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的内娱影视圈,一个字:“卷”。
演员在行业链条中的位置愈发被动,尤其是女演员。她们的创作空间长期受限于题材风口与平台投放逻辑,被迫演绎类型化的女性角色。
曾经高度工业化与流量优先下的单一审美,是对真实女性经验的系统性屏蔽。在这样的语境中,女演员唯有主动寻找出口:拓宽表演边界、探索新的叙事方式、解锁多元角色,以作品说服观众,打动行业。
当然,她们首先需要的就是“能被看见”。
《演员请就位3》正是这样一档希望让好演员被看见的节目,在这里,女性的自我表达与角色认同得到了强调,女演员们展现出愈发清晰的主体意识与表达欲望,也让人在追下去的过程中不禁感叹“燃起来了”!
当这片“表演试验田”进入第二阶段,开启片段实拍后,我们看到苏晓彤、卜冠今、锤娜丽莎、许佳琪、吕星辰、黄灿灿等一批年轻女演员脱颖而出,表现格外令人惊喜。
她们或许曾是一群在行业中“不够红”“不够有流量”的腰部演员,在《演员请就位3》中,她们不再只是镜头下被动执行的演员,而是逐步转变为主动讲述者——用自己的方式诠释角色、也诠释自己。
而《演员请就位3》所选择的实拍片段《我要上学》改编自以张桂梅校长真实事迹创作的《山花烂漫时》,关注了女性教育、原生家庭、社会资源分配等现实问题。
直面“现实主义”的题材既有戏剧张力,也有落地的质感,为演员的表演提供了情绪密度和心理深度。
当女演员们在演绎片段的同时,将自身成长经历与角色命运进行共振,她们借由“表演”完成了一次“自我剖析”与“公众表达”。在演绎角色的同时亦是在回应角色的困境,回应生活对女性提出的复杂命题。
《演员请就位3》动人的部分正在于此:让艺术与现实交织共鸣,真正实现了创作与人生的互文,也在中国影视行业中照亮了一束值得被相信的光。
|让女演员被看见
《演员请就位3》可谓笑中带泪。
节目初期的即兴表演中就诞生了几位亮点的女性演员,宋伊人以“买身葬父”的错别字设计脱颖而出,杨雨潼小鹿般的眼神与表演专注力也赢得了导师认可,贡献出不少真情实感的高光名场面。
进一步到面试考核中,卜冠今的自我介绍亦令人印象深刻。她以“持志如心痛”自勉,讲述了自己从挣扎求生的小角色到独立追梦的转变,三十岁的她展现出对演艺理想的执着与清醒,熠熠生辉。
而当她为了争取《我要上学》中的角色,做出一套连陈凯歌都认不出的妆造;又在讲述自己对角色的理解时,造就了陈凯歌脱口而出“她可以演疯子”这一名场面。
看似幽默的瞬间,其实传递的是一种深刻的认同——她的演技,值得被看见。
《演员请就位3》的终极目标是 “让好演员被看见”,帮助他们在市场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一席之地”,在此初心之上,节目也确实让更多清新、真实、有表达欲的女演员脱颖而出。
在即兴命题中,金爵影后吕星辰精准刻画了“家暴反杀”情境下女性的恐惧到决绝的转变;廖慧佳则在全程无台词的限制下,凭借细腻的肢体语言与情绪递进,完成了一场与“幻觉父亲”的深情对话。她们凭借扎实的演技和强大的情绪控制力,在这场高难度赛制中脱颖而出,展现了表演的真实力量。
锤娜丽莎竞争“媒婆”角色时,直接脑袋一伸、脖子一缩,掏出手机立刻进入状态,仿佛真的干过两年媒婆。她“零帧起手”的表现令人惊喜,陈凯歌叫她“chuī nā lī shǎ”也成为节目的热梗之一。
外型清纯可人的吴施乐坦言,许多“校花型”乖乖女来找她演角色都被她婉拒,因为她更想死磕出一个“让观众眼前一亮”的角色;以甜美“女鹅”形象被熟知的苏晓彤,初舞台则以灵动自然的演法,瞬间将导师们带入横漂情侣的故事。
