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68页PPT曝妻子出轨后续:多次开房,聊天记录炸裂,妻子回应
“欢迎老婆回家”的纸牌还攥在手里,人却早已和别人进了酒店。张先生站在萧山机场国际到达口,从下午等到深夜,等来的不是久别重逢的妻子,而是一场精心包装的背叛。
2024年7月,36岁的张先生卖掉婚前父母出资购置的杭州房产,筹得60万元支持妻子王某赴英留学。他以为这是对家庭未来的投资,却不知自己正为他人的情感腾出空间。房产交易完成当日,中介曾提醒他慎重,他只答:“为了老婆和孩子,值。”
王某离境后,张先生独自承担育儿责任。每日清晨六点起床,送女儿上学、上班、接回、辅导作业,手机相册里全是女儿的日常。而王某的主动联系寥寥无几,偶有视频也多在深夜,背景杂乱,语焉不详。他未曾怀疑,只当是学业繁重。
2025年7月26日,王某“学成归国”。张先生请假接机,举着向日葵和手写欢迎牌,却始终未见其身影。后经友人告知,王某已由华南理工大学博士生黄某兴从广州接走,当晚入住杭州某酒店。此后13天内,两人辗转杭穗五地酒店,全部消费刷的是张先生预留的副卡。
黄某兴竟曾潜伏于张先生女儿所在幼儿园门口偷拍。照片角度隐蔽,时间集中于王某回国前后。而王某手机中存有大量与黄某兴在英国及欧洲多地的亲密影像,聊天记录显示,黄某兴多次强调“你的身体只能是我的”,王某则以“知道了,老公”回应。
张先生首先向华南理工大学实名举报黄某兴。校方仅以“正在调查”回应,再无下文。后经了解,黄某兴已于8月中旬完成博士论文答辩,处分对其学位获取几无影响。举报无果,张先生转而整理证据,耗时一周制成68页PPT,内容涵盖卖房合同、留学缴费凭证、开房记录、聊天截图及偷拍照片,关键信息未作遮蔽。
2025年9月初,PPT在网络公开,迅速引发舆论风暴。公众震惊于王某的冷漠与黄某兴的肆无忌惮,华南理工大学被推至风口浪尖。网友普遍质疑:若学术机构对道德失范者无实质惩戒,所谓“立德树人”是否仅为空谈?
面对汹涌舆情,王某非但未道歉,反而在社交平台指责张先生“侵犯隐私”,声称卖房款属夫妻共同财产,“我有权支配”。更令人错愕的是,她向张先生索要40万元,理由是其母曾协助照看孩子四年,“这是保姆费”。此言一出,舆论再度沸腾。
张先生提出三项诉求:王某净身出户、明确女儿抚养权归属、索赔25万元精神损害抚慰金。王某嗤之以鼻,称“网上没人骂我”,甚至暗示自己获得广泛支持。该言论迅速招致反噬,其社交账号评论区被谴责淹没,最终被迫注销。
9月底,华南理工大学对黄某兴作出“留校察看”处分。因其已基本完成毕业流程,该处分实际影响有限。张先生随后向国家留学基金委实名举报,指出黄某兴曾获国家公派资助,其行为严重违背资助伦理,破坏他人家庭稳定,理应追责。
目前,张先生已委托律师启动离婚诉讼,核心诉求为争取4岁女儿的抚养权。他担忧的不是财产分割,而是孩子未来可能承受的社会压力。近期有目击者称,他接女儿放学时总会绕开人流密集路段,始终紧握女儿的手,步伐缓慢而坚定。
这场始于深情、终于算计的婚姻崩塌,暴露出亲密关系中信任的脆弱性。当一方以牺牲换承诺,另一方却以背叛兑现实,制度与舆论该如何回应?高校对学术人员的道德约束是否应具强制力?家庭贡献能否被量化为经济补偿?这些问题,远比68页PPT更难回答。
张先生的沉默与坚持,或许正是对这个时代最朴素的诘问:我们还能相信什么?
内容来源于51吃瓜网友投稿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