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学预言引爆网络
2025年3月17日,香港地产界巨星李兆基与世长辞,这本是令人痛心的消息,却因一则预言让舆论场掀起波澜。早在二月底,网络上一位名叫“七仙女”的玄学大师突然爆红,她曾预言:“有位香港李姓富豪命数已至,虽靠长期行善续命,却难敌七星连珠的天命。”
这番言论引发众人猜测,多数人将目光投向香港首富李嘉诚。谁也没想到,两周后李兆基离世,网友调侃李嘉诚或许才是“幸运儿”,甚至戏谑称李兆基为他挡了“天劫”。这场充满玄学色彩的舆论风波,也让大众的目光再次聚焦到这两位地产大亨长达半个多世纪的纠葛之中。
分期付款改变香港
这场生死预言背后,藏着香港地产界半个世纪的腥风血雨。
时光倒回1950年代,年轻的李兆基在地产界留下过浓墨重彩的一笔。他开创性地提出并大力推广“分层付款,十年付清”的购房模式。在当时,这一模式犹如一颗重磅炸弹投入市场。有人指责他开启了“房奴”时代,让无数家庭背负起沉重债务;但不可否认的是,它也切实解决了香港中下层市民的住房难题,让许多居无定所的人有了安身之处。这种“先住后付、边住边付”的创新销售模式一经推出,瞬间吸引了大批购房者,与霍英东推出的“炒楼花”模式分庭抗礼,二人堪称地产界的“东邪西毒”。然而,他们的激烈竞争,却意外为另一个人创造了崛起的机会。
乱世枭雄李嘉诚的逆袭
1967年香港陷入动荡,工人运动不断,暴力事件频发,房地产市场也随之遭受重创,房价暴跌。当众人纷纷抛售房产止损时,一个年轻人却反其道而行之,他就是李嘉诚。李嘉诚凭借敏锐的商业眼光和过人的胆识,果断抄底,大量收购地皮和旧楼。几年后,香港局势稳定,离港商家纷纷回流,房地产市场回暖,李嘉诚手中的地产价值飙升。他将这些地产高价售出,一跃成为香港大富豪,也由此与李兆基展开了长达数十年的“双李争霸”。
蜜月期与酒店争夺战
起初,李兆基专注于小户型家用楼盘开发,而李嘉诚则主要经营工业大厦,二人业务领域不同,矛盾较少,甚至在90年代初还携手合作开发了香港西半山的“佳兆台”楼盘,名字取自两人名字中的字,象征着那段合作的辉煌岁月。可惜,这段和谐的“蜜月期”十分短暂,一场美丽华酒店争夺战彻底打破了平静。
美丽华酒店是香港老牌酒店,也是首间由华人经营的高级酒店。老板杨志云去世后,子女因争产闹上法庭,酒店被迫挂牌出售。因其地处尖沙嘴的黄金地段,众多房地产巨头虎视眈眈,其中李嘉诚的长江实业最为被看好。为确保收购成功,李嘉诚联合内地富豪荣志健组成联合财团,开出87.7亿港元的高价。或许是胜券在握,李嘉诚在收购尚未完成时便向媒体透露,计划拆除美丽华酒店,重建后并入自家酒店集团。这一消息传到杨志云大儿子杨炳正耳中,引发强烈不满,他坚持要保留酒店品牌独立性和管理权,却遭到李嘉诚的拒绝。
香港美丽华酒店
杨炳正愤怒不已,转头找到李兆基求助。念及与杨志云同为顺德老乡,李兆基权衡利弊后,提出以每股17港元收购35%股份,成为大股东对抗李嘉诚。李嘉诚自然不肯善罢甘休,以“干预公平竞争”为由将杨炳正和李兆基告上法庭,杨炳正则反诉对方“恶意收购”。双方在法庭上展开激烈交锋,顶级律师轮番上阵,这场官司轰动一时。最终,杨炳正和李兆基胜诉,李兆基以33.57亿港元成为大股东,并信守承诺,保全了美丽华酒店,将管理权交还给杨炳正。这场收购战虽以双赢告终,却让李兆基和李嘉诚彻底结下梁子。
港珠澳大桥的终极对决
此后,二人在土地竞拍、楼盘开发等领域摩擦不断。报纸上时常出现“李兆基新鸿基与李嘉诚长江集团法庭大战”的新闻,双方各有胜负,矛盾逐渐加深。直到珠港澳大桥修建前夕,两人的矛盾再次爆发。李嘉诚名下拥有多家航运公司,他坚决反对修建大桥,声称香港轮渡货运能力充足。而李兆基则凭借广泛的人脉,联合香港五大财团,与李嘉诚展开激烈博弈。最终,李兆基成功推动大桥动工建设。随着大桥建成,陆路运输成为主流,李嘉诚的水路生意遭受严重打击。
港珠澳大桥
转战国际与固守香江
这场较量后,二人走上不同道路。李嘉诚开始减持香港资产,转向英国、加拿大、澳洲等地投资,房地产经营策略也从“重资产”转向“资本运作”;李兆基则依托陆路交通网络,将地产版图向中国南方不断拓展。甚至有传言称,李兆基给小儿子取名“李家诚”,其中似乎暗含着对李嘉诚的较劲与不甘。
这两位地产大亨半个多世纪的恩怨情仇,不仅是个人之间的竞争,更成为香港商业发展历程中一段跌宕起伏、引人入胜的传奇故事。
内容来源于51吃瓜网友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