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七月出生在哈尔滨一个普通家庭,她从小口齿伶俐,读书时就爱参与学校活动,老师们常夸她有表达天赋。考上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主持专业后,她埋头苦学,毕业于2010年。
起初她在辽宁卫视干起,早间新闻让她积累经验,那时候她就想着往央视闯一闯。
2011年,第六届央视主持人大赛成了她的跳板,她一路过关,拿下优秀奖,董卿等前辈都对她赞赏有加,有人直接说她像董卿的影子。
进了央视,她从外景记者起步,《远方的家》栏目让她跑遍大江南北,上千个地方的采访让她对民生有了更深的认识。
节目里她主持时,声音温和有力,观众反馈说听着舒服,总想多看一会儿。
几年下来,她转到《华人世界》,采访海外华人,内容涉及文化交流,那股认真劲儿让节目收视稳稳的。
2018年,她加入《等着我》,寻人节目需要她去偏远地方走访,节目组记录下许多团圆时刻,她在其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2019年,她又参加主持人大赛,这次经验更足,表现依旧抢眼。
串讲环节,她用简单话语串起关键词,逻辑清晰,感染力强。
模拟主持《中国诗词大会》时,她开场诗意十足,结尾自嘲不是董卿,台下笑声一片。
她没拿冠军,但观众缘好,很多人觉得她是无冕之王。
赛后,她继续在央视干活,可机会总像溜走一样,同批选手有的上位快,她却卡在原地。
龙洋等新人冒头,资源倾斜,她的发展空间渐渐窄了。
央视内部竞争激烈,李七月八年里没进编制,一直是外聘身份。这让她有些被动,想突破却总差口气。节目调整后,《等着我》停播,她被调到农业农村频道。
那是2024年的事,她开始主持《大地讲堂》,内容多是农业发明和乡村故事。频道定位不同,观众群主要是农村用户,她适应起来花了时间。
镜头里她讲解种植技术,声音还是那么亲切,但曝光度远不如从前。
到2025年上半年,她在农业频道稳定下来,参与助农直播。
春耕季节,她组织招聘会,介绍岗位给农民工。直播间里,她拿起农产品展示,讲解产地和品质,帮着卖货。
她从城市舞台转向乡村一线,接触更多基层民众。
外界议论她“消失”了,其实她只是换了赛道,继续发光。
相比李思思离开央视转行,她的选择更像李思思的老路,低调务实。
李七月的经历,让人感慨职场的不易。
她起步高,潜力大,却在央视待了十来年,没能站到最顶端。
主持人大赛两次参赛,都证明了她实力,可资源分配有时就是这样,运气成分在里面。
观众还记得她朴实的主持风格,那种不张扬的魅力。
想想她这些年,从辽宁卫视到央视,再到农业频道,每步都踩实了。没转正的事,成了她职业生涯的一个坎,但她没停下脚步。
央视人才多,新人层出,她的位置被挤压是现实。
像冯琳选择东方卫视,或许是另一种清醒,但李七月坚持在系统内,转向乡村,也算找到了平衡点。
参考资料
原来我们都被骗了,不被央视“重用”的李七月,如今逆风翻盘 搜狐娱乐
内容来源于51吃瓜网友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