房企老板之间的人格差距
为什么王健林是“房企异类”?因为他是少数几个在“声色犬马+资本泡沫”这条路上,走到一半就掉头的人。他喜欢唱《一无所有》,这不是调侃,而是一种态度:我不怕从头再来。其他房企老板沉迷权力幻觉和资产幻象,王健林选择用“现实主义”硬扛债务。房地产不是做梦的行业,终究还是要有人买单,而他选择亲自买单。这就是他和其他房企老板的最大不同。你可以质疑他的判断,但你无法否认他作为一个企业家的底线:不甩锅、不装死、不害人。
6.png 一无所有也不怕重头再来
今天的中国楼市,已经不是比拼谁赚得多、吹得响、上市快的年代了,而是一个比拼谁能“好好收场”的阶段。而在这个阶段,王健林以70岁高龄卖资产还债的姿态,成为了房地产行业里少见的“还算体面的人”。
对那些至今还在“拖一天是一天”的老板们,王健林这一课,真的是--特别响亮!

内容来源于51吃瓜网友投稿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