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选择的多元性在李思思身上得到了生动诠释。这位曾被冠以 “董卿接班人” 的央视当家花旦,在事业巅峰期选择离开众人艳羡的 “铁饭碗”,一度引发外界诸多猜测。两年过去,她以自媒体人、知识型带货者的身份重新活跃在公众视野,用实际行动印证了 “是金子到哪都能发光” 的道理,也让当初的 “离职真相” 逐渐清晰。 
 
央视岁月:从北大才女到春晚舞台的年轻身影 
李思思的成长轨迹里,藏着 “优秀” 二字的注脚。她出生于军人家庭,自幼在严格的家庭氛围中长大,同时接受专业的舞蹈训练 —— 压腿、下腰的基本功练习占据了她童年的大部分周末,舞蹈老师常说 “这孩子身上有股不服输的韧劲”。这份韧劲,后来也成为她职业道路上的重要支撑。 
凭借多年的舞蹈功底,李思思以艺术特长生身份获得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多所顶尖高校的录取邀约。在择校时,她既不愿放弃对艺术的热爱,也渴望在人文领域深耕,最终选择了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进入北大后,李思思的才华很快崭露:她报名参加《北大新闻》栏目的主播选拔,面对镜头从容不迫,将专业知识与表达能力完美结合,成功入选成为栏目主播。即便身兼主播工作,她的学业成绩依旧稳居前列,课堂笔记常被同学传抄,成为校园里小有名气的 “才女”。 
 
真正让她与央视结缘的,是《挑战主持人》节目。大一那年,李思思抱着 “锻炼自己” 的心态报名参赛,从海选到晋级赛,她凭借清晰的逻辑、流畅的表达和稳定的台风,一路过关斩将,连续拿下八期擂主,成为节目史上首位达成这一成就的女选手,也让央视导演注意到这个极具潜力的年轻人。次年,她再次站上《挑战主持人》的舞台,这一次更是直接斩获季军,手中的获奖证书,成了她敲开央视大门的钥匙。 
2010 年,李思思正式入职央视,先后主持《欢乐英雄》《回声嘹亮》等综艺栏目。她的主持风格亲切又不失严谨,既能与嘉宾轻松互动,也能把控节目节奏,很快积累了大批观众。2012 年,26 岁的李思思迎来职业生涯的高光时刻 —— 她首次站上央视春晚舞台,与朱军、董卿等资深主持人同台。聚光灯下,她穿着得体的礼服,念出台词时声音清亮、眼神坚定,成为春晚史上最年轻的女主持之一。此后多年,她连续担任春晚主持人,稳健的业务能力让 “董卿接班人” 的称呼逐渐传开。 
 
事业稳步上升的同时,李思思的家庭生活也步入正轨。大学时期相恋的男友,在她入职央视后与她步入婚姻殿堂。为了支持她的工作,丈夫主动承担起更多家庭责任,从日常家务到家庭琐事都打理得井井有条。在事业巅峰期,李思思先后生下两个儿子,成为母亲后,她开始在工作与家庭之间寻找平衡 —— 有时录完节目已是深夜,她仍会赶回家给孩子掖好被角;周末若没有工作,便会推掉所有应酬,陪孩子去公园玩耍。 
离职风波:“向上走” 文案背后的清醒选择 
2023 年,李思思在社交媒体上发布文字,正式告别央视主持人身份。消息传出后,外界一片哗然:央视的工作被视为 “铁饭碗”,“央视主持人” 的头衔更是自带光环,她为何要在事业巅峰期离开? 
质疑声接踵而至,有人猜测她是 “被弃用”,有人觉得她 “错失好机会”。就在舆论发酵时,李思思发布的一条短视频引发关注:视频画面里,一只蜗牛正沿着墙壁缓慢攀爬,配文写道 “我们不怕走得慢,只要一直向上走,总能到达自己的高度”。这句 “向上走”,被部分网友解读为 “暗指职场困境”,甚至衍生出各种 “阴谋论”。 
 
事实上,离职的背后,是李思思对生活重心的重新考量。央视的工作强度众所周知,每年春晚筹备期间,她常常需要连续熬夜彩排,有时一天只能睡三四个小时;日常栏目录制也排得满满当当,陪伴两个儿子的时间越来越少。随着孩子逐渐长大,需要母亲陪伴的时刻增多,丈夫虽全力支持,但她仍觉得 “作为母亲,不能缺席孩子的成长”。同时,央视内部人才济济,竞争压力持续存在,她也希望能跳出熟悉的环境,尝试更自由的职业形态。 
这些考量,让她最终做出离职决定。那条 “向上走” 的文案,并非外界猜测的 “抱怨”,而是她对自己职业转型的鼓励 —— 不畏惧改变,哪怕起步慢,只要方向正确,就能找到新的价值。 
离职两年:多元身份下的新人生 
离开央视后的两年,李思思的生活开启了全新篇章。她将目光投向短视频平台,从 “零粉丝” 开始做起自媒体。与其他博主不同,她的视频没有空泛的自拍或流水账,而是充满温度与深度:每条视频都配有精心撰写的暖心文案,内容涵盖生活感悟、城市见闻等,点赞量基本稳定在万次以上。 
 
她打造的《思行》系列合集,至今已更新至 15 集,每一集都记录着她走访一座城市的所见所闻。最新一期聚焦宁夏,视频里,她漫步在腾格里沙漠边缘,用细腻的语言描述沙丘的纹理、夕阳下的驼队,还实地探访当地的枸杞种植基地,向观众介绍特色农产品;镜头切换到银川老街区时,她与街边的手艺人聊天,挖掘传统手艺背后的故事。这些内容让她被网友称为 “文旅推荐官”,也让《思行》成为平台上的优质文旅 IP。 
在自媒体领域站稳脚跟后,李思思进一步拓展职业边界。她转型成为 “知识型带货主播”,将央视主持人的严谨功底与亲切沟通风格融合:推荐书籍时,她能清晰解读书中的核心观点;带货农产品时,会详细介绍产地环境与品质标准。这种专业的带货风格,让她收获了平台 “年度优秀电商作者” 的奖项。 
 
她也从未完全脱离 “老本行”。去年的 W 盛典上,主办方临时提出需要一段串联主持,李思思没有丝毫慌乱,用 90 秒的脱稿主持流畅衔接各个环节,精准把控全场节奏,台下的掌声证明了她依旧在线的业务能力。此外,她还频繁参与各类商业活动:为景德镇瓷器文化活动站台时,她能熟练讲解瓷器的烧制工艺;在沈阳为爱尔眼科做科普时,会用通俗的语言解释眼科知识,专业度始终在线。 
偶尔,她会因脸部状态或着装引发短暂讨论,但这些声音从未影响她的职业节奏。更重要的是,离职后的她拥有了更多陪伴家人的时间 —— 社交媒体上,她会分享与两个儿子的互动日常:周末带孩子去郊外露营,教他们辨认植物;晚上陪孩子阅读,耐心解答他们的好奇提问。镜头里,她不再是聚光灯下的主持人,而是一位享受家庭温暖的母亲。 
 
某个周末的午后,李思思带着两个儿子在公园放风筝。大儿子牵着风筝线奔跑,小儿子跟在后面欢呼,她站在不远处,手里拿着手机,镜头对准孩子们的身影,嘴角带着笑意。手机屏幕的后台,还躺着《思行》下一期的策划文案 —— 关于下一座城市的故事,正等待她去记录。 
 
内容来源于51吃瓜网友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