她们有话题、有野心,也有看得见的成长速度。《演员请就位3》也因此让观众看到了中国影视行业的真实女性群像。
|“她故事”的高光时刻
编剧专业的教科书中有一个结论:如何让一个角色变得更有魅力?答案是:给这个角色更多选择。
最近两年,影视市场中一直存在一个热门的现象讨论——在传统影视创作中,拥有多重命运、复杂内核的角色,往往是男性的专属。
但在《演员请就位3》中,情况发生了转变:这一季女演员的比例明显增多,面貌各异,形象不再单一。
更重要的是,节目组并不是单纯为了展示女演员外在的精致与魅力,而是让她们拥有更多角色的选择权与发挥空间。这种设计是值得称道的。
第二赛段进入实拍片段,其中的重要篇章《我要上学》改编自电视剧《山花烂漫时》。原剧取材于“七一勋章”获得者、丽江华坪女子高级中学校长张桂梅的真实经历,由宋佳主演,豆瓣评分高达9.6,被誉为近年来国产剧的巅峰之作。
选择这样一部女性成长题材的作品作为赛段挑战,不仅具备强烈的现实意义,也给予女演员更宽广的表现空间。
于是,《演员请就位3》在这一赛段成就了许多女演员的高光时刻,也让观众看见了她们的共情与互助。
第一个冲击,是“卸妆”。
为竞争《我要上学》的主要角色,演员需自行完成角色装扮。面对一个农村题材的故事,女演员们选择“把自己最干净的样子交给导演”,集体卸妆、素颜上阵,进行形象再设计。导演陈凯歌在现场感慨:“在这种状态下,我才能知道你们在这个戏里能演什么。”
这是一种去滤镜的勇气,也是对表演最本质的回归。
第二个挑战,是“掏空自己”。
《山花烂漫时》中,有一段女高高考前的“解压大会”情节,陈凯歌导演为了更深入的了解演员与角色的适配性,展开了一场真实的“解压大会”, 女演员要在1分半内讲述一个“人生困境”——可以是原生家庭、婚姻创伤、成长经历。导演希望通过这种“情绪卸甲”,释放演员的真实,走进角色的生命。
于是我们看到了:
许佳琪坦言,自己曾是一个差点未被出生的孩子,童年在外婆外公的照料下长大,一直在寻找“家”的归属感。后来她争取到了孕妇角色,角色与自己真实的人生创伤交织;
卜冠今讲述自己对角色的理解:从小是一个留守儿童,每次爸爸回家看她,她都不敢睡觉,极度恐惧与父母分别,也曾被父母善意欺骗,导致自己长大后对“谎言”格外敏感。她争取到了因“克夫”谣言而疯癫的大山少女,这个角色给足了她表演空间;
吴施乐则从父母常年缺席、被放养的童年回忆中,走进了朱红娟这个角色——一个为了保护妈妈而想放弃读书机会的农村女孩。
另一边,在章子怡的《狂飙》剧组中,女演员同样通过不同影视题材,挑战了更多角色可能。除了既定的大嫂等女性角色,章子怡也给予女演员们争取“可男可女”的钟阿四的机会,正是在这样的片段中,我们得以窥见女演员蓬勃的野心,不仅是为了争取节目中的“积分”,更是在为女性争取更多表演空间、更多角色可能,乃至更多被看见的权利。
在激烈的竞争以外,女演员们之间互相欣赏、互帮互助的情谊同样令人感动。
面对“朱红娟”一角,苏晓彤从起初的共鸣角色、做足功课跃跃欲试,到看完吴施乐的表演认可与欣赏“对手”的演技,这是同为女性的理解与成全。她们既是同一角色赛道上的竞争者,也在角色中彼此共鸣。
而戏中,女学生查星月差点被父亲“卖掉”以换酒钱,是李老师前来解绑相救;戏外的吕星辰饰演的李老师,察觉到饰演学生查星月的贺美琦一直没出戏,主动安慰她“把眼泪擦擦,你可以高兴一点了,凯歌导演表扬你了。”
女性之间的情感共振与彼此守护,不仅仅是戏中的剧情桥段,同样投射进了现实当中。
正如《解压大会》的正式拍摄现场,女演员们借着角色,为自己的人生做出掷地有声的宣言:
——女娃咋了?我就想考上大学,做我们村里唯一的女大学生;
——都21世纪了,谁说女娃不如男娃?
——我们哪怕只是从石头缝里长出来的杂草,有一颗女高魂,永远都是女高人!
