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情报员 发表于 2025-3-22 15:24:53

“祖上阔过”的立陶宛,为什么国土越来越小了?

https://p3-sign.toutiaoimg.com/tos-cn-i-axegupay5k/d946f4fe97464c99be4dc45de7be3063~tplv-tt-large.image?_iz=30575&lk3s=06827d14&x-expires=1742615214&x-signature=BG8KmN0jIEtPhtEzgLRqSSzTuVk%3D


近代的欧洲强国并起,它们在亚非拉美建立起庞大的殖民帝国。因而现在欧洲的许多国家面积虽然比较小,但都曾经有过荣耀的历史,甚至连荷兰、比利时这样的面积小国,都有过“祖上阔过”的辉煌。

但同样在欧洲,还有一个国土面积小的国家也有过“祖上阔过”的辉煌,但很容易就会被忽略,那就是立陶宛。现代的立陶宛是波罗的海沿岸的一个面积仅6万余平方公里的小国,但曾经是东欧的一方霸主。

https://p3-sign.toutiaoimg.com/pgc-image/d6773dea7e3c4f2290da5afe2d8e1558~tplv-tt-large.image?_iz=30575&lk3s=06827d14&x-expires=1742615214&x-signature=QsjLyJol%2BXEN2pUDl1kvzgei7qg%3D
▲ 立陶宛的位置(深绿色)


立陶宛面积最大的时候达到100多万平方公里,是东欧最大的国家。风光了几个世纪的立陶宛,因自身的衰落和周边俄罗斯、普鲁士等强国的崛起与入侵最终走向了衰落,领土一再被瓜分。


有着辉煌历史的立陶宛到底经历了什么,使得它越来越小?


https://p3-sign.toutiaoimg.com/pgc-image/5a0dff7206494ec8a1b4581748d8a7d4~tplv-tt-large.image?_iz=30575&lk3s=06827d14&x-expires=1742615214&x-signature=uQWA4yG3FIjw%2FvqSOvYAxfdnyVs%3D
▲波兰—立陶宛联邦的最大疆域(1619年)


<hr>

一、曾经的东欧强国


公元4世纪,欧洲出现了民族大迁移,像日耳曼人、斯拉夫人等欧洲主要民族,迁移散布在了欧洲各地,但位于波罗的海东南岸的波罗的人,因生活地区沼泽较多、与外界相对隔绝,所以依然生活在此地。


https://p3-sign.toutiaoimg.com/pgc-image/259f3104f01e4e73b88c7819e29b44aa~tplv-tt-large.image?_iz=30575&lk3s=06827d14&x-expires=1742615214&x-signature=pwZilgBm9CdgVADUg2UWEBC96Pc%3D
▲民族大迁徙中,波罗的人生活的区域保持相对稳定


到了10世纪,波罗的人逐渐分成了立陶宛人、古普鲁士人和拉脱维亚人。随着民族的迁移,日耳曼人来到了在波罗的人的西侧,斯拉夫人位于它的东侧和南侧。


斯拉夫人又因分布的位置不同,分成了中欧的西斯拉夫人(波兰人、捷克人等);以及位于东欧的东斯拉夫人(罗斯人)。

https://p3-sign.toutiaoimg.com/pgc-image/caa3f64817b5492fac052b3344f51a98~tplv-tt-large.image?_iz=30575&lk3s=06827d14&x-expires=1742615214&x-signature=ZIbOSQx6iJBEZwJN7BGbOOR%2BuKw%3D
▲波罗的人处在日耳曼人和斯拉夫人的中间

由于欧洲各民族之间的频繁交流,像日耳曼人、斯拉夫人等蛮族领袖为了自身的统治需要,开始接受基督教的教义。但基督教分裂为天主教和东正教两部分。


各民族因为自己与两大教派的交流程度,以及对各自教义的认可不同,选择了不同的派别,其中东斯拉夫人受到拜占庭帝国的影响,接受了东正教,而波兰等西斯拉夫人受到神圣罗马帝国的影响,成为了天主教的教徒。


