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秦郁怡 段智中 毛伟
在现代战争的舞台上,技术革新持续重塑着作战模式与战略格局。近日,美国《新闻周刊》发文称,以光纤电缆控制的FPV无人机大量投入战场,开启了乌克兰冲突的新阶段。
五角大楼一直在密切关注乌克兰的军事行动,收集所有可获取的信息并从中吸取经验教训。俄《观点报》称,对俄乌作战经验的研究开始显著影响美国的军事思维。
2025年3月10日,美国特种作战司令部(SOCOM)在SAM.gov 采购门户网站上发布了一项招标公告,计划采购大量的FPV无人机。此外,还要求承包商对人员进行培训,并组提供技术支持等工作,旨在借助FPV无人机提升部队侦察与打击效能。那么,美军为何将其视为中东作战的新倚仗?在无人机领域相对落后的局面下,五角大楼将采取何种举措进行改进?光纤FPV无人机又将给中东局势带来怎样的冲击呢?
技术移植:东欧经验中东落地之困
早在 2024 年初,俄罗斯为突破乌克兰先进的电子战系统限制,率先部署光纤FPV无人机。随后,乌克兰开始调整和整合类似的系统,力图平衡竞争环境。
从技术演进角度看,光纤FPV 无人机的转变主要源于电子战的兴起。当下,战场电磁环境极为复杂,传统无线电遥控无人机易受到干扰,而FPV无人机通过缠绕在线轴上的轻型光缆与操作员建立不间断的连接,规避了这些限制。美国专家称,光纤无人机的革命性在于其物理信道特性。这项技术不仅改变了传统战场的作战模式,也为未来战争形态提供了新思路。
美军此次招标是针对中东地区洞穴作战体系的现实需要。随着哈马斯、真主党、胡塞武装和伊朗等利用洞穴、隧道和其他地下设施作为攻击媒介和控制节点,此次招标的必要性愈加凸显。
根据招标合同内容,带有通信中继的FPV无人机能够加强洞穴内外的联系并提供洞穴内部的实时视觉情报,保证作战流程的顺畅进行,缩短响应时间,降低这战斗人员在洞穴内的风险。
俄罗斯通过光纤FPV无人机突破电子战防线的成功案例,能否在中东战场得到复刻呢?
虽然光纤FPV无人机具有显著的战术优势,但乌克兰经验在中东战场上存在着适用性边界:光纤释放机制要求无人机必须与地面通信保持高度一致,限制了其灵活性,这对其在中东洞穴等复杂环境下长时间执行任务提出了挑战;乌克兰温带气候与中东沙漠气候形成鲜明对比,光伏组件应用于沙漠等恶劣环境中,会受到沙石、沙粒等冲击,影响透光性能与正常功率输出,能否应对重度沙尘暴的侵蚀仍需验证;乌军依托固定阵地构建的“侦察—打击”闭环,在中东非对称作战中也面临失效风险,光纤FPV无人机在洞穴急转弯时,线缆缠绕概率会显著提升。
那么,美军选择如何平衡抗干扰优势与机动性损失呢?
军工博弈:五角大楼产业布局之谋
据《华尔街时报》报道,五角大楼试图通过拨款吸引硅谷加入武器生产商的行列,从而发起军事技术竞争,加速技术迭代。美国国防部为什么急切地要吸引民用无人机企业加入国防供应链呢?
究其根源,美国武器采购集中在几个大型军工集团之间,这些军工集团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标,并且在报价方面拥有绝对主导权,这种局面所带来的弊端正日益凸显。一方面,美国武器采购成本的急剧攀升,逐步消解了军事竞争优势,而民用无人机企业凭借低成本、人工智能集成和规模化生产,开始渗透传统军工产品;另一方面,随着战术样式发生转变,民营公司产品变得不可或缺。从俄乌战场的情况看出,民用无人机已经变成战场的主角,这种技术的扩散迫使国防承包商在技术管控与市场需求间寻求平衡。
当前,雷神、洛马等企业试图通过控制数据链、指挥系统等继续保持垄断地位。然而,其官僚化的研发流程和高昂成本仍将拖累创新速度。
从发展趋势看,短期内,军工巨头可能选择与头部民用企业进行有限合作,但长期仍试图通过标准制定和专利壁垒维持主导权。当下的利益让渡绝非单纯的技术妥协,而是意图通过资本、政策的重新整合,重构自身在战争价值链中的核心地位。然而,民用技术的“降维打击”和地缘政治的多极化趋势,可能使这场博弈的终局超越传统军工复合体的控制范围。
区域动荡:光纤技术中东连锁之变
置于中东地区战略视野下,尽管美国特种作战司令部(SOCOM)编辑了这些无人机将运行的区域,但鉴于该请求是代表美国中央司令部特种作战分队(SOCCENT)提出的,它很可能涉及美国中央司令部行动区(AOR)的军事行动。该数据库涵盖了包括阿富汗、以色列、叙利亚、黎巴嫩、伊朗在内的21个国家。
随着光纤FPV在后续实现武器化应用,其全物理链路抗干扰能力与可穿透复杂地形实时追踪能力,将为美军及其盟友带来显著优势。他们可对伊朗系武装力量的地下指挥所、移动导弹发射车等高价值目标实施“精准清除”,这不仅可以削弱游击战术的效果,还可以提升以色列对黎巴嫩真主党火箭弹库的打击效率。
然而,这种技术一旦扩散,将引发其他政权、组织的适应性反击,中东大概率会进入“多极技术割据”时代。伊朗可能加速逆向工程,开发光纤截获等反制手段,或进一步巩固俄罗斯-伊朗技术同盟关系;土耳其Bayraktar 无人机系列可能衍生光纤型号,进一步挤压美国技术垄断空间;黎巴嫩真主党若通过黑市获得相关技术,可对以色列北部边境实施更隐蔽的渗透打击。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光纤FPV的精准性可以减少平民误伤,暂时缓解国际舆论压力,但降低战争成本反而会延长冲突周期——美军更倾向于减少地面部队介入,使叙利亚、也门等地的代理人战争陷入“低伤亡僵局”。
光纤FPV在中东的应用,实质是将技术优势转化为政治权力的工具。其引发的安全震荡不会停留于战场胜负,而是通过技术扩散、联盟重组与伦理失序重塑中东的权力格局。区域国家若不能构建本土化技术防御生态,将被迫卷入一场没有赢家的“精准战争内卷”。最终,谁掌控了光纤中流动的数据与指令,谁就可能重写中东的秩序密码——但这一密码的破译成本,或许是整个区域的持久动荡。
文章来源:国防科技大学党的创新理论研究中心
指导教师:马建光教授
内容来源于51吃瓜网友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