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没红就被前辈劝退,杨紫差点因为一句话永远离开镜头
考北电前,杨紫爸爸给宋丹丹打电话,想听听过来人意见。
宋丹丹回了四个字:别干这行。
理由简单直接,圈里好看的女孩太多,杨紫排不上号。
这话后来被张一山听到,也跟着起哄,每次对戏就拿这句开玩笑。
十五岁的杨紫只能背地里抹眼泪,转身继续啃剧本。
很多人不知道,她当初试镜《家有儿女》也被刷过一轮。
副导演嫌不够可爱,想让另一个小姑娘顶上。
总导演看了看试戏片段,坚持留人,理由是演得真。
从那次起,杨紫明白了一个理:外形分可以丢,业务能力不能丢。
别人收工去逛街,她留在棚里听磁带练台词,一句台词能反复二十遍。
高考那年,北电表演系录取率不到百分之二。
杨紫硬是挤了进去,文化分专业分双过线。
大一进组《战长沙》,霍建华当场惊讶:这小姑娘台词比我还顺。
后来拍《欢乐颂》,邱莹莹被骂成热搜常客,她却偷偷把角色小传写了三万字。
香蜜时期,邓伦在现场说,最难的是和她的哭戏对拍,一条就过,情绪不用酝酿。
背后的代价是连续三个月每天睡四小时,眼睛发炎也滴完药水继续。
宋丹丹在综艺节目里提了当年那通电话,说年轻时不懂得鼓励。
张一山也在采访里低头:那时候蠢,不知道自己一句话有多伤人。
迟到的道歉杨紫收下了,但她更想把精力放在下一个角色上。
现在进组,她包里常备速效救心丸,不是身体差,是老怕演得不够好。
剧组流传一句话:杨紫的剧本比道具还厚,边上全是便签。
她解释得平淡:没别的捷径,就是死磕。
回头看,被劝退那天其实是转折点。
没有那盆冷水,她可能不会对每一次机会都当成最后一次。
普通人的生活里也有同款场景。
想转行,长辈一句你不适合;想创业,朋友一盆冷水先浇下来。
听还是不听?
杨紫用十五年给出答案:别人的尺子量不了你的脚。
她把曾经最痛的否定录进手机闹铃,每天起床先听一遍。
提醒自己的不是恨,是怕,怕再回到那个无助的下午。
现在再有人评价外貌,她笑笑:观众要看的是故事,不是选美。
一句话云淡风轻,背后是无数深夜的较劲。
很多人以为顶流靠运气,其实扛住第一轮否定才是关键。
如果当年她信了前辈的话,电视上的好角色确实会少几个。
同样的十字路口,你迟早也会遇到。
有人劝安稳,有人劝放弃,声音比剧本还嘈杂。
能做的是把嘲讽当背景音,把努力当主旋律。
哪天站住了,你会发现当年最刺耳的那句话居然最有用。
它逼着你快跑,不敢停。
内容来源于51吃瓜网友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