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分一夜掉到4.2,全智贤这次真的踩到了最疼的那根神经。”
打开豆瓣短评区,最新一条写着:“滤镜碎成渣,连海蓝之谜都救不回来。”点进去,满屏一星,配图是剧中那张红色五角星地毯,被截成九宫格放大。
没人关心剧情,所有人都在问:为什么又是大连?
为什么又是红旗?
大连人更委屈。
本地朋友发来一张手机相册截图:东港商务区灯火通明,跨海像一条发光的项链。
他说:“剧里拍的棚户区,离我家直线距离不到三公里。”这种错位感,比被骂还难受——城市被一键打回三十年前,连辩解都显得多余。
五星图案成了引爆点。
有人翻出三年前《王国》海报,同样出现红色元素,当时没人说辱华。
区别在哪?
一位做字幕的朋友透露:“《暴风圈》把旗子铺在会议室入口,角色踩上去擦鞋。”镜头语言一旦带上俯视,味道就变了。
观众不是傻子,能分清无心和故意。
品牌动作比网友更快。
海蓝之谜悄悄撤下微博置顶,小红书投放的“全智贤同款面霜”笔记一夜消失。
客服话术统一更新:“代言人合作正在评估中。”潜台词:先观望,实在不行就切割。
毕竟去年某顶流翻车,品牌三天掉粉二十万的教训还热乎。
最尴尬的是全智贤本人。
丈夫投资的比特币矿场刚爆仓,她原本指望靠这部剧翻身。
现在倒好,韩国本土收视率也跌到6%,网友骂她“为了中国市场连脸都不要”。
左右不是人,像站在两把刀的中间。
有人翻出旧账。
2014年代言恒大冰泉,水源地标成长白山,被批“偷文化”;最后广告照播,但好感度掉了两成。
十年过去,观众阈值更低,道歉模板却一模一样:“深表遗憾,加强审核。”耳朵都听出茧子了。
更微妙的是盗版问题。
韩国论坛热帖:“中国人一边看盗版一边骂辱华?”截图里,微博热搜阅读量3.2亿,而官方平台播放量只有800万。
这种撕裂感,让理性声音很难冒头——你说剧烂可以,但说辱华,必须先证明自己没白嫖。
一位在韩企工作的姐姐说:“现在开会都绕开中国元素,怕踩雷。”原来准备拍上海外滩的企划案,直接改成曼谷。
文化合作像走钢丝,左边是钱,右边是雷。
谁都不想当下一个全智贤。
能怎么办?
或许可以学学《黑暗荣耀》的处理——编剧把校园暴力设定放在韩国本土,骂声反而小了。
观众要的不是完美,而是起码的尊重。
把大连拍成废墟,不如拍真实的高楼和堵车,至少别让本地人觉得被羞辱。
至于全智贤,沉默不是办法。
当年裴勇俊因《丑闻》争议,亲自飞北京开发布会,用中文说“对不起”,才算过关。
观众要的就是一个态度——你可以演反派,但不能演傲慢。
最后,别把锅全甩给民族主义。
一位做国际发行的朋友叹气:“我们送审的片子,连泰国寺庙的朝向都要改三次。”全球市场早就教会创作者:敏感不是原罪,傲慢才是。
内容来源于51吃瓜网友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