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1框架

0

0

收藏

分享

薛凯桓:一起间谍闹剧,暴露出乌克兰的霸凌式外交

观察者网 · 昨天 13:48
【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薛凯桓】
近日,因互相指控的间谍活动,乌克兰与匈牙利之间本就如乱麻般纠缠的双边关系愈发剑拔弩张,双方已接连驱逐外交人员,局势堪忧。
而且,乌克兰与匈牙利的对峙也已演变为匈牙利国内政治博弈的焦点,乌匈关系与匈牙利总理欧尔班和匈牙利反对党“蒂萨党”领袖彼得·马扎尔之间的权力斗争相互交织,使局势愈发复杂。
马扎尔要求匈牙利政府就间谍指控给出明确交代,而欧尔班所在的青民盟则指控马扎尔与乌克兰安全部门暗通款曲,是叛国行径。其证据之一,便是马扎尔在间谍丑闻爆发前夕,公然公布了匈牙利国防部长克里斯托夫・萨莱·波布罗夫尼茨基2023年一次闭门讲话的音频片段。该片段中,萨莱提出要打造“强大、能打硬仗的匈牙利军队”,并宣称需摒弃“和平心态”。
乌克兰与匈牙利之间究竟发生了什么?这起间谍丑闻又暴露了哪些问题?
1.jpeg 2024年7月2日,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在首都基辅与匈牙利总理欧尔班举行会晤(资料图)
镜头下的闹剧
5月9日,乌克兰安全部门宣称在外喀尔巴阡州破获了匈牙利军事情报机构的间谍网络。两名前乌克兰军人被指控为匈牙利搜集当地军事机构、执法机构及民众舆论等信息,搜集的信息包括民众对“匈牙利维和部队可能到来”的态度等。乌克兰方面声称,二人的“上线”正是匈牙利军事情报机构的现役人员。
匈牙利外交部长西雅尔多对此嗤之以鼻,称这些指控不过是乌克兰精心策划的宣传攻势,与其对匈牙利人一贯的“诽谤运动”如出一辙。
数小时后,匈牙利便以“在匈牙利大使馆工作为掩护从事间谍活动”为由,宣布驱逐两名乌克兰外交官,以示报复。“我们匈牙利人渴望和平,反对战争。我们从未向乌克兰运送武器,未来亦不会如此。我们绝不允许、也绝不容忍匈牙利被卷入这场战争。”西雅尔多发表声明称。乌克兰方面亦不甘示弱,迅速驱逐了两名匈牙利外交官作为回应。
而就在同一天晚上,匈牙利反恐中心在警方的协助下,于布达佩斯逮捕了一名乌克兰公民。被逮捕的乌克兰公民是前乌克兰外交官,被指控从事间谍活动并“威胁匈牙利的主权”。逮捕行动在城市中心街道的车流中进行,且全程被摄像机记录,相关视频迅速在网络上疯传。Telex预言,考虑到过去几个月间乌匈情报部门的激烈对抗,双方进一步采取行动的可能性极大。
即便没有这些“间谍游戏”的点缀,两国关系也早已是暗流涌动。不久前的4月中旬,匈牙利政府组织了一场“咨询性”公投,公开询问选民是否支持乌克兰加入欧盟,并计划将公投结果提交至布鲁塞尔欧盟总部,匈牙利总理欧尔班更是在4月22日投下了“不支持加入”的一票。而乌克兰当局方面的反应自然是激烈异常。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指出,此次公投以及匈牙利政府在乌克兰问题上的政策,不过是其解决国内政治问题的手段。
“别把我们卷入你们的选举闹剧。是他(欧尔班)在这么做。他通过在欧盟问题上阻挠我们来谋取政治利益,但这种方法终究不会得逞。因为欧洲民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他们依然支持乌克兰。他可以煽动一部分人的情绪,但仅凭仇恨是无法持续获胜的。”泽连斯基对记者如是说。
面对泽连斯基的指责,匈政府坚持认为,乌克兰加入欧盟对现有成员国而言无异于一场灾难,尤其是对那些以农业为主的经济体,匈牙利便是其中之一。
“乌克兰掌控着欧盟40%的耕地。一旦其加入,廉价农产品将如潮水般涌入市场,彻底摧毁欧盟农业并耗尽我们的资源。而发展基金却将源源不断地流向乌克兰。布鲁塞尔却仍打算向他们投入数十亿欧元。我们绝不做这个冤大头,拒绝为他们的破产买单。”匈牙利总理欧尔班在其英文推特账号上如此写道。
入盟争议的深层逻辑
本轮乌匈外交风波,起源于匈牙利于4月中旬发起的“国家公投”。这个关于乌克兰加入欧盟问题的“国家公投”,对乌克兰入盟进程产生了显著影响,也是乌克兰对匈牙利不满的直接原因。
