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1框架

0

0

收藏

分享

越发“娱乐化”的F1,会成为职业体育发展的风向标吗?

新民晚报 · 5 小时前
1.jpeg 2.png “想要玩转职业体育,会整活儿是重要的基础。”曾担任NBA总裁多年,一手将一个并不为太多人知晓的联盟带出泥潭的大卫·斯特恩生前,曾留下过这样的话。如今,不仅他的继任者萧华始终努力实行着前任的话,继续让NBA这块招牌不断吸金,在许多人眼里“只会花钱,不会赚钱”的F1,似乎也开始走“娱乐化”路线。
早前结束的迈阿密大奖赛上,玩具厂商花费巨资为车手打造的积木赛车,成了赛道上一道别样的风景,各大车队的维修间里,站着不少家喻户晓的影视明星,为冲刺赛挥动格子旗的,是主办方请来的,即将为F1主题电影配唱主题曲的女团成员,甚至连汉密尔顿等看起来沉稳严肃的车手,也开始在T台上展现与众不同的一面……难怪不少老车迷感叹:“20年前车迷关注的是引擎效能和车手技术,现在的新车迷,更想了解皮亚斯特里和安东内利穿什么品牌的衣服。”职业体育被打上“娱乐化”的标签,会不会成为未来的发展趋势?
3.jpeg 其实,“体育娱乐化”算不上什么太新鲜的概念,很多人都明白,赛事是“表演”的一种,只不过多年之前,这种“秀”披着一件名为“体育”的外套。在不用为收益犯愁的年代,脱不脱下这层“保护壳”没人在意,如今情况有变,社交媒体等新兴传播方式的出现加上现实情况带来的压力,让NBA、F1等高度职业化的联盟不得不放低身段,所谓“存在即合理”,既然不会触碰底线,又可能拿到“名利双收”的结果,那么脱下“保护壳”,让职业体育赛事加速走向“娱乐化”,也没什么不能理解的,毕竟一项赛事要想持久地办下去,肯定不能一直“赔本赚吆喝”。
自从伯尼隐退,自由媒体集团入主,F1就不再是曾经那个高冷到让人难以接近的联盟。这几年,除了在赛道上的竞争,F1将触角伸向了更多领域:玩具店能够看到积木拼装的赛车模型、服装店里有车手穿着同款装备的人形立牌、大荧幕上能看到关于车手和车队的大电影、银屏上会播放F1的纪录片、手机的APP曲库里,能找到F1的各类背景音乐……现阶段,“职业体育娱乐化”带来的好处,正显现得越发明显,也成为不少其他赛事学习模仿的对象,这样的情况,本身就能说明很多问题。
4.jpeg F1“娱乐化”的成功,也给国内的体育赛事带来不少启迪。犹记得“金元时代”,中超联赛的转播版权曾卖出过5年80亿元人民币的“天价”,盲目烧钱确实不利于联赛的长期稳定发展,但“只有先将蛋糕做大,每个人才可能分到更多”的道理,并不会因为“金元浪潮”的退去而消失。“职业体育娱乐化”成功的前提,是赛事品牌已经积累了足够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并且有较为完善的商业开发模式和监管制度。这些隐藏在表象背后的因素,对职业体育未来发展的前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或许也是现阶段,中超、CBA等国内热门职业体育赛事品牌,亟待提高和完善的方面。
“生意要做成,先得打开门”,有着75年历史,已经高度职业化的F1用这句商业管理学上的经典理论“华丽转身”,用“娱乐化”的操作迎来了全新的发展机遇。既然成功的例子已经出现了,留给国内的从业者的任务,便是如何“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让各家职业体育联盟一步步转型,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

内容来源于51吃瓜网友投稿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