处在这两大民族和教派之间,波罗的海民族在12世纪趁日耳曼人、斯拉夫人等分裂的机会,开始对外扩张领土,立陶宛人建立了一个由黑海延伸到波罗的海的王国—立陶宛大公国。

但立陶宛的对外扩张碰到了一个强大的对手—条顿骑士团国。

https://p3-sign.toutiaoimg.com/pgc-image/5813d8c24b8940f29982a52001e4332a~tplv-tt-large.image?_iz=30575&lk3s=06827d14&x-expires=1742615214&x-signature=UqzfzqA6HtmINIosf4HoQ85tJgs%3D
▲12世纪波罗的海各部落

条顿骑士团是十字军在东征过程中,由德意志地区的骑士建立的。他们因进攻伊斯兰势力获得了良好的声誉。


13世纪,条顿骑士团由于长期游离在外,想找到一个固定的地方驻扎下来,因而看中了波罗的海沿岸这片当时并未得到大规模开发的土地,特别是普鲁士人居住的地区。


信奉天主教,并同时是条顿骑士团成员的波兰公爵康拉德,在久攻普鲁士不得的情况下邀请条顿骑士团征讨普鲁士人。康德拉给予条顿骑士团土地作为报酬,而到处征战的条顿骑士团想要建立属于自己的政权,但正缺少地盘。双方各取所需,一拍即合。


在帮波兰进攻普鲁士的过程中,条顿骑士团逐渐壮大起来,1309年在波罗的海沿岸的西普鲁士地区建立了条顿骑士团国家。

https://p3-sign.toutiaoimg.com/pgc-image/6c89828e1d1c4fed9aaacbb2c32e8fff~tplv-tt-large.image?_iz=30575&lk3s=06827d14&x-expires=1742615214&x-signature=zm7tLk8V9f9dMeWVpWrNTmbXk5U%3D
▲条顿骑士团于1300年极盛时的势力范围

然而,请神容易送神难,让波兰没想到的是,条顿骑士团占领了西普鲁士后,使得波兰丧失了出海口。强大起来的骑士团为了扩大自己的领土,继续进攻波兰和立陶宛。不论立陶宛还是波兰单独都无力抵抗骑士团的攻势。


为了抵抗条顿骑士团的进攻,1385年,立陶宛国王约盖拉和波兰11岁的女王结婚。双方签署了《克雷沃条约》,根据条约的规定,立陶宛国王以及贵族要先接受天主教洗礼,而后才能成为立陶宛和波兰共同的国王。

从此之后,立陶宛和波兰成为了一个共主邦联。两国共同承认一个共同的国王,但是两国都还保留着自己的政治机构以及组建军队等权力。


https://p3-sign.toutiaoimg.com/pgc-image/f21a3f7c6d924f7a96ac30175cbcb564~tplv-tt-large.image?_iz=30575&lk3s=06827d14&x-expires=1742615214&x-signature=L3LQD1TAqA3Kd5Xx2EJOOfDXzzI%3D
▲1480年绘制的约盖拉形象

立陶宛和波兰两国的联合壮大了自己的力量,使得它们有了和条顿骑士团抗争的能力。


在立陶宛自身强大的同时,条顿骑士团控制的与立陶宛接壤的地区因为骑士团的严苛统治爆发了起义。约盖拉认为这是一个削弱条顿骑士团国的好机会,积极支持起义。

立陶宛和骑士团双方在格伦瓦尔德爆发了决定生死的战役。最终立陶宛联军取得了这场关键战役的胜利,条顿骑士团包括大团长在内的领导层大部分被杀,据记载两万多人的参战部队,8千名骑士被杀,14000人被俘,可以说这场战役使得骑士团精锐尽失。

https://p3-sign.toutiaoimg.com/pgc-image/93fb911dbd80479583705cc318ea8e9f~tplv-tt-large.image?_iz=30575&lk3s=06827d14&x-expires=1742615214&x-signature=AcuICls%2BTEQCnGFGWINIyeQJw5M%3D
▲格伦瓦尔德之战


