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流量迭代如潮水的互联网时代,“长红” 始终是稀缺品。昨天还刷屏全网的红人,今天可能就消失在推荐列表,郭有才的故事正是如此。2023 年 5 月,这个出身草根的男人,在几近废弃的菏泽南站,用一首怀旧老歌、一身复古装扮意外爆红,成为现象级网红;可短短一年后,他的热度如泡沫般消散,从 “全网追捧” 沦为 “普通网红”。这场从巅峰到平淡的落差,藏着流量时代的残酷真相,也暴露了 “包装人设” 的脆弱。
爆红:菏泽南站的 “复古滤镜” 与全民狂欢
菏泽南站的老旧站台,自带一股岁月沉淀的怀旧感 —— 斑驳的墙壁上还留着上世纪的广告标语,生锈的铁轨延伸向远方,傍晚的夕阳洒在站台上,给整个场景镀上一层昏黄。郭有才选择在这里拍摄短视频,并非偶然。他的装扮精准踩中 “复古风”:大背头梳得一丝不苟,发梢的油光在阳光下几乎能反光;身上穿的条纹西装是上世纪 80 年代流行的窄肩款式,袖口微微卷起,露出手腕上的老式电子表;下巴上描着一圈整齐的胡子,配上细边眼镜,活脱脱一副 “中年犀利大叔” 的模样。
更特别的是他的 “滤镜”—— 并非手机软件自带效果,而是在摄像头前套了一个黄色药壳,透过药壳拍摄,画面呈现出旧胶片般的昏黄质感,恰好与菏泽南站的复古氛围契合。他握着金属话筒,有时抱着一把旧吉他自弹自唱,唱的全是《大约在冬季》《光阴的故事》这类老歌。歌声不算惊艳,却带着一种质朴的沧桑,轻易勾起中年人的青春记忆:有人想起年轻时挤绿皮火车外出打工的日子,有人回忆起和朋友在车站告别的场景;而年轻观众则从这 “复古画面” 里,看到了钢筋水泥之外的旧时光,暂时逃离了工作与生活的压力。
这条短视频在网上发酵后,郭有才一夜爆红。他的账号粉丝量以 “日增百万” 的速度飙升,评论区里满是 “太有感觉了”“想起我爸年轻时的样子” 的留言。菏泽南站也因此 “重生”:全国各地的游客专程来打卡,举着手机在站台上模仿郭有才的姿势拍照;网红主播们蜂拥而至,把站台挤得水泄不通,甚至有人凌晨还在直播;当地政府见状,连夜返修了车站周边长久未修的道路,原本傍晚就熄灯的站台,如今彻夜亮着灯,郭有才还被聘为 “菏泽文旅推荐官”,成了当地的 “活名片”。
流量带来的红利远超想象:他的直播间里,打赏礼物刷屏,单场直播收入轻松过万;商演邀约从全国各地飞来,出场费一路水涨船高;带货合作也找上门,从本地特产到日用百货,只要他在视频里提一句,销量就能暴涨。没人知道他具体赚了多少,但 “全网最火网红” 的标签,让无数人羡慕 —— 有人模仿他的装扮在老旧车站唱歌,有人复制他的 “药壳滤镜” 拍视频,试图复制这场 “草根逆袭” 的神话。
争议:人设崩塌与 “包装” 的破绽
郭有才的 “草根人设”,是他爆红的重要推手。他在视频里偶尔提及自己的经历:出生在农村,10 岁时母亲去世,父亲再婚,他从小在亲戚家轮流寄居;13 岁辍学外出打工,在工地搬过砖,在餐馆端过盘子,后来尝试创业开小饭馆,却因经营不善倒闭;直播刚兴起时,他抱着 “唱歌梦想” 踏入这个行业,身边还有个愿意陪他吃苦的女朋友,两人挤在出租屋里拍视频,女朋友负责拍摄,他负责演唱。这些故事戳中了大众对 “草根奋斗” 的共情,大家都希望这个 “努力的大叔” 能一直火下去。
可随着关注度升高,“人设” 的破绽逐渐暴露。有网友扒出,2023 年年初,郭有才曾注册过一家注册资本 300 万的文化公司,却在他爆红前一个月悄然注销;紧接着,又有消息称他早已签约某 MCN 机构,从装扮设计到视频脚本,都有专业团队策划。这与他 “草根自学” 的形象严重不符 —— 要知道,他此前创业失败,直播初期也只靠 “精神小伙” 风格小范围走红,根本没有积累下 “注册 300 万公司” 的资本。质疑声开始蔓延:“所谓的草根逆袭,是不是 MCN 的剧本?”