从时间节点上看,此次公投活动恰与波兰担任欧盟轮值主席国、推动乌克兰入盟谈判的时间段相重合,这使得乌克兰在6月之前开启入盟谈判的可能性近乎归零。
2.png 4月22日,匈牙利总理欧尔班在社交媒体上表示,他已投票反对乌克兰加入欧盟。
匈牙利政府一直强调,对乌克兰入盟持谨慎态度是基于本国及欧盟整体利益的考量,认为乌克兰加入欧盟可能给匈牙利带来诸多风险。
一方面,乌克兰需要进行大量的改革以满足欧盟的标准,包括政治、经济、法治等多个领域,而目前来看,乌克兰在这些方面的准备很不充分。乌克兰的经济结构和法规体系与欧盟现有成员国有较大差异,其入盟后可能对欧盟大市场产生冲击,甚至影响到匈牙利自身的经济发展。
另一方面,欧盟内部也存在着诸多内部问题,如债务危机、移民问题、去工业化问题等。在这样的背景下,匈牙利担忧乌克兰的加入可能会进一步加重欧盟的负担,使欧盟在短期内难以应对更多的风险。此外,匈牙利还强调,欧盟的决策机制和资源分配需要在接纳新成员之前进行充分的评估和调整,以确保所有成员国的利益都能得到妥善平衡。
匈牙利的这一立场并非孤立存在。在欧盟内部,对于乌克兰入盟的节奏和条件,各国一直存在着不同的声音,分歧严重。一些国家担心乌克兰的加入会打破现有的利益格局,或者对本国的经济和社会产生负面影响。因此,匈牙利的做法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欧盟内部对于扩员问题的复杂态度。
此外,乌克兰议题也是匈牙利执政党青民盟与反对派“蒂萨党”的核心分歧。“蒂萨党”领袖马扎尔于5月8日(间谍事件前夕)公布了一段2023年匈牙利国防部长萨莱的闭门讲话音频,内容显示萨莱主张“打造能打硬仗的军队”,这与匈政府公开的和平立场相矛盾。
青民盟迅速将音频泄露与乌匈间谍事件关联,指控马扎尔“通乌”,并指其同伙前军官鲁辛·森迪与乌克兰安全部门暗通。青民盟议会党团主席科西什称,马扎尔阵营通过泄露视频制造混乱,意图影响匈牙利关于乌克兰加入欧盟的公投结果。议员巴拉什·欧尔班更在X平台指控“蒂萨党”与乌情报机构合作,传播虚假信息并攻击国家机构。
马扎尔则反击称“匈政府存在两种选择:驳斥乌方指控或借机打压反对派”,暗示欧尔班政府利用乌克兰议题进行政治操弄。
马扎尔的话,明显有失偏颇。他将乌匈外交风波看成是单纯的“政治斗争”,完全没有站在匈牙利自身国家利益的立场上考虑问题。的确,从长远来看,匈牙利对乌克兰加入欧盟的阻碍,可能会进一步加深乌克兰与匈牙利之间本就复杂的历史关系。乌克兰一直将加入欧盟视为其重要的战略目标之一。但匈牙利的立场使得乌克兰的入盟之路阻碍重重。匈牙利总理欧尔班也曾明确表示,他希望在乌克兰加入欧盟的谈判启动之前就将其阻止。这种强硬的立场使得乌克兰在短期内难以突破匈牙利的阻碍。如果欧尔班能够继续执掌匈牙利,这种阻碍还可能会持续更长时间。
但匈牙利政府的行为并非出于单纯的恶意,而是基于其对国家利益和欧盟整体利益的考量。匈牙利担心乌克兰的加入,可能会对欧盟内部的经济和社会稳定产生负面影响。同时,欧尔班政府也面临着国内的政治和经济压力,这些因素都影响了其对乌克兰问题的立场。乌克兰的一些敌对行为则进一步坐实了欧尔班宣传的“乌克兰对匈牙利能够构成威胁”的叙事,进一步影响到了匈牙利国内的舆论和政策走向。
匈牙利对乌克兰入盟的阻碍,背后的根本逻辑仍然是对本国国家利益的维护。匈牙利担忧乌克兰廉价的农产品借助欧盟市场准入规则,直接冲击匈高度依赖补贴的农业体系。同时,乌克兰外喀尔巴阡地区约15万匈牙利裔的权益争议,一向是乌匈之间的焦点问题。乌克兰当局2017年《教育法》对少数民族语言的限制政策,以及2023年俄乌冲突期间该地区85%适龄男性被强征入伍的极端征兵比例等,是匈牙利对乌克兰不满情绪的最大源头。匈牙利一向对北约东扩和西方军事部署持续逼近俄罗斯一事极为谨慎,担心乌克兰加入欧盟后引发连锁反应,使匈牙利沦为俄乌冲突外溢的“前线缓冲带”。这些合理的利益考量是匈牙利强硬举动的内在逻辑。
3.jpeg 居住在乌克兰西部外喀尔巴阡州的匈牙利裔乌克兰人,在祭典中穿着传统服饰
乌克兰的战略困境
在这种背景下,乌克兰加入欧盟的进程被无限期搁置。乌匈关系的持续恶化正在将乌克兰当局推向战略困境的深渊。匈牙利在乌克兰入盟问题上的否决权已成为悬在欧盟谈判桌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乌克兰当局因此对匈牙利极度不满,两国之间摩擦频繁。乌克兰近期处理涉谍事件的方式,更是加剧了乌匈外交争端。这种策略显然并不明智,乌克兰当局选择以指控匈牙利从事间谍活动的强硬对抗方式应对矛盾,即便相关指控确有其事,在入盟谈判的关键节点选择高调宣扬,实际上也是在将匈牙利推向更坚决的反对阵营。
