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8日晚,电影《阳光俱乐部》主创团队现身天府新区三利爱琴海保利影院路演,映后互动中黄晓明对“成都造”影视产业的评价引发关注。 
路演现场 
黄晓明为“成都造”实力点赞 
影片由魏书钧执导,黄晓明领衔主演。为塑造患有智力障碍的“大儿童”吴优一角,黄晓明增重30斤,凭借这一角色他荣获第26届上海国际电影节金爵奖最佳男演员,并获得第38届金鸡奖最佳男主角提名。 
电影讲述吴优在加入“阳光俱乐部”成为高级合伙人后,面对母亲突患重病的人生变故,与哥哥吴迪(祖峰饰)选择截然不同的救母之路,坚信用乐观信念创造生命奇迹的故事。 
活动现场,这部由四川好奇易星、峨眉电影集团等多家成都影视企业联合出品的影片,因治愈内核收获观众“二刷”支持。面对“成都影视崛起”的提问,黄晓明坦言已将旗下影视公司落户成都:“就是看好成都影视的潜力,以后会常回来参与创作。” 
明星扎堆落子 
韩红领衔产业人才集聚潮 
路演中的掌声与表态,印证了“成都造”影视从制作实力到行业认可度的全面提升。黄晓明的产业布局并非个例,近年来成都以政策引力与文化底蕴,吸引韩红等明星纷纷落户打造影视实体。 
9月11日,韩红团队通过“乐绚影视音乐制作基地项目”正式落户成都音乐文创园,将个人工作室与经纪公司整体迁入武侯区。这一决策源于成都“全链条政策支持+专业服务保障”的双重优势——园区成立服务专班提供全流程对接,而武侯区深厚的音乐文化积淀更成为重要吸引力。据悉,韩红团队已启动三星堆、金沙文明题材作品创作,计划打造高标准影视音乐制作中心。 
不仅如此,近年来,成都围绕古蜀文化、大熊猫等地域特色推进影视创作,成果丰硕: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全球票房位列影史第五;重大题材剧《走向大西南》登陆央视黄金档;《熊猫计划》等影片票房过亿并获国际奖项;微短剧《家里家外》创下3天播放量破10亿的纪录,展现出成都影视在重大题材与主流商业领域的突破实力。 
微短剧《家里家外》海报。图据豆瓣网 
“成都造”的艺术含量同样引人瞩目,从《哪吒之魔童闹海》问鼎金熊猫奖,到《不虚此行》《阳光俱乐部》连续两年斩获上海国际电影节金爵奖最佳男演员大奖,成都出品的专业水准与艺术口碑已获得行业高度认可。加之第37届大众电影百花奖的成功举办,成都文创产业的综合实力与影响力正迎来新一轮的强势攀升。 
政策筑巢引凤 
成都迈向影视创制高地 
明星与项目的集聚,背后是成都影视产业政策体系的系统性支撑与全产业链布局。 
“成都造”影视作品频繁亮相,不仅体现了创作层面的“高产”,更折射出成都作为拍摄基地的吸引力持续增强。据统计,2024年全年在成都立项备案、筹备拍摄的影视作品已超80部。越来越多的市民发现,熟悉的街头巷尾正频繁现身于荧幕之中,“家门口”逐渐成为“取景地”。在众多导演看来,“成都既有烟火小巷,也有现代都市风貌”,其多元的城市气质能够全方位满足不同类型剧集的场景需求,展现出独特的拍摄优势。 
而成都的影视“制造实力”远不止于外景资源。通过出台《成都市促进影视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成都构建起省、市、区三级联动的政策体系,覆盖从创作、制作到发行、版权全产业链。近年来,一批现代化影视产业园区快速崛起,以专业的硬件设施和完善的产业配套吸引全国剧组,更推动众多影视企业在此集聚发展。 
《前任3:再见前任》取景天府新区麓湖公园社区。图据豆瓣网 
面向未来,成都将持续提升影视产业园区能级,依托天府长岛、成都影视城、四川省微短剧拍摄基地等产业集群,加快建设星桥光影中心、子龙城电影主题公园等重点项目,进一步夯实影视产业高质量发展基础。在产业生态方面,成都将实施中国(成都)电影投融资行动计划,畅通影视企业与金融资本对接渠道,并积极探索“剧本银行”等创新金融模式,激活内容源头活水。 
从一部作品,到一座城市,“成都造”正凭借源源不断的精品内容与日趋成熟的产业生态,在中国影视坐标系中勾勒独树一帜的图景。随着政策赋能、平台支撑、资本涌入、人才汇聚的同频发力,成都不仅将成长为优质影视作品的核心产出地,更有望跻身讲好中国故事、传递时代强音的关键文创枢纽,让文化的影视表达在全国乃至更广阔的舞台上绽放光彩。 
(来源:天府发布) 
 
内容来源于51吃瓜网友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