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儿女
文/高云峰
儿女双全是多少人的梦想,恰好我们家有一双儿女,他们年龄相差了14岁,尽管各具特点,女儿的独立聪慧,儿子的努力奋进,是他们给我的人生带来了无尽的欢乐与感慨,每每想起他们,我的心中满是欣慰与自豪。

老大是女儿,她与我格外有缘分,我们同属兔子,生日也是同一天,1987 年,女儿来到这个世界,如同一只可爱的小兔子般,为家庭带来了生机与活力,女儿一岁多的时候,由于我再次走进校园深造,不得不将她寄养在离县城不远的姨姨家里。那时,表妹帮着照看孩子,女儿乖巧听话,深得表妹和姨姨、姨夫一家人的宠爱。
1992 年,我从学校归来,女儿这才回到县城,开启了她的学习生涯,她先读幼儿园,接着小学毕业后进入私立中学,高中又去了外地求学,后来高考成绩不理想,她又在县城的求知中学复读一年,最终凭借自己的努力考入了燕山大学。


女儿从小与我们在一起的时间相对较少,但她却非常聪明、有主见且独立。或许是我在教育方式上太过严厉或方法简单,在孩子的眼里,我并不是一个好父亲,对此我深感愧疚。2007 年,女儿从燕山大学毕业后也来北京发展,并于 2014 年成家,开启了属于她自己的人生新篇章。

儿子是 2000 年出生的世纪宝宝。他从小跟爷爷奶奶长大,在很小的时候,母亲经常回农村下地干活,每到这个时候儿子便成了地地道道的农村娃。上小学时,我开了一个饭店,每天忙碌不堪,对儿子疏于照顾,那时,都是儿子的爷爷奶奶每天接送他上下学,所以他与爷爷奶奶的关系格外亲近。

儿子上了小学后,我又离开家乡开始了北漂生活,半月甚至一个月才回去一次,每次见到一对儿女,我的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儿子上初中后,便离开家到衡水冀州中学寄宿,半月回一次家,初三时更是一个月才回一次。
我从北京回老家的节奏,基本与儿子回家的频率一致,那时候,儿子开始变声长个子,学习成绩忽高忽低,我也经常被学校叫去开家长会,我和爱人对儿子从不溺爱,也没有过度干预他的学习。
记得儿子初二时得了胸膜炎,在省胸科医院住院治疗一个多月,那时候,女儿虽然已经在北京工作,但得知弟弟生病的消息后,心急如焚,她每天都会打来电话询问弟弟的病情,还不断地安慰我们不要着急,在弟弟住院期间,女儿一有时间就会回来看望他,给他带来各种好吃的和好玩的,让弟弟在病痛中感受到了温暖和关爱,弟弟康复后,想着让他留级,可他坚持跟班上了初三,苦读一年后考高中,超常规发挥,成绩进入班级前十,顺利考上了冀州中学。

女儿参加工作后,虽然自己的生活也很忙碌,但她始终牵挂着弟弟,每逢换季的时候,女儿总会惦记着给弟弟买新衣服,她会仔细地挑选适合弟弟年龄和风格的衣服,从时尚的 T 恤到帅气的牛仔裤,从温暖的羽绒服到舒适的运动鞋,每一件都饱含着她对弟弟的关爱,有时候,她会直接把衣服寄回老家,让弟弟感受到姐姐的心意;有时候,她会趁着回家的时候亲自带给弟弟,看着弟弟穿上新衣服开心的样子,她的脸上也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女儿还会在弟弟学习上遇到困难的时候,给予他鼓励和建议。她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弟弟,学习虽然辛苦,但只要坚持努力,就一定会有收获,她会和弟弟分享自己在大学的学习经验,帮助弟弟制定学习计划,解答他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在姐姐的影响下,弟弟更加努力地学习,成绩也越来越好。
三年高中,儿子在学校很努力,回到家却很少看见他看书学习,偶尔也玩游戏。2018 年,儿子以高出一本分数线30多分的优异成绩考入华北理工大学法学系,2022 年,也来到北京在北京律师事务所实习,2023 年 9 月,实习结束后,他先后在大兴区两区办和一家律师事务所工作,2024 年初,儿子进入北京东方信联通讯工程有限公司担任法律顾问。

看着一双儿女在各自的人生道路上努力前行,我心中满是欣慰与自豪,他们的成长历程,有欢笑,有泪水,有挫折,更有奋斗,女儿对弟弟的关爱与照顾,让我看到了亲情的力量,他们相互扶持,共同成长,这份深厚的姐弟情将伴随着他们一生,成为他们人生中最宝贵的财富,家有儿女也成为我一生最为宝贵的财富。
内容来源于51吃瓜网友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