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1框架

0

0

收藏

分享

经典电影推荐——2025年5月第2期

晓枫的电影世界 · 昨天 15:46
1.jpeg
一、《不要回头》(2009)

导演:玛丽娜·德·范
国别:法国、意大利
电影评分:5.5
2.jpeg
看似拥有美满家庭的美女作家珍妮,其潜意识却一直生活在童年创伤所造成的梦魇之中。从家中家具的位置到家人的容貌,她感觉自己身边的一切都在发生着不可控制的变化。某天一觉醒来,她甚至发现镜中的自己也变成了另一个人……在歇斯底里之后,珍妮依据一张老照片中的线索,启程前往意大利寻找自己多年来深藏在潜意识里那不愿面对的真实童年经历……
3.jpeg
作为一部极具艺术野心的女性题材影片,精妙的主题构思与苏菲·玛索和莫妮卡·贝鲁奇两大国宝级的女星出演,也未能挽救导演拙劣的作品把控力与愚笨的影像语言水准。童年创伤造成的心理症候、个体本我与超我之间的互为镜像、成年女性的不安与焦虑……本来是极具哲学深度与艺术想象力的作品题材,但影片的前半部分显得累赘且拖沓,后半部分又过于刻意与造作。一位缺乏艺术天赋与电影语言专业能力的导演足毁掉珍贵无比的艺术素材,暴殄天物或许是对这部作品较为中肯的评价。
4.jpeg
二、《她》(2016年)

导演:保罗·范霍文
国别:法国
电影评分:8分
5.jpeg
在导演保罗·范霍文所构建的令人不安的视觉世界中,影片的核心主题直指后女性主义时代的权力迷宫。于佩尔所饰演的女主米歇尔外表干练、神情冷酷。她经营着一家成功的游戏公司,制作着充满男性暴力幻想的电子游戏。面对生活和工作,米歇尔似乎都表现得应对自如。尽管她与周围男性的关系是那样的复杂——懦弱的前夫、虚伪的情人、暴力的邻居以及令人毛骨悚然的父亲……在这个全方位的男性权力场域中,米歇尔不仅在这个场域中生存,还游刃有余地操控着游戏规则。
范霍文和于佩尔共同创造的这个女性形象,既是对男权社会的控诉,也是对女性主义单一叙事的挑战。当米歇尔最终面对真相时,影片给出的不是解脱,而是一个更为复杂的权力反转。在这个反转中,受害者与加害者的界限变得模糊,正如现实生活中的性别权力从来不是非黑即白的对抗。《她》的伟大之处在于它拒绝提供简单的答案。女主米歇尔或许不符合理想化的女性主义想象,却真实得令人心悸。因为她既呈现了一位女性在当下社会中的的复杂生存策略,同时又呈现出了跨越性别的,人性内在的冷酷性与复杂性。
6.jpeg
三、《何以为家》(2018年)

导演:娜丁·拉巴基
国别:黎巴嫩
电影评分:7.5分
7.jpeg
影片讲述了一个被贫困、暴力与制度性忽视所吞噬的童年。男主角赞恩·阿尔·拉菲亚以超越年龄的疲惫眼神,凝视着一个拒绝给予他尊严的世界,他的表演如此自然,以至于观众常常忘记这不仅仅是一部电影,更是无数难民儿童的现实写照。影片通过赞恩的视角,展现了一个恶性循环的社会结构——父母因贫穷将女儿卖给他人,孩子因缺乏身份证明而无法上学,难民在法律的夹缝中挣扎求生。拉巴基没有刻意煽情,而是用冷静的镜头记录赞恩的日常:在街头卖果汁、带着妹妹逃亡、最终在绝望中将父母告上法庭。那句“我希望大人听我说,我希望无力抚养孩子的人别再生了”的控诉,不仅是对父母的质问,更是对整个社会的鞭挞。
《何以为家》的力量在于它的真实性。它不提供廉价的希望,而是赤裸裸地展示苦难,迫使观众直面全球难民问题的残酷。影片近乎纪录片式的真实感令人不由想起达内兄弟的系列作品风格。影片结尾,小男孩赞恩终于拥有了一张属于自己的身份证照片,但这一微小胜利在庞大的结构性压迫面前显得如此脆弱。拉巴基用这部电影证明,真正的艺术不仅是讲述故事,更是为无声者发声。
8.jpeg
四、《逆光》(1982年)