战争使得条顿骑士团彻底走向了衰落,尤其是第一次《托伦和约》的签订,条顿骑士团国付出了割地和巨额赔款的代价。


为了支付高额的赔款,条顿骑士团在其控制的普鲁士地区征收重税,这严重阻碍了当地经济的发展。普鲁士当地的贵族为了获得更多的权力,也为了获得立陶宛雅盖隆王朝对他们反抗骑士团的支持,同意将普鲁士地区纳入立陶宛的版图。


https://p3-sign.toutiaoimg.com/pgc-image/c7ad53271c1d4b7d96bf2dd07f9f7478~tplv-tt-large.image?_iz=30575&lk3s=06827d14&x-expires=1742615214&x-signature=L4hZrn1VhXPBYI%2Fx%2B6DbhI6kt7s%3D
▲ 领导立陶宛、波兰彻底解决条顿骑士团问题的卡齐米日四世


立陶宛联军和条顿骑士团之间因此爆发了十三年战争,最终立陶宛联盟凭借雄厚的国力打败了条顿骑士团国,将骑士团国的普鲁士(今加里宁格勒州)等地区直接纳入了自己的版图内。此时的波兰立陶宛联盟的领土疆域达到120万平方公里,成为东欧地区当之无愧的一方霸主。


https://p3-sign.toutiaoimg.com/pgc-image/a4246c2976a248979149897197eb37e6~tplv-tt-large.image?_iz=30575&lk3s=06827d14&x-expires=1742615214&x-signature=jDELQkmn7RDHNweo%2FDdgGiQvWZ4%3D
▲立陶宛大公国疆域的变迁


在立陶宛和波兰共主的两个世纪里,由于王朝国王的偏爱,以及为了获得波兰南部到黑海一带的地盘,整个王朝的统治中心由立陶宛转移到南部的波兰。在这些因素的影响之下,波兰的实力越来越强大,远远强于立陶宛。


<hr>

二、遭遇强敌走向衰落


在立陶宛和条顿骑士团争斗的时候,其东方的斯拉夫人还处在蒙古人的控制之下,因而立陶宛不用担心来自于东方的威胁。谁知,等到它15世纪打败了条顿骑士团后,东方的俄国也在此时迅速崛起。


1480年,莫斯科公国在伊凡三世的带领下打败了蒙古军队,获得了独立。在伊凡三世及其继任者的领导下,通过征战先后获得了东斯拉夫人的广大领土,16世纪初成为了一个中央集权制的统一国家。


https://p3-sign.toutiaoimg.com/pgc-image/343bca9ba1204cab8541eeaf653970c8~tplv-tt-large.image?_iz=30575&lk3s=06827d14&x-expires=1742615214&x-signature=LYEpSyv2jk0K6AAboTjPU6TVBAw%3D
▲伊凡三世


强盛的莫斯科大公国继续对外扩张,疆域已经与立陶宛大公国接壤。莫斯科大公国的强大严重威胁到了立陶宛和波兰的安全。

1558年,莫斯科和立陶宛为了争夺波罗的海沿岸的古利沃尼亚(今爱沙尼亚和拉脱维亚)爆发了战争。立陶宛在莫斯科的攻势下是节节败退。


https://p3-sign.toutiaoimg.com/pgc-image/3fc0ec8e79c248219f7cc0d979bcd49b~tplv-tt-large.image?_iz=30575&lk3s=06827d14&x-expires=1742615214&x-signature=jOH4heOO1AtJU%2FA7J%2BpimTwH1dY%3D
▲莫斯科大公国崛起,立陶宛波兰的东边防线如临大敌

为了应对莫斯科的威胁,也为了两国能够继续联合,立陶宛和波兰贵族在1569年签署了《卢布林条约》,决定建立一个以同一个议会、选举、军事、外交为基础的联合政体。这个联盟波兰和立陶宛理论上在政治上是平等的,但因为波兰的力量更强,实际上以波兰为主导。


https://p3-sign.toutiaoimg.com/pgc-image/3ccaa88b907843c3a7a07882c183b8af~tplv-tt-large.image?_iz=30575&lk3s=06827d14&x-expires=1742615214&x-signature=JQ3XFsYv51Aj5MWpftWm8jfNXkc%3D
▲1635年波兰—立陶宛联邦的疆域


波兰和立陶宛在联合之初,挫败了莫斯科的攻势,迎来了黄金时代。但不久后波立联邦由于自身经济的薄弱而陷入统治危机。


1618年,在波立联邦西边的德意志地区,神圣罗马帝国控制下的波希米亚人民因为宗教压迫而爆发了起义。欧洲其他君主国趁此机会积极参与战争,最终本该属于神圣罗马帝国内部分歧的战争,演变成了全欧洲的混战。


