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的欧洲“稳定大哥”现在竟然陷入了内外夹击的困局:内有政党互撕、经济困局,外有能源危机、国际舆论。
而这次就像一场政治的“危机总清算”,魏德尔和她的选择党正在用自己的办法挑战传统秩序,这场选战正变得越来越刺耳、越来越辣眼。
作者-杨 编辑-杨
德国人这几年过得怎么样?没有士气、没有方向、还有点丧,这一切,都能在朔尔茨政府组成的三党联合里找到答案。
如果说朔尔茨当初把社民党、绿党和自民党塞到一起就像是玩火,那现实就狠狠地将这把火烧成了灰。

从开始,这个联盟就是个“合租屋”谁都为了利益勉强住进来,谁都看谁不顺眼,绿党呢,一门心思搞生态,任何政策都会加上一条环保尾巴。
他们坚持的激进减排和新能源转型,让工业电费暴涨,制造业工厂纷纷跑路,直接把德国这个“工业心脏”搞得心脏病发作。

自民党就更别提了,嘴上喊“经济自由化”,指着德国商人和企业能拉动经济,可偏偏又跟社民党的高福利主张直接掰手腕,结果呢?政策互相掣肘,吵架声比演讲声音还大。
而朔尔茨自己呢,做事不太“带劲儿”,试图在三边阵营中找平衡的他,活成了政坛的“背景板”。嘴里的解决办法永远模模糊糊,政策的推进就像踩在泥里。

这种“谁都不冒犯”的总理领导风格,说白了就是“谁也看不上”,德国人现在直呼:这不是个领导人,这是个“夹心饼干”,传统党派一团乱麻,选民的怒气没处撒,机会自然落到了选择党手里,
如果说德国政坛是一个巨大的棋盘,那魏德尔和选择党就是突然冲出来、横扫棋子的“新势力”,既抢了眼球,又让很多人气到牙痒痒。

别以为这个“极右翼”标签能吓到选民,恰恰相反,正是因为他们敢说不被说的话,才一下子赢得大批支持者。
移民潮问题,这是个老话题,连一样平常的选举纲领都不愿碰的禁忌,然而魏德尔亮出了选择党最简单粗暴的主张,“先德国人,后移民”

这话你听着可能不太舒服,但对许多普通德国人来说,简直是他们心里的实话,我们的税到底能不能用在自己身上?
治安下降、社会福利被稀释、小镇涌满低技能劳动力,他们熬得够久了,魏德尔一开口,就撕开了这块“道德外衣”,直接刺激到了那些经济压力山大的基层家庭。

除了移民,经济问题也是选择党的绝佳“舞台”,朔尔茨政府寄希望于新能源转型,但德国工业的现实比蓝图要扎心得多。
电价暴涨、企业跑路,那些玩不转新技术而被迫关厂的煤电工人、小企业主,甚至连写字楼里的白领都逐渐感到支撑不起账单。

魏德尔很会抓痛点,如果绿色政策影响饭碗,那我们的绿色到底该不该继续?她旗帜鲜明反对绿党的激进减排方案,提倡传统产业优先,坚持为企业减负,还提出通过政策“重启德国的工业心脏”。
更让人皱眉的,是魏德尔对朔尔茨对外政策的强烈批判,俄乌冲突后,朔尔茨政府在援乌政策上一掷千金,武器、资金一波接一波送往乌克兰,对外喊的是“欧洲责任”,但票子都从德国人腰包里掏出来,这事儿在选民堆里怎么可能不炸?

魏德尔很清楚民众的真实想法,一针见血地说“咱的钱应该花在德国人身上”顺便,她还大方地扯起了与俄罗斯修复关系的大旗。
冷静一想,这种声音确实有人支持,德国自己的能源问题都悬着呢,继续陪国际社会玩下去,德国老百姓还能撑多久?

选择党不仅让德国国内炸开了锅,还在国际舆论圈刷足了存在感,得到了不少“意外盟友”的加持,比如匈牙利总理欧尔班。
这位以挑战欧盟主流价值观闻名的“捣乱者”,直接公开为魏德尔站台,称选择党就是德国的“未来”,不得不说,选择党的这种欧洲保守联盟式魅力,确实让人刮目相看。

要说这场热闹里最引人瞩目的还是在美国的马斯克,没错,就是那个一开腔总能“拱火”的科技巨头。
他虽然在社交平台上面没有支持过魏德尔,但是经常在平台上怒怼炮轰绿色政策,看着人们大快人心,什么话都敢说。

比如,他指责新能源策略拖垮工业竞争力,能源账单冲击家庭经济。这些批评间接地把魏德尔的主张推上了国际“风向标”,让更多人开始重新审视选择党的经济诉求。
更微妙的是,美国副总统万斯竟然在德国的慕尼黑会议上跳过了朔尔茨,直接与选择党“接触”,这一动作看似无伤大雅,却暗藏信号。

国可能正在重新评估德国政局的走向,甚至对选择党持了一定的“默认态度”,想想看,一个被传统党派挤在主流圈外的选择党,能在国际层面带来如此巨大的反响,这不就是政坛的奇迹吗?
面对选择党的步步紧逼,传统党派表现得像一群慌了阵脚的老兵,一个个显得不那么硬气了。他们试图通过排斥来削弱选择党的势头,坚决不让他们进入政治核心圈。

但是,这招真的还能灵吗?答案大概是“呵呵”,一味搞孤立,顶多只会让选择党更像一个“被排挤的受害者”,反而吸引更多反感现状的选票。
德国的政治系统决定了大部分党派不能单独执政,这就意味着,无论谁赢得多少票,都得拼拼补补才能凑够一届政府。

如果传统党派拒绝与选择党合作,根本组建不出有效的多数派政府,全靠另一个“红绿灯2.0”这样的怀胎怪物?请问,有谁还有耐心再看一次失败的重演?
如今的德国,已经被内外矛盾撕开了口子,局面远比人们想象中更复杂,选择党带来的,不只是一次选举的变革,更是传统政治逻辑的全面挑战。

而像魏德尔这样的“刺头”,究竟是精准把脉了德国社会的“病症”,还是只是在操纵愤怒?这个问题,目前没有答案。
内容来源于51吃瓜网友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