导演:丁荫楠
国别:中国
电影评分:6.5分
9.jpeg
影片以20世纪初期确定改革开放政策的中国为时代背景,通过剧作家苏平的全知视角式讲述,生动呈现了造船厂几位年轻工人的生活、工作状况与精神风貌。其中包括出身棚户区,热爱文学创作、内心朝气蓬勃的钳工廖星明;干部家庭背景,性格纯真热情的女青年夏茵茵;贪图享受、追求物质的廖小琴;不学无术,为人轻浮的电工姜维等……通过几人面对个人事业、情感的选择与追求,影片赞扬了新时代开放进步、积极向上的思想观念和劳动者爱岗敬业投身经济建设的贡献精神。
作为一部拍摄于80年代初期且在当时具有较大影响力的电影作品,本片的优缺点都较为明显。当时的中国刚刚经历十年动荡不久,在改革开启的大环境下,面对百废待兴的经济形式和部分民众较为保守的思想意识,影片充满昂扬激情的创作态度、对于新生活的讴歌有着显著的积极作用。但大段的旁白式讲述、过于主观化和绝对化的价值观与生活态度判定,又使得影片在艺术性上显得较为稚嫩。但这显然也契合于我国当时所处的大环境,在那个物质生活急待改善、民众思想观念需要打开的时代,一种充满热情、昂扬向上的生活态度或许比过于冷峻理性的视角更加重要。
10.jpeg
五、《谜一样的双眼》(阿版)(2009)

导演:胡安·何塞·坎帕内利亚
国别:阿根廷
电影评分:8分
11.jpeg
《谜一样的双眼》(阿根廷版)是一部融合犯罪、爱情与政治隐喻的复杂作品。影片以退休检察官本杰明·埃斯波西托的回忆为主线,通过回忆一桩25年前的强奸谋杀案,探讨了记忆、执念与未竟正义的永恒纠缠。影片表面上是一桩个人复仇的罪案故事,实则暗含对阿根廷“肮脏战争”时期司法腐败的批判。凶手戈麦斯之所以能逍遥法外,不仅因为他的狡猾,更因为他受到体制的庇护。司法系统的无能、官僚的冷漠,使得正义无法通过正当途径实现。而受害者的丈夫莫拉莱斯选择用私刑将凶手囚禁一生,既是对体制的绝望反抗,也揭示了拉美社会在暴力循环中的困境。
影片采用了多层时空交错的叙事手法,现实与回忆不断穿插,模糊了过去与现在的界限。坎帕内利亚运用冷暖色调的对比区分不同年代,现实部分的冷蓝色调与回忆中的暖黄色调形成强烈反差,暗示记忆既可能是温暖的慰藉,也可能是痛苦的囚笼。影片最令人震撼的镜头莫过于球场追凶的长镜头,一气呵成的运镜不仅展现了高超的调度能力,更让观众沉浸于紧张与宿命感之中。而片中大量拍摄人物双眼的特写镜头,则令观众在角色饱含情绪的双眸中与自我内心中的感受互为镜像。电影以其独特的叙事结构、饱满的情感张力以及深沉的社会批判,使作品超越了普通悬疑片和社会批判片的范畴,成为一部关于时间、创伤、勇气与爱的哲学寓言。
12.jpeg
六、《谜一样的双眼》(美版)(2015年)

导演:比利·雷
国别:美国
电影评分:6.5分
13.jpeg
本片根据2009年阿根廷同名电影翻拍,讲述了FBI探员雷与他所暗恋的地方检察官克莱尔,在探查同事杰茜的女儿惨遭奸杀案件的过程中,三人的命运因这起案件而彼此不同改变的故事。尽管有朱莉娅·罗伯茨与妮可·基德曼两位顶级影星的加盟,但由于整部影片并未对同名原片进行颠覆性的改编,且从故事情节到部分镜头语言都直接套用原片,因此该片并未得到多数影迷的赞誉与认可。
在本片中,FBI以“国家安全”为由,为掌握一个恐怖主义组织的人员名单,而公然包庇一名身份为当局线人的犯罪分子。所以与原片最大的不同点在于,影片的社会批判性由针对系统性的司法腐败,变成了911事件对美国的国家政策、社会环境及民众生活所造成的重大影响。两大影后在片中的表演依然可圈可点,但就整体影片的整体观感而言,确实较原作稍逊一筹。
14.jpeg
七、《暴裂无声》(2017年)

导演:忻钰坤
国别:中国
电影评分:5.5分
15.jpeg
作为一部犯罪悬疑题材影片,《暴裂无声》以多线叙事、隐喻符号和冷峻的社会批判成为近年来国产电影中知名度较高的一部作品。影片采用三线并行的非线性叙事,将矿工张保民、律师徐文杰和煤矿主昌万年三个分属不同阶级的人物串连在一起,呈现出了一个顶层暴力敛财、中层冷漠妥协、底层徒劳反抗的残酷现实社会图景。《暴裂无声》的价值在于用类型片外壳包裹作者表达,且以黄土高原的荒凉地貌与冷色调摄影折射影片主题的影像风格也颇具特色。
影片的缺点则在于剧情设计过于简单和失真,矿工张保民在片中成了在博斗中能够以一敌十的硬汉,煤矿主、打手头目等人的行为动机与智商水准也令人着急,真实感的缺失或许是社会批判类影片的最大败笔。此外,部分隐喻(如弓箭、奥特曼面具)过于直白,反而削弱了多义性;律师女儿的角色功能化,导致三条叙事线的情感联结薄弱。相比《杀人回忆》等经典,影片对社会结构的剖析仍停留在符号层面,缺乏更复杂的人性探讨。整体而言,尽管存在过度设计之嫌,但影片对权力异化、底层失语的呈现仍具有尖锐的现实批判意义。

内容来源于51吃瓜网友投稿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