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克兰总统宣布,针对在俄罗斯、伊朗、中国以及乌兹别克斯坦注册的74个法人实体实施制裁。制裁有效期为10年,传统上包括冻结乌克兰境内的资产,吊销许可证和禁止转让知识产权等。俄罗斯红场上的阅兵仪式刚结束,泽连斯基就出手了,选择在这样的一个敏感时刻制裁中国企业,其背后有什么原因?或许,暴露了乌克兰的三大意图。第一,对中方在俄乌冲突中立场的不满。一直以来,俄罗斯的胜利日阅兵就是纪念二战结束的重要仪式,这其中包括中国在内的众多国家都受邀参与,很明显,这是国家之间正常的外交互动。
可在俄乌冲突的背景下,泽连斯基政府却将此视为“挑衅”,认为无形之中,中国在俄乌之间选择站在俄罗斯一边。尽管对此,中方早已经强调了在俄乌冲突中的立场,即坚持和平、公正、客观的原则,反对任何形式的“选边站队”。第二,通过制裁中企向美西方递“投名状”。值得一提的是,这次制裁紧随乌克兰与美国签署37亿美元稀土矿产协议之后。而美国方面早就要求乌克兰方面配合对华科技企业的打压。所以,泽连斯基突然对中国企业下手,不排除是兑现对美承诺而仓促上演的戏码。毕竟,俄乌这场冲突能够持续到现在,乌克兰都没有倒下,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美国在背后撑腰,基辅当局只要攀上了美国这棵大树,那么乌克兰将不至于是孤身一人。否则,一旦连美国都抛弃了乌克兰,那么乌克兰的处境将非常的糟糕。
只是这样一来,乌克兰上演的戏码可能远超其所承受的能力。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乌克兰将因此注定成为大国博弈的棋子。此次制裁中企,正是其丧失外交自主权的典型体现。美国需要乌克兰在遏制反华的棋盘上再落一子,而基辅毫不犹豫的冲锋陷阵,说明它已经不再有说话的权利。今后乌克兰是死是活,全凭美国说的算。最后的一个意图,即转移国内对俄乌战场僵局的注意力。但话说回来,自始至终,乌克兰都没能拿出实质性的证据,证明中国企业对俄罗斯进行了军事援助。
一而再再而三的将制裁理由归结为“中企援助俄罗斯军事行动”,可能会引发中国对乌克兰的出手反击。比如,中方已启动反制预案,乌克兰对华出口的玉米订单正被巴西、阿根廷加速替代。中国不再好说话,这点在美国身上已经验证,更不用说对付乌克兰这样的一个小国家,我国自然有的是办法。只是这样一来,乌克兰恐无法承受得住代价。还是那句话,大国博弈下,小国注定是“牺牲品”。
内容来源于51吃瓜网友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