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默是金 发表于 2025-3-27 20:42:23

王健林80亿元股权被冻结,万达路在何方?

2025年3月,一则重磅消息震动商界:王健林旗下大连万达集团持有的北京万达文化产业集团80亿元股权被河南省郑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全额冻结 ,冻结期限自2025年3月18日至2028年3月17日。这一事件如巨石入水,在商业领域激起千层浪,也让万达集团再次被置于聚光灯下,引发各界对其未来命运的密切关注与诸多猜测。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万达集团的债务危机并非突然爆发,实则早有迹象。自2022年起,危机的苗头便已显现,而2025年以来,资产冻结事件更是呈现出愈演愈烈的态势,系统性风险不断升级。2025年2月,北京海淀法院冻结大连万达商管19.79亿元股权,横琴法院冻结万达文化1亿元股权;仅仅一个月后,郑州中院就冻结北京万达文化80亿元股权,此次冻结范围首次覆盖万达核心文化产业载体。从零散冻结到核心资产被锁死,万达面临的局面愈发严峻。截至3月24日,大连万达集团累计被执行金额超63亿元,股权冻结记录达23条,2024年以来万达被冻结股权超50亿元,2025年新增冻结金额更是高达109.79亿元 。
万达困境剖析
流动性不足,资产抛售难抵债务洪峰
为缓解债务压力,万达近两年开启资产抛售模式,已出售14座万达广场,2025年开年又抛售5座(宣城、铜陵、安阳等),新华保险等险资成为主要接盘者。但资产处置的速度远远赶不上债务到期的节奏。2025年,万达需兑付境内债券本息超200亿元,而海外债重组方案仍未落地。同时,万达商管港股IPO三度折戟,2024年对赌协议虽获展期,但战投方套现离场导致其信用评级下调,融资渠道严重萎缩,流动性不足的问题愈发突出。
资本腾挪失灵,股权质押与减持空间耗尽
曾经,王健林通过频繁质押股权来维持现金流,但如今这条路也越走越窄。2025年,其个人股权冻结已达1200万元(大连合兴投资7702.8万元股权 + 万达商管960万元股权) 。万达电影在2025年3月减持套现超3亿元,然而相较于庞大的债务规模,这笔资金只是杯水车薪,难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轻资产转型受阻,文旅板块成拖累
早在2017年,万达以637亿元出售13个文旅项目给融创,但保留的文化产业集团依旧承担着沉重的资产包袱。2024年,万达文旅城项目在洛阳、郑州等地爆出工程款纠纷,引发资产冻结的连锁反应,使得万达的轻资产转型之路困难重重,文旅板块不仅未能成为新的利润增长点,反而成为拖累企业发展的沉重负担。
市场信心缺失,信用评级与股价双杀
国际评级机构将万达商管评级下调至CCC +(极高违约风险),这一评级的下调充分反映出市场对万达偿债能力的担忧。受此影响,万达电影股价较2024年高点下跌47%,市值蒸发超200亿元,投资者信心遭受重创,进一步加剧了万达的困境。
万达兴衰背后的深层思考
万达的困境,本质上是高杠杆扩张模式的反噬。回顾万达的发展历程,2012 - 2017年,通过“地产 - 文旅 - 金融”三角循环,万达总资产从3000亿飙升至8000亿,海外并购金额超250亿美元 ,迅速扩张成为商业巨擘。但这种高速扩张也埋下了高杠杆的隐患。随着政策收紧,万达自2017 - 2022年被迫出售海外资产(如AMC影院、西班牙大厦等),国内文旅项目也开始清仓求生。到了2023年至今,轻资产转型未达预期,商管IPO失败最终触发流动性危机,陷入“卖资产 - 降评级 - 再卖资产”的恶性循环。
王健林曾豪言“清华北大不如胆子大”,展现出非凡的商业魄力与雄心壮志,带领万达走向辉煌。然而如今,却不得不面对“断臂求生”的艰难处境。他的跌宕起伏,成为中国房企高杠杆时代的一个缩影,也为整个行业敲响了警钟。在追求规模与扩张的同时,企业更应注重财务稳健与风险控制,合理规划发展战略,以应对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和政策调整。
万达并非毫无转机,万达商管仍管理着超过400个商业项目,2024年租金收入大约为500亿元 ,显示出其商业运营能力依然存在,这是万达的底气所在。若能成功进行债务重组,引入战略投资者,加速资产出售和债务展期,万达或许能避免硬着陆,逐步恢复资本市场的信心,迎来转机。但如果资产抛售速度依旧赶不上债务到期的节奏,万达无疑将面临更为严峻的挑战。
王健林和万达集团正站在命运的十字路口,如何化解这场危机,能否成功突围,不仅关乎万达自身的命运,也将为中国商业地产行业的发展提供重要的经验与启示,所有人都在拭目以待。

内容来源于51吃瓜网友投稿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王健林80亿元股权被冻结,万达路在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