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0

0

收藏

分享

把没素质当个性?李乃文“傻白甜”人设彻底崩塌,全网恶评如潮

热情的艺术家1g · 2025-10-26 21:23:43
结果先说清楚,这不是一场“剪彩小意外”。它暴露了一个更难的题:人设和职业边界,谁来兜住。红可以快,翻也不慢,关键看你会不会把刹车点握在手里。
“综艺上能胡闹,正式场合不行。分寸是线,谁都不能踩。”
他在节目里被夸“有梗”,确实有那股松弛劲。镜头一来,表情松,腿也不紧,玩游戏不怕丑,抢活也敢抢。观众喜欢这种不端着的感觉,这是他短期爆红的底子。


1.jpeg

问题是,一次线下仪式把这股“松”带到了台下。主持人在讲流程,他还在侧面聊笑,镜头给到,他挥手当回应。场面不算大,却是仪式。所有人都在收神,他还在放松。这就是不对劲的源头。


2.jpeg

剪刀拿慢半拍,彩带卡住,他红着脸笑,像在等后期配音。旁边的老总下意识帮忙,表情已经僵了。剪完,他把彩带随手一丢,跟粉丝做爱心手势。看直播的人没觉得甜,只看到“品牌的面子被扔地上”。


3.jpeg

很多观众开始在剧里出戏,这也不奇怪。你在节目里固化了笑点动作,观众脑子里就会种下“见到你就准备笑”的惯性。严肃角色一出现,条件反射先到场,人设压住了角色。


4.jpeg

人设的副作用不是空话。综艺曝光频次高、重复动作多、剪辑会强化某几个梗,久了就成了“符号”。符号一旦挂在你脸上,戏里再认真,观众也在等你那一下子。这不是演技输,是符号抢戏。


5.jpeg

品牌方也有话要说。线下活动最基本的流程,入场站位、主持人致辞、剪彩动作、致谢和合影,这四步就够。每一步都有细节,比如手要稳、眼神要对、剪断要同步、彩带要交给工作人员。不是复杂,是习惯。


6.jpeg

团队其实能提前化解这些坑。活动前十分钟彩排一次,告诉他镜头位、动作点、停顿的位置,谁发言他就看谁,礼貌回应用哪句。把综艺的随意,变成可控的轻松。轻松能留,随便不能要。
“红利不是护身符,礼仪才是免死金牌。”
也别把错全压给他一个人。粉丝在台下喊,艺人被情绪带走很常见。工作人员要在台侧做手势提示,主持人也能补一两句“请各位嘉宾注意仪式节奏”。这叫现场兜底。出事时少半拍,往往不是一个人的锅。


7.jpeg

相反例子不少。有些主持在娱乐节目疯得很,但上晚会一站,腰背直,表情稳,台词干净。他们不是天性就懂,是练过“模式切换”。综艺模式,商业模式,剧场模式,各有开关。


8.jpeg

演员这行也靠长期形象管理。节目里可以放飞,但要设置边界,比如拒绝过度恶搞、避免过度模仿同行的标志动作、不要把抢功劳当笑点。把“可爱”换成“机智”,效果一样,风险更低。


9.jpeg

时间线拉一下就明白。爆红靠一组节目片段,几周内社交平台都在转。剧刚上,观众带着综艺记忆进场,剧情里就容易断。随后品牌活动出事,负面扩散更快。短时间内三件事相互叠加,口碑就像雪崩一样。


10.jpeg

从品牌角度,他们买的是确定性。你来就要把活动顺完,站好位,剪好带,说好话,不制造额外风险。这几条比流量重要,因为品牌算的是整个活动的安全值。失礼等于降低安全值。


11.jpeg

从粉丝角度,他们喜欢你发疯,但也希望你别被骂。粉丝最怕的是“喜剧效果”换来“职业不靠谱”的标签。你要给他们可守的东西,比如稳稳的专业场、偶尔的小梗,大家都安心。


12.jpeg

从剧组角度,他们需要角色被看见,而不是人设。如果综艺密集期碰到新剧上线,最好控制曝光,做幕后内容、做角色访谈、做专业拆解,把注意力拉回角色。让观众脑子里重建新的锚点。


13.jpeg

从你自己角度,别把随性当真性情。真不等于没边。你可以在节目里掉皮,但活动上要戴回壳。壳不是做作,是岗位要求。每个岗位都有衣服,穿对就行。
“先学会把自己收住,再谈怎么放松。”
怎么补课不难。第一,把活动当拍戏,写场景脚本,设镜头调度,标注笑点位置。第二,给自己三句标准话,遇到任何意外都先用这三句顶住。第三,结束动作要有终点,比如把剪下的彩带交给工作人员,再合影。


14.jpeg

后续的修复也要做。出面道歉别拐弯,就一句“我没做好礼仪,下次改”,配一张图,别写长文。品牌那边要单独致歉,补一轮合作权益,或者做一次公益活动,把负面转化成行动。


15.jpeg

别把“老顽童”当救命符。这个人设在综艺里是加分,但在商务和剧场里是扣分项。你可以保留它的温度,比如爱打趣、爱自嘲,但要去掉它的尖,比如拆台、抢戏、乱动道具。
行业环境也在变。短视频把每个动作都变成可反复的梗,艺人就更容易被定格。解决方法不是不上节目,而是会设计“可转移的记忆点”。让观众记住的是作品细节,不是你的脸部小动作。
观众其实很容易被拉回来。只要你在新剧里交出硬桥段,减少综艺露面,给角色做几次深度解读,他们就会把“笑点记忆”刷掉。人们的记忆是可更新的,你要给更新的素材。
这次事件也提醒平台。别把艺人逼着一直疯。节目可以多设计“收敛段落”,让嘉宾练习有节制的幽默。长期对平台也好,节目不会被骂“只剩吵闹”。
别怕承认走错。成熟不是没错,是能改错。有些道歉会掉粉,但更大的损失是不改。演员的路很长,稳定的职业形象才是底子。你把底子立住,梗才是糖,而不是刀。
“做一个能切换的人。别把观众只训练成看你笑的人。”
最后说句实在话。红不是目的,红只是进入更复杂世界的门票。门票拿到了,规矩就要学。你在镜头里有趣,在台上要稳,在戏里要狠。三种状态能切,才叫耐久。现在看着乱,补一下课,不晚。

内容来源于51吃瓜网友投稿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