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洁,要是让你把《西游记》拍成电视剧,你敢不敢接?”
副台长洪民生在宣布了王扶林拍摄《红楼梦》以后 紧接着的这句问话,就像在我头上响起了一个惊雷,我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一怔之后,我冲口而出:“有钱就敢,为什么不敢!”
他立即接道:“好,局党委决定 ,由杨洁来拍《西游记》!”
这是在1981年的11月份,文艺部的一个组长会上。当时不只是我,在座的所有人,都被这个突然宣布的消息震惊了。连我自己都不相信,这么重大的题材居然给了我这个“戏曲”导演?!说实在的,我也没想到洪民生副台长这么快就实现了他的诺言,而且给我的是这么重大、辉煌的一个任务。
王扶林接受《红楼梦》是坦然自若,理所当然的,而我却心潮澎湃,难以平静。因为这是我长年追求的梦想!
那段时间,中国的屏幕上,正热播香港的《霍元甲》、日本的《阿童木》、美国的《加里森敢死队》,我们自己的电视剧数量少得可怜。这时,中央领导提出了精神:中央电视台应该把我国的古典文学名著搬上电视屏幕,拍成我们自己的电视连续剧!之后,洪民生副台长就在组长会上宣布了这样一个不容置疑的决定,让我拍摄《西游记》!这实在大大超出了我的预料。
我相信这个决定来之不易,不知道他顶住了多大的压力!我心中充满感谢:感谢洪台长的信任,感谢他的举荐,和他力排众议的果断宣布,我也相信自己绝不会辜负他的信任。

任务是接下来了,兴奋之后,冷静下来,发现自己身上挑上了一副千斤重担。
《西游记》这可不是一般的戏,它是一部脍炙人口的古典文学名著,是我国文学宝库中的一块瑰宝。不仅在中国家喻户晓,在国外也广为人知。唐僧师徒的形象早已深入人心,各种艺术形式都有描绘他们的节目存在。我要把它改编为电视剧,要塑造出一部全新的、完整的、由真人在实景中演出的、让所有观众都能认可的《西游记》,实在是个严肃而艰巨的任务。应该从何处着眼,从哪里下手呢?
不过还真有不少人关心此事,他们对我提出许多建议。有人说,你们的武打要比《少林寺》的还好,不然就不叫孙悟空;有人说,你们一定要多搞特技,要比日本的《阿童木》还神;有人说,你们的孙悟空一定要勾脸,不然就不叫艺术;有人说,你们要在摄影棚里搭景拍,不然不够神奇……真是众说纷纭。

但是我有我的看法。我认为:要拍好《西游记》,必须忠实于原著。《西游记》原著给我们提供了非常好的故事基础,但电视剧毕竟和小说不同。如何把《西游记》里上百回的内容改编,浓缩于不到三十个小时的电视剧中,我和其他两位编剧戴英禄、邹忆青取得了共识。我们采取八字方针——终于原著,慑于翻新。
我们要把吴承恩篇幅浩瀚的原著,改编时加以集中或扬弃,选取最精彩的部分,一集一个故事的讲述给观众,每一集连续而又独立。它们根据故事内容,有其独特的风格:有的是喜剧风格,可笑处让你忍俊不禁,像《计收猪八戒》;有的是闹剧表演,开心处让你捧腹大笑,像《斗法降三怪》;有的是悲剧情调,动情处会让你潸然泪下,像《三打白骨精》……尽量使每集都各具情趣,既避免了情节的雷同,让观众有新鲜味,又神奇浪漫,有人情味。

有人认为,“人情味”这三个字与《西游记》这个神话故事无缘。错了!不论什么戏,若是没有情,就失去了灵魂。所以必须着力刻画人物,浓墨重彩的描写人情。《西游记》原著中成功的塑造了各种艺术形象,其中的主要人物都有鲜明的性格特征,无论孙悟空还是猪八戒,都具有人的思想感情。
孙悟空有情有义,爱憎分明;猪八戒是个有缺点的好人;沙和尚任劳任怨,见义勇为;唐僧是个凡人,真诚又坚韧。他们四人在取经路上的种种磨难中不断加深了师徒之情,还有家国之情,儿女之情——这里有多少可做的文章?!至于取经路上遇到的妖魔鬼怪,君王臣宰,也都各有特性,各有真情。正如鲁迅先生所说:神魔皆有人情,精魅亦通世故。所有这些都可以在生活中找到他的原型!

至于这些人物的形象,不论猴、猪,还是其他妖魔鬼怪,包括神仙佛道,都无法使用本脸,需要依靠塑形。这个工作很新,很难,谁能做?我想到了北京电影制片厂的王希钟,只有他这位富有经验的老化妆师才能胜任。只是不知道他愿不愿意接这个麻烦任务?

我到北京电影制片厂去找到了王希钟,和他商量为《西游记》制作人物造型的事,他对这个任务也有极高的兴趣。我们取得了一致意见:妖魔鬼怪,神仙佛道,包括小妖小怪都需要造型。有的要全脸,有的是半脸,有的可用“零件”——鼻子,耳朵,眉骨等对面部进行局部改变。我们建议少用整脸的塑形,以免影响表演。

总的要求是:不但各有特点,还要尽量美化,尤其是孙悟空。他是个猴子,如何做的美 ,是个难点。一定要使他既有猴相,但又漂亮,“美猴王”嘛!


但是,还有个重要问题:《西游记》的神话特点,需要大量的特技来表现 ,而这正是我们的弱项。当时是八十年代初期,我们尚不知特技为何物。没见过“威亚”,更没听说过电脑特技、虚拟演播室,电影里没有使用过,电视剧里更没有;当时文化大革命结束不久,人们的思想尚未开放,我们甚至连可参考的富含特技的外国片都看不到。
我们打了报告,经过上级批准,作为内部的观摩,允许我们看了一点日本和台湾拍的《西游记》片段,他们的特技使我惊奇,但内容实在不堪!

记得里面有这样的情节:孙悟空能够一棍子把地凿穿,喷出来的石油能够到达天上;唐僧哭着喊着要和妖怪结婚,被孙悟空打晕了;猪八戒跳大神,要把唐僧唤醒;唐僧是女人演的……如此种种,太离谱,太荒唐!

《西游记》被搞成这样,也算是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了,但《西游记》的原貌是什么呢?根本看不到。难道能够这样作践我们的古典名著吗?我感到气愤,我决心要拍出与他们截然不同的《西游记》来!


但是,《西游记》里面,孙悟空和诸多的神仙、妖怪们如何腾云驾雾?如何上天入地?如何平地飞升?如何千变万化?这都是躲不开的难题。我们的拍摄条件是一穷二白,除了已经掌握的简单电视手段外,只有一部电视台特地为《西游记》进口的ADO特技机,这是远远不够的(何况它还缺乏软件,效果不好)。
我必须扬长避短,发挥我们的优势:一方面借鉴电影里面的特技手段,一方面采取土洋结合的办法,动员剧组的一切工种:摄像、化妆、道具、照明、烟雾、武打等部门,开拓思路,共同解决特技所遇到的问题,做好配合特技的工作。在拍摄中依靠大家的智慧,不断解决那些已知和未知的特技问题。

总的来说,我争取拍出一个既优美,又神奇,既通俗,又高雅;既忠实于原著,又慎于翻新的《西游记》来。我带着一股要“不辜负领导信任并为自己争气”的勇气,和“要以唐僧取经的精神去战胜一切困难”的决心,全身心投入了《西游记》六年的拼搏之中……
未完待续

内容来源于51吃瓜网友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