舞台上,镜头外,大家彼此注视,掌声此起彼伏。观众看到的,不只是角色的情绪,而是女演员们在与自身命运和解——她们在回望童年、直面伤口、重新命名自己的人生故事。
在《我要上学》的舞台上,观众看到一群努力的女演员如何用角色回望自己、疗愈伤口。那是一种更深层的表演,也是一种真实的“角色觉醒”。
|让被忽视的“腰部演员”发光
《演员请就位3》最动人的,不只是竞技与成败,而是它为那些“腰部女演员”和曾被忽视的演员,提供了真正发声的舞台。这就像“你在游戏里卡关太久,突然有人教你通关了”。
在节目中,佟晨洁原定出演《我要上学》中的女老师,却在最后被换角。为此,惠英红坦言:“我上个月也被剧组换角了。”她安慰佟晨洁:“换角是常有的事,真正重要的是要有一颗‘心大的心’,才能成为一个好女演员。”
事实上,“换角”并非否定,而是一次机会的重新分配。导演陈凯歌的逻辑是:他希望几乎每一位女演员都有试镜、试演的机会。这不是直接淘汰,而是“看看我能怎么帮你变得更好”。
节目中,我们看到他亲自指导许佳琪:“低头看看肚子,轻轻抚摸,想象你希望孩子的命运不至于无法上学”;教卜冠今怎么“抢馒头”、狼吞虎咽地吃下;对饰演李老师的张婉莹,因她表达过于冷静,他也一次次调整她的情绪反应,不断重构场景、语言和动作,只为让演员真正走进角色的灵魂。
《演员请就位3》的赛制,是一种“向下让渡”的机制,为真正需要机会、愿意突破的女演员搭建舞台,形成了对行业惯性叙事的“破局之声”。
在这一点上,节目尤为突出了那些正在突破边界的女演员:
吕星辰主动找到陈凯歌想替补“李老师”一角,在佟晨洁试演两次没有通过后,陈凯歌让吕星辰“演一次我看看”,吕星辰形容自己当时很紧张在那样的气氛下杂念较多,“因为导演是当着我的面把佟老师(佟晨洁)换下来的”,导演对吕星辰有更高的要求,因为他认为吕星辰“作为在某一个领域中还算是知名的演员”,没有发挥出该有的水平,而吕星辰认真接受导演批评,立志要继续努力。
苏晓彤希望自己有一个“剧本上有名字”的角色。她主动向导演表达对朱红娟这一角色的渴望:“我觉得这个角色是我的。”她提到,小时候父母争吵、甚至动手的经历,使她更加想表达对母亲的爱与保护。
廖慧佳则从龙套逆袭为主角,以“蓬头垢面”的造型,靠一个眼神撑起《狂飙》中“大嫂”的气场,迅速获得章子怡的认可。
无论成败,她们都在用角色表达自我,借助节目让观众记住自己的名字。因为,角色即宣言。
《演员请就位3》不仅为女演员提供了展示舞台,也呼吁行业给予女性创作者更多叙事主动权。她们用实力打破固有印象,一步步脱颖而出,成为真正被看见的“闪光体”。
在节目中,女演员们从“被选择”走向“主动发声”,这不仅是表演技艺的成长,更是女性主体意识的觉醒。她们在舞台上争取机会,表达想法,在镜头前展现对角色的理解与重塑。她们不只是“扮演角色”,而是在用角色说话,表达出属于自己的人生经验与心灵共鸣。
当表演不再只是竞技比拼,而成为女性自我表达的出口,我们才真正看见,年轻女演员的野心与力量,正在悄然生长。
因此,《演员请就位3》的价值并不止于综艺本身。它让一批渴望突破的女演员,走出“被动等待”,直面创作现场。节目中的这些闪光时刻,亦不止于综艺高光,而是正真实发生的行业微调。
在当下及未来的影视生态中,越来越需要具备复杂性、成长性与多样性的女性面孔。这批年轻女演员们可能正是未来的一部分答案。
而《演员请就位3》将镜头牢牢聚焦在“好演员+好导师”的化学反应上,强化“发掘演员闪光点”的信念感,真正在为行业挑选和输送好演员。
正如惠英红所说:“没有小的角色,没有小的演员,只有小的心。”
撰稿|游好运
策划|文娱春秋编辑部
内容来源于51吃瓜网友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