混战中波立联邦因和神圣罗马帝国的哈布斯堡家族都信奉天主教,而站在了同一方,但结果是哈布斯堡王朝和波立联邦成为了三十年战争的战败者。


https://p3-sign.toutiaoimg.com/pgc-image/7978328ac9454dbba8fde586ef28aa0b~tplv-tt-large.image?_iz=30575&lk3s=06827d14&x-expires=1742615214&x-signature=SYG3s%2Fjh9dqdbgzQjMGGoNEcDag%3D
▲第二次抛窗事件—1618年三十年战争的导火线


三十年战争后,作为战胜国的瑞典获得了波罗的海沿岸的一些港口,一跃成为了北欧强国。战后莫斯科大公国趁波立联邦应付哥萨克起义不暇之际,入侵了波立联邦的东部。而占有了斯堪的那维亚半岛的瑞典帝国,也南下入侵了波立联邦。双重打击下,波立联邦彻底走向没落。

https://p3-sign.toutiaoimg.com/pgc-image/d360e2fe9078490587543493dc435382~tplv-tt-large.image?_iz=30575&lk3s=06827d14&x-expires=1742615214&x-signature=aVvx7iE%2B3W9BhZmvJLkZy%2BQlxGc%3D
▲瑞典帝国的扩张

在波立联邦走向衰落的时候,莫斯科大公国则迎来了一位伟大的国王—彼得一世。彼得一世在位期间积极进行了改革,组建了一支强大的军队,并在与瑞典的战争中取胜,使得莫斯科大公国成为了欧洲强国。

1721年,彼得一世创立俄罗斯帝国。俄罗斯帝国在彼得一世的继任者叶卡捷琳娜二世女皇统治时期进入了黄金时代。


https://p3-sign.toutiaoimg.com/pgc-image/b5242f23854648f5a913bd9937c64adb~tplv-tt-large.image?_iz=30575&lk3s=06827d14&x-expires=1742615214&x-signature=EQTSEGi4KNqvQfjXwtUEnrTBPEg%3D
▲彼得一世


俄罗斯帝国不断走向强盛,其南方也兴起了一个庞大的伊斯兰帝国—奥斯曼土耳其。双方为了争夺东欧地区的势力范围大打出手。

18世纪后期,波立联邦再次发生动乱。因为波兰国王选择依附于俄罗斯帝国,所以奥斯曼就支持波兰的反政府武装。俄土为了将波立联邦纳入自己的控制之下,爆发了战争,但最终俄国取得胜利。

在俄罗斯强大的同时,其西方德意志地区的勃兰登堡公国因为支持神圣罗马帝国对法国的战争,获得了帝国皇帝的支持,普鲁士王国成立。而波立联邦的南方是奥地利大公国,衰落的波立联邦就处在了沙俄、普鲁士和奥地利的包围之下。


1772年,俄罗斯、普鲁士、奥地利为了各自的利益,签署了第一次瓜分波兰联邦的条约。原来属于立陶宛大公国的波洛茨克、明斯克成为了俄罗斯的囊中之物。通过这次瓜分,波兰—立陶宛联邦丧失了约21万平方千米的领土,占其总国土面积的30%。


https://p3-sign.toutiaoimg.com/pgc-image/2be3fa323b49478c9bbe5f5990024bc3~tplv-tt-large.image?_iz=30575&lk3s=06827d14&x-expires=1742615214&x-signature=zxAASVgIojdYdFnjj3IJ1nnVvi0%3D
▲深黄色为1772年遭到瓜分后的波兰立陶宛联邦疆域


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在法国启蒙思想的影响下,波立联邦趁俄罗斯与奥斯曼战争的时机,也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波立联邦未经俄罗斯允许的改革,遭到了俄罗斯的反对,俄罗斯再次对波兰用兵。


