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源: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为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近日,特朗普着实有点“彷徨”!
“关税”威逼搞了一个月,结果日本没签、越南没签、澳大利亚也没签。
如今,指望“破局”的对象竟是“三哥”。结果印度漫天要价,等着美国“还价”,一点都不急。
更糟糕的事情是13国“组团反击”!日本还“疑似”带头抛美债!
这叫特朗普的“关税”政策情以何堪?
无奈之下,特朗普的“左膀右臂”、昔日的索罗斯“门徒”的美国财长斯科特·贝森特,决定亲自跑一趟瑞士,与中方接触。
只因为美债已经半只脚迈入“雷区”,而下个月,更有“海量美债”到期。
谈,必须得谈了!
日本被“逼急眼”了
4月16日时,日本经济再生大臣赤泽亮亲自“带队”,赶赴美国劝特朗普“做人留一线,江湖好相见”。
24%的关税对日本而言,“身子骨”受不住!
然而,美国对会议结果,霸气的回以四个大字:巨大进展!
之后,没有任何“多余”解释。
此举,显然是在营造“日本带头低头”的架势。
一时间,日本“目瞪口呆”。
损,太损了,这是又把日本“当枪使”。
日本也不含糊,立马拿美债“挥刀撒气”!
4月22日,据《金融时报》报道称,日本私营机构,其实就是日本银行,还有养老基金先后“狂砍”外国债券两刀。
第一刀“砍掉”175亿美元。
第二刀“砍掉”36亿美元。
两刀下去,200多亿美元的国外债券“挥之湮灭”,解恨!
值得注意的是其中175亿美元国外债券为“长期债券”。
这与美国10年期、30年期美债利率“上涨”正好匹配上了!
很显然,超过200亿美元的国外债券,其中美债才是“真正的目标”。
可忙活了半天,特朗普那边仿佛跟“没事人”似的,一点都不“怕疼”。日本一咬牙,决定给美国整个“大活儿”。
先是在5月2日这天,日本首相石破茂亲自“站台澄清”:日美双方暂未达成关税共识!
2天后,5月4日至6日,日本财长、央行行长赶赴意大利,参加“第二十八届‘10+3’”会议。
“10+3”会议,其实就是中日韩3国的财长、外长,加上东盟10国财长、外长共同举行的“经贸会议”。
按照“惯例”,好歹得“作妖”一下下的日、韩,竟然全都“很配合”。
随后,联合声明“如约”发布。
其中,有两条“声明”隔空看得美国眼皮“直跳”。
声明一:13国将力争“保持灵活性,以应对保护主义抬头和不稳定的全球金融形势等挑战,同时增强长期性复苏能力。”
这段话翻译成“大白话”:
“通过‘灵活性’的技巧,抱团取暖,维稳彼此的经济,不给‘美国这个破坏规矩的老六’可乘之机,但也注意分寸,不能刺激到这个‘老六掀桌子’。”
这一刻,“排挤”中国的计划,显然落空。
声明二:13国同意通过“清迈倡议”,在多边化融资模式框架下扩大合作范围,以应对“关税”可能引发的一系列“全球性问题”,比如金融危机,甚至还包括“自然灾害”与“传染病大流行”。
简单一点解释,就是13国准备重启因为种种原因,被“冷藏”、冷处理了25年的“清迈倡议”。
在这个倡议之下,13国达成共识,通过相互多边化融资的方式,给彼此的金融“兜底”。一旦发生金融危机、自然灾害或全球传染病大流行,双方在金融层面互帮互助,起码不会“背后大肆捅刀子”。
其实,这一声明,防范的是“索罗斯那群人”。
其实,特朗普当初给越南、韩国、日本分别“套上”46%、25%、24%“关税枷锁”之后,外界便猜测认为,特朗普这是准备配合“索罗斯”,将亚洲视为“韭菜地”,准备重演1997年那场“割韭菜盛宴”,也就是我们口中的“97亚洲金融危机”。
更何况,特朗普任命的“财长”斯科特·贝森特不仅是索罗斯曾经的“门徒”,而且斯科特·贝森特本人就是那场危机当中“索罗斯阵营”的主要操盘手之一。
这次越南也好,日韩也罢,都没有痛快的向美国直接低头。他们都怕“关税”之后,美国还要联手“索罗斯”憋大招!
正因为如此,日本顶着压力“沉默的炸毛”!
