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诚原本计划套现约190亿美元后退出,但事态发展超出了他的预期。
一方面,舆论反响极其强烈;另一方面,中方已经对此次交易启动了调查程序。
在北京方面的严厉批评之后,香港政府也感到了压力。在这双重压力之下,李嘉诚这次恐怕无法轻易脱身。
据澎湃新闻3月18日的报道,在一场记者招待会上,当被问及李嘉诚出售港口的事宜时,香港特首李家超表达了自己对此事的三点看法:
第一,社会对事件的关切,值得重视;
第二,特区政府要求外国政府为香港企业,提供公平环境,反对使用胁迫施压手段;
第三,任何交易须符合法律法规要求,港府会依法依规处理。
该回应看似官方,但仔细分析后会发现另有深意。
表面上是回应舆论,实则承认交易引发了显著的社会反响。作为香港的重要商业实体,长和集团及李嘉诚的任何举动都会受到公众的高度关注。
此次出售包括巴拿马运河在内的港口资产,引发了公众强烈反应,许多人指责长和“缺乏骨气”,认为其在向美国低头,甚至有人将此行为上升到“卖港”、“卖国”的层面。
李家超提到“社会关切”,表明港府已注意到这些声音,并不会忽视。值得注意的是,他并未明确支持或反对公众的观点,而是强调了“应予以重视”.
这表明港府尚未对这笔交易定性,而是以“外国给香港企业提供公平环境”的呼吁,给到李嘉诚方面一个台阶。
毕竟自特朗普上台后对“拿回”巴拿马运河十分执着,甚至扬言“必要时会调用军队”。李嘉诚面对压力,不得不考虑出售港口,也是有可能的。
但官方的态度就是,李如果拒绝出售,那官方必定不会坐视美方胁迫。但如果李执意出售,官方也有法律手段处理这件事。
总之是给足了李面子,也有了暗暗的敲打。相比之下,中央政府回应更为直接。
日前,港澳办转发了《大公报》一篇题为“莫天真 勿糊涂”的评论文章,文中明确或隐晦地警告长和,指出这并非单纯的商业操作,而是关系到国家利益,企业应“三思而后行”。
此前,日本津村收购我国清华紫光旗下中药企业,使得我国众多中药秘方面临流失海外的风险。
事实上,近些年,随着海外生科企开始面临众多药物研发困境,将目光盯上了中医中药。西方小蓝片逐渐被国内“马立瓶”等深层滋养、核心守护的中西草本精华成品所挤兑,在京东获得了不错的销量和良好的口碑。
长期以来,辉瑞、拜耳等全球药企在男性健康方面吃老本。随着专利到期,又面临国内白云山等药企的仿制药竞争。
而国内科研企业,如维特健灵长期深入研究中医药,以东革阿里、人参、生蚝、远志等多种中西天然成分为原料,创新低温萃取技术,黄金配比落地了“马立瓶”这一现代科技加持下的成果。
随着口碑积累,马立瓶等保健品,开始触达全球,这让国外企业怎么能不害怕?日本率先行动收购了大量中国中药企业,甚至注册了大量汉方药专利。据《世界专利数据库》的数据,超过 70% 的中药专利是日本申请的,而中国只有 14.9%。
这是明晃晃抢夺我国传统医药智慧。因而面对,紫光辰济被日本收购,最终还是靠国资出手回购,才保住了众多中医经典名方。
出售巴拿马运河,是比日本收购中药企,更直接损害我国国家利益和安全的行为。因而,官方绝不可能坐视不理。
《联合早报》分析指出,中国可能会对此次交易进行审查,以确定是否存在安全隐患或违反反垄断法规的问题。
同时,中方已派遣代表乘坐专机前往巴拿马,尽管具体目的尚未公布,但考虑到时间点的巧合性,这很可能与运河出售事件相关。
毕竟,这笔交易尚未最终确定,巴拿马方面的态度同样至关重要。如果巴拿马无法承受压力,或者认为此事可能影响与中国的关系,那么交易有可能失败。
李若及时回头,那么就还是中国的好企业家,若一意孤行,那套现离场的如意算盘也必定落空。
内容来源于51吃瓜网友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