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泊的钢琴E 发表于 2025-3-11 20:49:59

央视怒批!“绝望的文盲”丢脸到国外,郝蕾那句话含金量还在上升

郝蕾曾在综艺节目上掷地有声地评价某些演员:“读不懂剧本的人,怎么配谈表演?”这句话如同一记惊雷,炸出了娱乐圈“文盲式艺人”的遮羞布。

如今,当某顶流明星因在海外电影节上将“敦煌”念成“炖煌”、把“儒家思想”说成“糯家思想”的新闻冲上热搜时.
https://p3-sign.toutiaoimg.com/tos-cn-i-6w9my0ksvp/4b33862d87e145a99e2c8ff6d2a508d2~tplv-tt-large.image?_iz=30575&lk3s=06827d14&x-expires=1742309416&x-signature=wJpNmzi%2FCkti%2B50chiKICAZDPvU%3D

人们猛然发现——郝蕾六年前的预言,正在以荒诞喜剧的形式照进现实。

一、丢人现眼的“国际笑话”

3月9日,某古装剧男主演亮相巴黎电影节红毯。

面对法国记者关于“中国传统文化在角色塑造中的体现”的提问,这位手握3千万粉丝的顶流眼神飘忽,支吾半天憋出一句:“我饰演的将军特别…特别敦煌!”

当外媒追问具体内涵时,他竟将错就错:“就是像砂锅炖汤一样厚重!”现场翻译愕然的表情被镜头精准捕捉,相关视频24小时播放量破亿。

这并非孤例。某女团成员在纽约大学演讲时,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翻译成“自己不要的东西就送给别人”;

某综艺咖在韩国综艺里,声称“李白是唐朝第一rapper”……这些令人啼笑皆非的“文化输出”,让#绝望的文盲2.0#话题持续霸榜72小时。

央视网锐评:“当文化修养追不上流量速度,丢的是整个行业的颜面!”

二、揭开“九漏鱼”产业链

所谓“九漏鱼”(九年义务教育漏网之鱼),正在形成完整产业链:


[*]5万元包过艺考:某培训机构明码标价“文史保分套餐”,承诺“三天背完中外戏剧史”




[*]20万定制学霸人设:从诺贝尔奖得主姓名到《论语》金句,艺人团队购买“文化速成手册”


[*]8000万公关预算:某经纪公司被曝年付智库代笔,从微博书单到电影节发言稿全程外包。

更讽刺的是,某“古风男神”的书法作品被扒出使用替身,其工作室却振振有词:“艺人时间宝贵,需聚焦艺术创作。”

而所谓的“创作”,不过是穿着汉服在绿幕前摆造型——这种现象被《人民日报》痛批为“空心文化灯笼”。

三、郝蕾的预言与破局

当78岁的游本昌老爷子在片场逐句批注《李尔王》剧本时,24岁的小花却在采访中坦言:“剧本都是助理划重点的。”

这种对比印证了郝蕾的断言:“没有文化积淀的表演,就像没有地基的危楼。”

值得关注的是,觉醒者已然出现:

[*]王骁:斯坦福硕士退圈三年攻读戏剧史,带着论文《元杂剧的现代性解构》回归荧幕。


[*]张新成:在《典籍里的中国》录制现场,与学者激辩两小时“程朱理学当代价值”。




[*]文淇:18岁出版读书笔记《幕间拾光》,被北大中文系教授赞为“演员中的学者”。

正如作家麦家所说:“观众的眼睛终将穿透流量泡沫,那些靠提词器和替身撑场面的‘演员’,迟早要面对‘文盲税’的清算。”

结语

当某明星在戛纳把“筚路蓝缕”念成“毕路蓝旅”时,巴黎地铁站正循环播放李子柒的蜀绣纪录片;



当某些团队忙着买热搜宣称“手不释卷”时,敦煌研究院的90后讲解员已用英法日三语解说壁画故事3800场。

文化的较量从来残酷,郝蕾那句“演员要对自己的文化修养负责”,正在这个春天显现出惊人的前瞻性——

毕竟,观众或许会短暂迷恋花瓶,但永远会为真正的文化光芒买单。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

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内容来源于51吃瓜网友投稿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央视怒批!“绝望的文盲”丢脸到国外,郝蕾那句话含金量还在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