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气白云T2DMoVR 发表于 6 天前

女子不雅动作后续:完整视频流出,主办方回应网友炸锅,警方介入

9月13日下午,合肥一场纹身展览现场出了事。
一名女参赛者被问“有没有才艺“后,直接走到男评委面前坐到他腿上,动作很亲密。围观的人开始起哄,好几部手机同时拍摄。
事情经过让人看得清楚


展览现场灯光昏暗,参加的大多是二三十岁的年轻人。有人后背纹着整条龙,有人胸口是几何图案,还有人把玫瑰花纹到前臂上。这些人聊起自己纹身的故事时,眼神都很亮。
事发在女生组评比环节。主持人问台上选手有没有才艺展示,其中一名穿得比较少的女子没多说话,直接走向男性评委跨坐到他腿上。



这个动作持续了好几秒,不是意外碰撞。周围立刻有人起哄,几部手机从不同角度把整个过程拍了下来。评委的反应看起来很自然,没有推开也没有站起来。
网上很快就有了各种声音。有人说这和纹身展览没关系,就是尺度问题。也有人冷嘲评委反应挺自然的。评论区里出现最多的一句话是“公共场合这样的动作,谁来管“。
主办方和官方的回应


主办方很快发了声明,说这是拍摄者“断章取义“,女子是即兴行为,目的是活跃气氛。后来又补充说活动结束后已经报警。
警方已经传唤涉事女生和评委问询,要求女生向主办方道歉。合肥市文化和旅游局约谈了主办方,要求立即整改。
这说明事后追责已经启动,不再是网上骂骂就完事。活动确实向公安报了备,但报备不等于可以放弃现场管理。



正常的活动控场应该包括主持人及时提示,评委行为有边界,工作人员要及时介入。但视频里我们看到的是起哄和拍摄,没看到有人说“停“。
纹身群体其实很认真


展台前有个女孩指着胸口的玫瑰纹身,认真地说这是她第一次独立生活的纪念。她讲每片花瓣的含义,像在讲自己的成长经历。
这不是纹身好不好的问题,而是公共场合能不能这样做的问题。
现在很多人把纹身当成审美、信念或者个人标记。这种表达方式比以前宽松了很多。但当它出现在公共舞台上,可能被未成年人看到时,就不纯粹是“我的身体我做主“了。



“未成年人“这三个字是讨论中最让家长紧张的部分。媒体报道过类似情况,15岁男生手臂纹骷髅被学校要求整改,14岁女生脚踝纹身是跟同学一起去的,家长事后才知道。
未成年人对“酷“的判断往往出问题,就在大人转身的几秒钟里。更现实的是,征兵和一些工作对明显纹身有限制,这些“看不见的门槛“在冲动时很少有人提醒。
行业里的灰色地带


有从业者提到一些店家不主动检查年龄,反而推荐“小图案、不显眼、不影响上学“。这种话听着刺耳,因为它专门瞄准侥幸心理。
自由如果没有边界,往往先撞上的是最柔软的一群人。
展会上有人把黑色图腾纹到脸上,线条从眼角到下颌,走出展厅基本没法“隐身“。被问怕不怕影响生活时,对方说“不在乎别人怎么看“。
这话能理解,但服务员、保安、面试官、邻居会有先入印象。这种“成本“有些人扛得住,有些人不行。



公共活动需要明确规则


回到这次事件,关键问题有两个。第一,审批之外,主办方的现场规范是否明确写了“不可为“,比如禁止挑逗性动作。第二,遇到越界时谁有权第一时间叫停。
把秩序寄望于“大家都懂分寸“,风险其实已经发生了。
如果要给这类活动提建议,应该从最实际的地方开始。入口要有分级提示,未成年人必须监护人陪同。现场节目单提前公布,有才艺展示就把边界写进规则。评委培训要加“公共场合行为规范“。直播和拍摄要有延时和删除权限。从业者必须做年龄验证。
把边界说在前面,比事后道歉删视频更有用。
结语


很多人把这次事件看成“审美分歧“,其实不是。有人喜欢纹身是权利,公共秩序需要维护也是权利。两种权利在同一个空间里,只能靠更细的规则来避免冲突。
你觉得公共活动应该怎样平衡个人表达和社会秩序?

内容来源于51吃瓜网友投稿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女子不雅动作后续:完整视频流出,主办方回应网友炸锅,警方介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