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韩令”这仨字,像一把钝刀,隔了七年又悄悄架回脖子上。
只不过这回,刀口没落在演唱会、打歌舞台,而是直接砍在钱袋子——CJENM一天蒸发三千亿韩元,相当于把济州岛一整年的旅游收入扔进海里,连个水花都没听见。
更尴尬的是,人家没发公文,没点名,甚至没给期限。
平台先动手:林允儿的新剧《暴君的主厨》前一晚还在热搜挂“古装美食天花板”,第二天连预告片都搜不到,像被橡皮擦抹掉的铅笔字。
华策的声明只有两行字——“终止合作”,没加感叹号,却比任何外交辞令都冷。
LV中国官网更绝,全智贤那张“气场两米八”的横幅,刷新一下就消失,连404都懒得给,留一片雪白,像在说“您从未认识这位代言人”。
韩国那边先是骂“网络民族主义”,骂到一半发现股价真疼,赶紧改口喊“制度护栏”。
文化体育观光部连夜加班,憋出一份“海外输出规范指南”,通篇没提“中国”,却句句像给中国审查部门递简历:以后拍古装,先查年号;拍谍战,先标“纯属虚构”;拍抗日,干脆自我打码。
最魔幻的是,他们一边加审核,一边对外喊“我们反对内容审查”,左右互搏到把自己也绕晕。
市场比政客诚实。
迪士尼+悄咪咪把《暴风圈》里“上海沦陷”字幕剪成“南方沦陷”,连AI配音都没重新录,嘴型对不上,观众以为网速卡了。
韩国美妆代购群更现实:后天气丹套装直降两百,没人问“为啥”,都忙着问“还能再低吗”。
阿里妈妈数据一出,韩国化妆品搜索量一个月掉三成,代购小姐姐把“韩代”标签改成“小众护肤”,动作熟练得让人心疼。
有人算过,全智贤一个人在中国少赚的代言费,够拍两部《王国》还有富余。
钱还是小事,关键是“安全艺人”名单重新洗牌。
以前谁红谁上,现在谁先通过“历史清白”体检谁上。
于是出现荒诞场景:新剧《京城生物》还没定档,朴叙俊、韩素希的经纪公司先排队给片方发“历史顾问”简历,恨不得把剧本每一句台词做公证——“这句‘朝鲜’只是地理概念,绝无主权暗示”。
网友笑疯:拍个打怪爽剧,整出了考公政审阵势。
最闷声发财的是东南亚平台。
韩国公司原本拿越南、泰国当“备胎市场”,现在备胎直接转正,报价还反向砍一刀:你们不去中国,那我们就按本地价给。
Netflix内部流传一句玩笑:“曼谷街头一张广告牌,现在能换首尔江南一套房。
”听着像段子,可转头一看,CJENM的海外事业部真在印尼设了分舵,连食堂泡菜都从山东进口——绕一大圈,还是madein China。
说到底,观众只想下班躺平刷个剧,谁愿意天天给历史补课。
可资本不敢赌,平台不敢等,明星不敢喊冤,只剩下一地“悄悄撤退”的鼠标声。
有人担心韩流要完,其实韩流没完,只是学会了踮着脚走路。
下次再见到林允儿,大概率是在小红书直播卖按摩仪,评论区齐刷“欧尼好温柔”,没人提“暴君”,也没人记得那部被抹掉的古装大女主——互联网记忆比金鱼还短,但钱包记得疼。
内容来源于51吃瓜网友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