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冲突打到今天,证明了俄军就是慢热军队,越战越勇好消息在后
历史上俄罗斯几乎所有对外战争能获胜的都是惨胜。2024年7月,俄乌冲突进入第三年,这场21世纪规模最大的地面战争逐渐呈现出与历史相似的轨迹。
从拿破仑战争、苏德战场到如今的俄乌冲突,俄罗斯军队先表现拉胯,后不相上下,再越战越勇的战争模式耳熟能详。
这个特点,就是俄罗斯非常善于在战争当中学习战争,在战争当中完成进化。
在西方军事援助持续加码的背景下,俄罗斯正通过其特有的方式,将战争推向消耗战,对其越来越有利。
纵观俄罗斯军事史,从1812年抗击拿破仑的“焦土战略”,到二战时期斯大林格勒战役的惊天逆转,“以空间换时间”的消耗战思维始终贯穿战场理念。
俄罗斯的战争动员体系需要时间完成齿轮咬合,但一旦进入正轨,将国家资源转化为战争物资的能力屈指可数。
这种历史基因在俄乌战场得到延续。
冲突初期俄军暴露的指挥僵化、信息化短板等问题,在2023年后逐步改善。
一旦俄罗斯庞大的国力和战争机器被彻底发动起来,那就是灵活务实的战场适应能力。
比如通过大量生产运用无人机,建立导弹生产线,重启T-55坦克改造项目等举措。
俄罗斯当前炮弹月产量已达30万发,是北约国家总和的3倍。其建立的“战时经济”涵盖60个联邦主体的2000余家军工企业,无人机年产能突破百万架。
乌克兰每天需要消耗5000-7000发炮弹,而美国月产能仅3.6万发。
随着俄罗斯精确制导武器库存恢复至战前80%,乌克兰防空系统的拦截率已从初期的80%降至不足40%。
尽管北约常规军力总和超过俄罗斯10倍,但莫斯科部署的6000枚战略核弹头构成终极威慑屏障。整个北约谁也不敢出兵下场,彻底与俄罗斯翻脸。
当俄罗斯将冲突定性为“生存之战”时,任何外部军事介入都会触发难以预估的核风险。
当战争进入相持阶段,能够承受更大伤亡、维持更久物资供给的一方,往往掌握最终主动权。
俄罗斯就可以凭借丰富的消耗战经验,一点一点打垮对手。
内容来源于51吃瓜网友投稿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