“流氓”对上“老六”,五五开!
越南“靠不住”!
日本“不靠谱”!
这两货全都不肯低头!
美国叹了口气,准备拿印度“开刷”,试图破局!
5月6日,特朗普突然丢出“重磅炸弹”,他在接待来访的加拿大总理卡尼时突然声称,印度同意取消针对美国商品的关税。
乍一听,还以为印度带头“跪了”!
结果,民主党媒体“彭博社”直接跳出来“拆台”,揭穿特朗普的“把戏”。
彭博社援引知情人士消息称,印度确实同意取消对美国的关税,但这是有前提条件的。
印度在与美国谈判时,直接提议对钢铁、汽车零部件和药品实行相互零关税。
什么意思?
意思就是说美国要允许印度向美国倾销钢铁、汽车零部件与药品,这就是印度的条件。所谓的“相互零关税”,起码在这三种出口上,美国“扛不住”印度的“零关税倾销”。
所以,特朗普所谓的“印度同意取消对美关税”,不是说美印达成了协议,而是指代美国若同意给印度好处,印度便同意给特朗普的“关税”政策一个“台阶”。
不得不佩服,还是“三哥”鸡贼!
同时,也再次证明“流氓”对上鸡贼的“老六”,彼此胜算五五开!
就在这时,印度部长横了一眼美国。
印度商业和工业部长皮尤什·戈亚尔宣布:该国在与欧盟会晤后,双方计划在年底前达成自由贸易协定。
美国“脸都绿了”,欺人太甚!
中美瑞士“巧遇”会谈!
5月7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正式“官宣”,5月9日至12日,中美齐聚瑞士,举行两国经贸高层会谈。
这次“攒局”的是瑞士。
中国这边,何立峰副总理亲自挂帅。
美国方面,贝森特财长带队迎上。
不过,有意思的是这次“会谈”,中美双方只是“受邀访问”瑞士,随后在瑞士“巧遇”,顺便举行一场“中美会谈”。
换句话说,中美双方“看起来”都没有妥协,只是接触“一小下”而已。
这说明,距离“中美关税会谈”,其实还没到时候。
如今,只是为后续“会谈”铺路罢了。
为什么要这样呢?
原因很简单,美国希望“稳住”中国,起码别“狂抛美债”,美国扛不住啊。
尤其是下个月,到期美债金额“狠”吉利,有6.6万亿,而且还是美元!
若中国在6月“狂踩”美债,美国确实也接得住。
但美债利率会一脚油门“狂飙”,光是利息就足够“惊人”。
早在今年2月份,美国就有一笔1062亿美债到期。美国的处理方法就是三天连续发债1250亿美元,最后以新债还了旧债,还盈余188亿美元。
当然,6.6万亿美元远不是1062亿美元债务可以相提并论的。
但是,6.6万亿美元债务这个“坎”,特朗普政府不是迈不过去,而是以多大的代价迈过去。
倘若这个时候,中日这两个买债最大买家全都“抛债”,把美债利率顶上去。哪怕搞定了“新债务”,但高额的利率,足够美国喝一壶。
关键是,中日联手抛债,引起的“雪崩效应”才是美国最担心的。
更关键的是长期债没人买,而短期债无疑是“饮鸩止渴”。
正因为如此,6月份对特朗普政府来讲,很关键。
而中美关税真正意义上的会谈,最早也要放到六月份,甚至之后才会展开。
至于五月份,不过是双方的“预热期”而已。
对此,其实美国财长贝森特也是坦然承认,美债已经达到上限内运作能力的“警戒线”。这话其实就是内涵“美元要开闸放水,美债要拔高发债上限”。
在这个“紧要关头”,中美“关税冲突”必须稳一波。
贝森特在5日接受CNBC采访时更是直言,未来几周内,美中贸易关系问题可能取得重大进展。
潜台词就是:在五月底、六月初,美国哪怕是“做样子”,也要与中方就“关税问题”释放“稳妥信号”,为的就是稳住美债抛售、稳住美债汇率“不飙车”。
这一局,中国领先一小步,来之不易。
参考信源:
2025-05-05 22:41·看看新闻——《最新!中国等13国联合发声:警惕美国关税政策》
2025-05-06 03:07·财联社——《美印贸易协议有望达成?印度据悉提议钢铁等行业有限互免关税》
内容来源于51吃瓜网友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