1793年,俄、普再次瓜分波兰,波兰丧失了接近31万平方千米的领土,成为仅剩20万平方公里的小国,并成为沙俄的傀儡国。


沙俄等国的入侵,引发了波立联邦下层民众的反抗。为了彻底消灭联邦的抗争,1795年,俄、普、奥三国第三次瓜分波兰。经过瓜分,立陶宛大公国的大部分领土被俄罗斯帝国占领。


https://p3-sign.toutiaoimg.com/pgc-image/f0a224a157824838b4ba32e4bb810185~tplv-tt-large.image?_iz=30575&lk3s=06827d14&x-expires=1742615214&x-signature=W2yisjOxWIUbZ04YpQ1wurh4%2Bog%3D
▲波兰被三次瓜分示意图




三、独立后风光不再


波立联邦解体后,随着工业革命的进行,民族主义的传播,立陶宛和波兰地区也出现了独立运动。1830年法国爆发了反抗封建统治的七月革命,波兰、立陶宛等地区也受此影响爆发了反抗沙俄的十一月起义。


胳膊拧不过大腿,起义最终被沙俄镇压。这些地区在1863年又爆发了反抗沙俄的起义,由于敌我力量悬殊最终还是失败。


https://p3-sign.toutiaoimg.com/pgc-image/ffb91e8ec0c5450d9e3f331fbd268e2b~tplv-tt-large.image?_iz=30575&lk3s=06827d14&x-expires=1742615214&x-signature=9Pw7jt1QnHv%2FfrWObJMce%2BpBn9A%3D
▲《波妮亚》(波妮亚为波兰国家化身)金发女孩代表立陶宛


面对着强大的沙俄,立陶宛单靠自己难以摆脱被控制的局面。直到普鲁士的对外扩张引发世界性战争,才迎来了独立的机会。


民族主义的传播也影响到了德意志地区。1871年,普鲁士通过战争实现了德意志的统一。统一后的德意志积极对外扩张,最终引发了一战。一战结束后,波兰、立陶宛先后宣布独立。


https://p3-sign.toutiaoimg.com/pgc-image/e833783cb9c5476f849bab97c0ab1374~tplv-tt-large.image?_iz=30575&lk3s=06827d14&x-expires=1742615214&x-signature=0CfN6nxZ7qkHHyRyxnunYZsPSso%3D
▲立陶宛独立战争


独立后的立陶宛和波兰因处在德国和苏联之间,成为了大国争夺和牺牲的对象,尤其是在二战,被德国和苏联来回占来占去。二战后,立陶宛再次被迫成为了苏联的加盟共和国。


作为“祖上阔过”的立陶宛,在苏联解体的过程中,也是第一个要求独立的加盟共和国。独立后,立陶宛仅仅剩下了6万多平方公里的领土,与其鼎盛时期的100多万平方公里相比风光不再,成为了波罗的海沿岸三国之一。


立陶宛因为处在俄德之间的过渡地带,也处在东西欧文化的缓冲地带,它特殊的地理和文化位置使得它的兴衰与两国的博弈有着密切的关系。


而且它所谓的“阔过”,并不是真正成为了世界性的大国,也只是在波兰的带领下,趁斯拉夫人处在蒙古的统治之下,德意志四分五裂的时机的“顺水摸鱼”而已。所以一旦它周边的大国强大起来,它只能沦落为被瓜分的地步。


长期作者|羊洋洋
扬州大学历史系毕业|历史爱好者
责任编辑|Thomas
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毕业生|环球情报员主编


—(全文完)—

内容来源于51吃瓜网友投稿

宁仔队长 发表于 2025-3-22 16:00:32

现在的立陶宛才300万人口,四百年前波-立联盟立陶宛人口100都不到吧

花前月下 发表于 2025-3-22 16:08:04

立陶宛好惨,播种能力和影响力远不如同样被欺负的爱尔兰

快乐的德比 发表于 2025-3-22 16:35:05

转发了

陌爱 发表于 2025-3-22 16:37:34

团为蹦太高了[呲牙][呲牙][呲牙]

Eric视界 发表于 2025-3-22 16:54:12

好好学习学习

优雅风筝G 发表于 2025-3-22 17:25:34

感觉立陶宛像郑国

孤㕍归鸿 发表于 2025-3-22 17:39:50

俄帝搞的,俄帝吃土从不停歇!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祖上阔过”的立陶宛,为什么国土越来越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