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1框架

0

0

收藏

分享

于和伟3岁丧父,吃姐姐奶水长大,成名后为8个哥哥买房报恩​​

剽悍一只猫 · 5 小时前
家人们谁懂啊!最近刷到于和伟的消息,直接给我看泪目了——1月8号,浙江省公安厅活动现场,54岁的他穿上笔挺西装,正式当上了“浙江警察公共关系形象大使”。镜头里他红着眼眶说:“小时候梦想当警察,没当成;后来当演员,也算圆了穿警服的梦。”可谁能想到,这个现在站在聚光灯下的“叔圈顶流”,3岁没了爹,是靠姐姐分奶水才活下来的穷小子?
事儿得从他的“苦日子”说起。1971年,辽宁抚顺一个穷得叮当响的家里,第9个孩子于和伟出生了。3岁丧父,妈妈45岁高龄奶水不够,饿得他直哭——是刚生完孩子的大姐,硬把自己娃的奶水分给他,才保住了他的命。上学时中考考砸,想复读连5块钱补课费都掏不出;后来考进上海戏剧学院,五姐卖了孩子的钢琴凑4000块学费;毕业后在南京军区话剧团跑了十年龙套,住工棚、啃窝头,一天工资才200块……这哪是“演员的自我修养”?简直是“活着都要拼尽全力”的真实版《人世间》!
但他偏要“逆天改命”。被导演当众吐槽普通话差,他兜里揣着《新华字典》坐公交查路牌;被家人朋友笑“装腔作势”,他咬着牙练出字正腔圆;跑龙套十年不红,他把每个小角色都演得“有魂儿”——直到2003年《历史的天空》里的“万古碑”,坏到观众街上见了他骂“活该”;后来《三国》演刘备,《军师联盟》演曹操,《觉醒年代》演陈独秀,一步步从“龙套专业户”熬成“视帝”“影帝”。
1.png
可最戳我的,不是他拿奖拿到手软,是他“发达了也没忘本”。成名后给8个哥哥姐姐每人买了房,五姐家的酸菜馅饺子他隔三差五去吃;三哥开早餐店,他回家就蹲店里帮忙卖包子;恩师身体不好,他亲自买药上门,还红着眼眶说“怪自己回来少了”。上节目聊起小时候啃窝头的日子,50多岁的大男人眼泪哗哗流;做公益捐款从来不声张,连粉丝都不知道他默默捐了多少。
更绝的是最近这事儿——他主演的《我是刑警》成了爱奇艺首部热度破万的刑侦剧,豆瓣开分7.7,微博9.1。剧里他演的刑警秦川,30年追凶,师父、好友牺牲,他咬着牙把案子一个个啃下来,演活了中国刑警的“热血与坚守”。就因为这角色太真实,浙江省公安厅直接请他当“警察形象大使”。活动现场他说:“警察是社会安宁的守护者,他们的苦,我演过才懂。”
2.png
你说这算啥?是“明星跨界”?我看是“人间清醒”。从喝姐姐奶水的穷娃,到给家人买房的“顶梁柱”;从跑十年龙套的“小透明”,到拿奖拿到手软的“实力派”;从“演坏人被骂”的演员,到“为警察发声”的形象大使——于和伟的人生,哪是“逆袭”俩字能概括的?分明是“穷不坠志,富不忘恩”的活教材!
现在网上总有人说“原生家庭毁一生”“普通人没出路”,可看看于和伟?穷到差点活不下去,靠家人拉扯、恩师帮扶,自己咬着牙往上爬;红了不飘,有钱不炫,把“情义”二字刻进骨子里。这哪是“演员”?这是给所有普通人打样儿——日子再难,别丢了拼劲儿;过得好了,别忘本分儿!
你说他凭啥能当“警察形象大使”?我看凭的不只是演技,是他骨子里的“真”。演曹操能演出枭雄的霸气,演陈独秀能演出文人的热血,演刑警能演出警察的赤诚——因为他自己就是个“有血有肉有担当”的人。就像他生日动态写的:“又长一岁,又痴一年,童稚犹在,愚笨不减。”这“愚笨”,怕不是对初心的坚守?
最后想问问大伙儿:这样的演员,这样的“叔圈顶流”,你能不喜欢吗?他从底层爬上来,却始终把“情义”“责任”看得比名气重;他演了一辈子别人的故事,却活成了自己的传奇。都说“娱乐圈浮浮沉沉”,可于和伟用半生证明——人呐,活得实在,活得有劲儿,比啥都强!
3.png
要是咱们身边多几个像于和伟这样的人,不忘本、肯拼劲儿、有担当,这社会是不是更暖、更有希望?你说对不?

内容来源于51吃瓜网友投稿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