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0

0

收藏

分享

是金子总会发光,选择离开央视的李七月,已走上了另一条“大道”

优美辰星QGIFH · 昨天 15:22
300万粉丝,单条视频千万播放,她离开央视后反而更火。
有人辞职是为了逃离,有人是为了升级。李七月属于后者。
四年前,她还是央视文艺赛道第一名,镜头里永远端庄大气。四年后,她把围裙一系,站在农村的土灶前,教网友怎么把白菜做出肉味。
观众没减少,反而多出一大票。
1.jpeg

故事得从她小时候说起。
哈尔滨姑娘,天生嗓门亮,学校晚会缺主持人,老师第一个想到她。
她也不怵,拿起话筒就说,说完还能来段舞蹈。
高考填志愿,爸妈想让她学金融,她偏要考中国传媒大学,奔着话筒去。
四年大学,她每天练早功,别人还在睡觉,她对着操场练绕口令。
毕业直接进辽宁卫视,主持早间新闻。
冬天四点起床,天没亮就化妆,一播就是三小时。
那时候她就知道,镜头不会骗人,你用了几分力,观众看得出。
2010年,央视主持人大赛,她参赛,评委记住她的大气和稳。
顺利进央视,先被分到《远方的家》。
2.jpeg

别人觉得苦,她乐在其中。
一年跑三百天,村里土路一走就是十几公里,鞋磨破是常态。
她说,只有脚上有土,说话才有根。
2015年,调回演播室,开始主持《等着我》。
节目里全是寻人故事,她得一边掉眼泪一边推进流程。
观众发现,这个姑娘不光嘴顺,心还软。
2019年,她第二次参加主持人大赛,拿文艺赛道第一。
领导问她想不想转综艺,流量大,成名快。
她摇头,说想去农业频道。
别人笑她傻,她只说了一句话:农民也需要被看见。
3.jpeg

农业节目不好做,枯燥,还容易让人觉得土。
她把枯燥变成故事。
拍《一路有你》,她蹲在地头和农民一起掰玉米,手上划出口子也不停。
主持《大地讲堂》,她把专业政策翻译成大白话,大爷大妈都能听懂。
很快,农村观众认她,城市观众也追她。
有人专门守着电视看她怎么腌酸菜。
2021年,她做了一个更大胆的决定:离开央视,做新媒体。
别人劝她再想想,她说,平台变了,内容不能变。
抖音第一条视频,她教收纳,十分钟叠完一柜子衣服。
弹幕刷屏:原来主持人也会做家务。
接着她拍做饭,教网友五块钱做顿饭。
4.jpeg

镜头前没有灯光师,她就用自然光,没有提词器,她就一遍背熟。
真实感扑面而来。
三个月后,粉丝破百万。
一年过去,涨到三百万。
单条三农科普视频,一千万播放,评论区全是求更新。
农业农村部开乡村振兴论坛,邀请她做嘉宾。
台下坐着专家学者,她一个前主持人,讲起农村电商头头是道。
她把自己的经历总结成三步。
第一步,选赛道不追风口。
风口天天有,能吹上天的不多。
5.jpeg

她选农业,因为需要人,也因为自己真心喜欢。
第二步,多平台不换内容。
从央视到手机,她把专业知识拆成短视频,核心没变,观众反而更多。
第三步,让观众看到人,而不是机器。
她做饭烫到手,直接贴创可贴继续拍。
网友留言:原来你也会出错。
她回:出错了才像活人。
这三步,任何人都能用。
再不做内容深耕,你会损失的不是粉丝,是信任。
不懂这招,下一个被算法淘汰的就是你。
6.jpeg

李七月现在每天录两条视频,写一条长图文,周末开直播答疑。
行程比以前在央视还满,但她笑得更大声。
她说,以前台里给什么做什么,现在想做什么就做什么。
区别只有两个字:自由。
自由背后,是十年练出来的本事。
嘴皮子、笔杆子、镜头感,缺一样都走不到今天。
她把这套本事打包成课程,直播间免费讲,不卖货,只教人怎么做内容。
听课的人里,有回乡创业的年轻人,也有在写字楼加班的打工人。
他们学会把蔬菜拍出高级感,把老家故事讲成连续剧。
评论区每天更新:昨天涨粉一百,今天接了个乡村民宿广告。
李七月点开留言,点个赞,继续写下一条脚本。
有人问她后悔离开央视吗。
她摇头,说那里很好,只是这里更适合。
一句话收尾:平台再大,大不过热爱。

内容来源于51吃瓜网友投稿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