更严重的争议还在后面。有网友发现,郭有才爆红的代表作《诺言》,其实有原创作者,但他从未获得商用授权,每次直播演唱这首歌的收益,也未分给原创者。原创作者无奈之下,公开喊话郭有才维权,最终选择起诉,这桩 “侵权事件” 让他的 “口碑” 首次出现裂痕。不久后,网上又流传出 “郭有才被北大招生办破格录取” 的传言,可很快就被北大官方澄清 “无此情况”,这场 “虚假传言” 被网友质疑是 “团队刻意营销”,进一步消耗了大众的信任。
压垮 “人设” 的最后一根稻草,是他直播时的一句话。一次带货直播中,有网友留言 “每天上班太累,想辞职跟你学直播”,郭有才笑着回了句 “不上班你养我啊”。这句话看似玩笑,却被解读为 “宣扬不劳而获”“价值观扭曲”—— 此前他营造的 “努力奋斗” 形象,与这句 “世俗言论” 形成刺眼对比,评论区里满是 “原来你只是想圈钱”“滤镜碎了” 的批评。舆论发酵后,他的直播间人数开始下滑,短视频的点赞量也肉眼可见地减少。
沉寂:流量退去后的转型困境
面对全网批评,郭有才选择暂时停更短视频,试图避开舆论风口。几个月后,他以 “带货主播” 的身份回归,从 2023 年 9 月到 2024 年 1 月,他的直播间累计销售额突破 8000 万,这个数字看似亮眼,却难掩流量的流失 —— 爆红时,他的直播间在线人数峰值能达百万,而转型带货后,在线人数大多维持在 10 万以下,有时甚至只有几千人。他卖的多是日用百货、食品零食,需要反复讲解产品功效,偶尔还会因为 “口才不佳” 冷场,与爆红时 “唱歌就能圈粉” 的轻松,形成鲜明对比。
更棘手的是 “内容困境”:因《诺言》侵权事件,他不能再演唱这首代表作,其他翻唱的老歌也因版权问题受限;他尝试推出原创歌曲,歌词写的是自己的 “奋斗经历”,旋律却平淡无奇,发布后点赞量不足 10 万,远不及爆红时动辄百万的热度。为了挽回口碑,2024 年 3 月,他回到老家做公益,捐了 20 万元给村里修路,还给社区老人分发米面粮油。可网友并不买账,评论里满是 “炒作”“早干嘛去了” 的质疑,这场公益没能帮他挽回形象。
如今的郭有才,仍在更新短视频。画面比以前精致了许多,黄色药壳滤镜换成了专业的复古滤镜,背景也从菏泽南站换成了装修精致的录音棚,但装扮依旧 —— 条纹西装、大背头、细边眼镜,唱的还是那些老歌。他的歌声依旧质朴,却再也没有了当初的 “惊艳感”,短视频的点赞量稳定在几万,评论区里多是 “还记得你爆红的时候”“现在怎么不火了” 的感慨。偶尔有人刷到他的视频,会愣一下 “原来他还在更”,更多人则早已把他抛之脑后,甚至误以为他是 “前几年的网红”。
同样是 “草根爆红”,丁真的路却走得更稳 —— 他凭借清澈的笑容成为理塘文旅代言人,后续虽有争议,却始终坚守 “推广家乡” 的初心,逐渐被大众认可。而郭有才的 “爆红”,始于精心设计的 “复古人设”,终于 “包装破绽” 与 “价值观争议”。流量退去后,他没能留下真正的核心竞争力,只能沦为 “努力追逐流量的普通网红”。
菏泽南站的站台依旧热闹,打卡的游客还在拍照,只是很少有人再提起 “郭有才”。夕阳下,偶尔有模仿他的网红在站台上唱歌,黄色的滤镜里,旧时光的氛围依旧,却再也没能掀起当初的全民狂欢。流量的潮水还在继续,总会有新的 “网红” 被推上巅峰,只是不知道,下一个 “郭有才”,会在多久后重蹈覆辙。
内容来源于51吃瓜网友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