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兄弟们啊,现在不是咱不想演,是人家压根不带咱玩儿了!"

王长贵在直播间戴着赵本山送的老花镜,边扒拉手机边跟粉丝掏心窝子。这个曾经在《刘老根》里扛起半个剧团的男人,如今对着镜头自嘲:"看见没?师傅送我这眼镜就是让我看开点——老花眼了还往前凑啥啊?"

"当年我跟师傅两个人撑起整个剧团,现在?光是徒弟就110个!"王长贵掰着手指头给网友算账,"算上媳妇搭档能凑200人,现在剧组盒饭都得论吨订"。

二十年前他是赵本山最早的"嫡系部队",《刘老根》里的大奎火遍东三省,连走路姿势都被人模仿。

谁能想到如今在《乡村爱情》剧组,他连盒饭都抢不过00后小徒弟?"现在进组得先看粉丝量,咱这种老帮菜连直播弹幕都刷不过年轻人"。

"不是咱吹,现在直播间5小时挣的,顶当年在剧场哼哧哼哧唱五年!"王长贵说着突然凑近镜头,老花镜片上反光遮住了眼神,"师傅让我们搞直播,可直播挣的钱又不算KPI,你说这算哪门子退休金?"

这话可不是空穴来风。当年谢广坤直播带货创下5小时500万战绩,转头就在三亚给二婚娇妻过生日砸50万。反观王长贵这种"过气选手",直播间最热闹的时候,也就是跟网友回忆当年怎么被谢广坤抢了团长位置。

"看见没?现在大舞台C位早换成赵大牛了!"有眼尖的网友发现,赵本山70岁高龄还带着弟子全球巡演,根本是在给亲儿子铺路。那些跟着师傅二十年的老徒弟,现在成了舞台背景板里会喘气的道具。

最扎心的是资源分配——出国演出名单要看"红人指数",拍戏机会得拼直播间数据。王长贵这种"初代顶流",现在连旷工扣5万都算不清账:"直播两小时赚50万,拍戏旷工一天才扣5万,傻子才去剧组!"

当谢广坤在直播间秀三婚娇妻、宋小宝在综艺装疯卖傻时,王长贵们只能守着"赵本山嫡传弟子"的虚名啃老本。有次他直播说到激动处,把老花镜往桌上一拍:"现在年轻人演个哭戏都要滴眼药水,我们那会儿可是真把泪腺都哭堵了!"

更魔幻的是生存现状——谢广坤前妻王小华直播还房贷,播了两天发现还没卖煎饼赚得多;"谢大脚"遗作刚杀青就遭遇车祸,连带着王长贵在剧组的最后牵挂也没了。难怪他现在天天在直播间吆喝农产品:"至少苞米不会 过 气 啊!"

当王长贵第101次在直播间讲起《刘老根》往事时,屏幕突然飘过一条弹幕:"叔,你演大奎那会儿我才上小学,现在我都当爹了。"老头突然哽住,老花镜片上雾气升腾。

这或许就是娱乐圈最残忍的真相:观众的记忆永远停在角色最鲜活的时刻,而演员只能带着过气的标签,在直播间一遍遍消费自己的青春。至于本山传媒这艘大船最终驶向何方?王长贵们早就不在乎了——他们正忙着跟算法抢流量,毕竟直播间再过气,总比被人彻底遗忘强。
内容来源于51吃瓜网友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