根据匈牙利权威机构Nézőpont的民调数据,今年3月有67%的匈牙利民众反对乌克兰入盟,而主张亲乌的“蒂萨党”至今未能扭转这一舆论态势。随着近期乌匈外交风波持续发酵,匈牙利国内对乌克兰的负面情绪很可能进一步加剧。乌克兰当局选择以近乎示威的方式公开逮捕所谓“间谍”时,实际上是在打破外交惯例中不成文的默契,过往类似事件往往通过私下渠道解决,这种反常的高调处理本身就构成了对匈牙利的政治挑衅。
乌当局对抗性外交策略的连锁反应,正在多个层面显现出来。最直接的冲击体现在乌克兰外喀尔巴阡州的匈牙利族裔问题上,匈牙利方面完全有理由、也有动机借机重新布局,增加在该地区的政治经济影响力。试想,如果部分乌克兰人“意外”获得匈牙利护照,如果某些乌克兰边境居民被贴上“情报人员”标签、以至于真的和匈牙利一方“合作”,其后果将难以想象,这不仅是外交灾难,也会大大增加乌克兰的边境治理难度。
另外,更深层的问题在于欧盟内部的反对阵营可能持续扩容。捷克政坛变局已现端倪,前总理安德烈·巴比什持亲匈立场,他若在10月的大选中胜出,欧洲“反乌阵营”力量势必会被加强;罗马尼亚政坛同样暗流涌动,对乌强硬派候选人西蒙在本次大选中的一度崛起同样值得关注。这意味着欧尔班未来在欧盟内部将不再孤立无援,当反对乌克兰入盟的国家形成更广泛的联盟时,乌克兰当局的处境将更加艰难。
值得玩味的是,就在双边关系剑拔弩张之际,乌克兰最高拉达主席斯特凡丘克却在5月11日选择以“低调姿态”访问匈首都布达佩斯。曾一度有消息称斯特凡丘克此次访问除了主要目的外,还有解决影响乌匈关系的问题的目的。
但斯特凡丘克在到达布达佩斯后,却没有与任何匈牙利政要举行会晤,而是与乌克兰大使费吉尔·桑多尔一起向“马伦基机器人”纪念碑献花(Málenkij robot,该纪念碑是匈牙利在2012为纪念“在苏联被强迫劳动的匈牙利人”而建)。其行程中刻意回避与匈牙利政要的直接接触,这种别扭的外交姿态暴露出了乌克兰当局的战略迷茫:既想维持表面上的对话渠道,又没有诚意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4.jpeg 马伦基机器人
霸凌式外交
这正是当前乌克兰外交亟需改进的地方:在处理与他国的关系时,乌克兰需要采取更加平衡和建设性的态度。对匈牙利政府进行谩骂,甚至公然羞辱(如斯特凡丘克先去纪念碑献花的怠慢行为)是无法解决问题的。乌克兰当局不愿以务实、平和的态度与他国协商解决问题,而是喜欢“非我即彼”;乌克兰当局不理解、不关心他国对本国利益的诉求,而是要求他国无条件地满足自己的要求,否则就在言语和行为上对他国大加羞辱挞伐。
这种“霸凌式外交”已经给乌克兰当局惹来了许多外交上的麻烦:除了这次的乌匈外交风波,巴西总统卢拉被泽连斯基“放鸽子”一事,也曾惹恼了作为全球南方大国之一的巴西。(巴西总统卢拉在2023年5月22日曾表示他没有在日本广岛举行的七国集团(G7)峰会上与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会面,因为后者没有在既定会面时间出现。通常认为泽连斯基此举是为了表示对巴西不愿公开声明谴责俄罗斯的不满。)
另外,美国是少数能够斡旋乌匈关系的国家。匈总理欧尔班一直与美国总统特朗普保持着良好的关系。如果美国能够通过适当的外交渠道,向匈牙利传达出明确的信息,强调乌克兰加入欧盟的重要性,或许也能促使匈牙利重新考虑其立场。但按美乌关系目前的冷淡状况,特朗普显然缺乏为乌克兰斡旋乌匈关系的动力,这也是乌克兰当局“霸凌式外交”的后果之一。
乌克兰当局一面高调宣称融入欧洲是“历史使命”,一面却把道德绑架和情绪化操作融入到外交工作,并把很多国家的合理关切统统贬斥为“敌对行径”,其外交工具箱里除了挥舞价值观大棒和制造外交事故,找不出什么更具建设性的工具和理论。这种悖论式的外交格局和“入盟冲刺”注定难以成功,也不会给乌克兰带来任何好的结果。
5.jpeg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内容来源于51吃瓜网友投稿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