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演出娱乐行业峰会2025”近日在上海前滩香格里拉酒店举行。本次峰会以“声量破壁,价值共生,解码全域市场未来”为主题,汇聚演出行业精英共商发展大计,为行业未来发展凝聚共识、谋划方向。
在主题演讲环节,山西致其知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总经理段晋伟以《中国演出市场文旅商一体化—山西太原“歌迷之城”的共创之路》为题,深入剖析观演跨城消费已从潮流升级为现象级刚需,成为拉动城市流量的新引擎。他以太原“歌迷之城”实践为例,详解“演艺+文旅+商贸”闭环模式:演艺端凭演唱会门票免费乘公交、地铁、游晋祠,把票房磁力转化为城市留量;文旅端在机场、商圈布设8座6米“周同学”公仔,无人机夜空打出“致杰迷 敬青春”,实现一站式打卡;商贸端15台直饮水机、免费可乐、座位坐垫随票赠送,政府24小时托底审批,企业即时燃放烟花应援,引发外地歌迷社交平台广泛传播。三者叠加产生的文旅综合乘数效应,有效助推城市能级提升。
首场圆桌论坛围绕《超越流量:探寻艺人长期主义发展的核心引擎》展开。微博音乐与演出业务总经理王冉、《中国新说唱》系列节目制片人及总导演左近、音乐财经创始人兼CEO董露茜、NF Entertainment创始人庄臻、澳门演艺人协会理事长苏耀光等行业领袖参与讨论,聚焦“演技×作品×艺术”核心坐标探索艺人长红路径。
论坛指出,艺人可持续发展需兼顾临场互动能力、时代共鸣作品及价值观输出。例如微博“点歌台”让林俊杰、张杰现场加歌,把粉丝互动练成临场应变;《新说唱》用“少年屠龙”故事模型选人,强调“十首好歌”不如“一首击中时代情绪”;陶喆旧歌因“就业迷茫”共鸣再冲榜,证明艺术人格需持续输出价值观。同时,平台三驾马车——媒体、新粉、宣发——把流量变“留量”,用热搜滚雪球式沉淀口碑,将瞬间热度转化为不可替代的长青IP。
第二场圆桌论坛以《音乐节IP的“长期主义”:如何从“一场活动”进化成“一种文化符号”?》为主题,摩登天空创始人及CEO沈黎晖、StreetVoice创始人贾敏恕、北京华乐非凡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张熠明、音乐先声创始人范志辉、国家音乐产业基地负责人唐月明等嘉宾共同探讨行业新增量。沈黎晖以“草莓音乐节”28年样本举例:先以唱片厂牌身份“打群架”集结独立乐队,再在大湾区把音乐节拆成“超级草莓+影视原声音乐(OST)时段”,用内容公司思维做区域深耕;贾敏恕提醒“中国一年不需几百个同质大拼盘”,应学北欧千人小型节,让垂直审美成为长期门票;范志辉给出IP复购率数据,证明“小而垂”也能活过五年;张熠明补充,嘻哈等细分赛道需平台、厂牌、前端内容“三端”共建,才能从短期流量沉淀为可跨年、可出海的文化符号。
亚太现场演出行业协会创始人兼联席主席陈淑芬、峰会筹委会主席洪迪分别为峰会致辞。本次峰会通过聚焦文旅商融合、艺人长期发展、音乐节IP升级等关键议题,为亚洲演出娱乐行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实践参考与思路借鉴。
内容来源于51吃瓜网友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