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亿特效、72小时单帧、九尾狐赵丽颖——《逍遥》把仙侠剧卷进了“电影军备赛”。
这不是口号,是剧组9月刚放出的硬数字:一分钟“万妖朝拜”镜头,渲染农场得连轴转三天三夜,电费就能烧掉一辆宝马。
把账算细一点,你会发现《逍遥》在下一盘“三杀棋”:杀成本、杀套路、杀渠道。
杀成本,是把电视剧当科幻大片拍;杀套路,是把虐恋爆款改轻喜剧;杀渠道,是让央视和爱奇艺同时“低头”,再顺手把马来西亚观众拉进群聊。
三招齐出,它想干的已经不是“爆”,而是给仙侠剧重新划及格线。
先说杀成本。
过去仙侠剧吹特效,常用“五毛”自嘲,观众也习惯了“背景PPT”。
《逍遥》直接搬来《流浪地球》的MOREVFX,把云南香格里拉整座雪山搬进硬盘——无人机先扫一遍,毫米级建模,回北京影棚再搭虚拟场景。
演员站在LED穹顶下,一抬头就是海拔4000米的云,呼吸不用喘,脸不会紫,镜头一转还能瞬间日落。
虚拟制片的好处是“现场可改”,导演徐纪周当天想加一道极光,调色板一拖,十分钟后演员就能看到新天象,省掉外景车等光的一天成本。
1.2亿里,三分之一烧在这套“数字外景”上,相当于把一部中等成本电影的钱,直接嵌进36集长剧。
业内已经有人放话:以后仙侠特效预算没上亿,平台直接打回重写PPT。
再说杀套路。
谭松韵×侯明昊,官方定位是“人妖轻喜剧”。
轻在哪?
第一,女主出场不是“满门被灭”,而是被“泡泡机”砸中——道具组把现代婚礼用的泡泡炮改仙气白,一按按钮,漫天花瓣泡泡,男主妖王子在泡泡里现原形,尾巴一甩,秒变“大型社死现场”。
第二,反派不藏着掖着,赵丽颖一上线就自报家门:九尾狐妖尊,前任妖族CEO,被徒弟侯明昊篡位,直接黑化。
师徒反目戏放在第18集,两人打足8分钟,物理特效加数字特效,一剑劈下去,虚拟场景裂成两半,镜头跟着碎片飞,观众弹幕齐刷“仙侠版《美国队长3》”。
轻喜剧外壳+高燃打戏,等于把“下饭”和“爽点”同时塞进来,既留住了“倍速观众”,也安抚了“打戏党”。
最后说杀渠道。
央视八套+爱奇艺,已经是“台网双保险”,《逍遥》还顺手把马来西亚Astro双星台拉进群,首播当天同步翻译马来语字幕。
更狠的是,央视综艺频道给一部电视剧开“主题晚会”,谭松韵现场唱跳古风Rap,把“妖界蹦迪”搬上电视。
爱奇艺则上线“妖界探险”互动剧,观众能点选“帮男主逃狱”或“陪女主偷仙丹”,不同分支对应不同彩蛋,把“二创”提前收编进正片。
一套组合拳,海外曝光、合家欢晚会、互动游戏全齐活,等于把“收视率、会员拉新、海外版权”三条收入曲线一次拉满。
行业端已经闻到火药味。
有平台制片人说:“以后仙侠剧立项,先问能不能虚拟制片,再问演员档期。
”
演员端也在洗牌:客串不再是为了“人情”,而是“技术背书”。
赵丽颖愿意腾出七天拍反派,看中的就是“九尾狐”数字造型可以反复使用——今天用在《逍遥》,明天就能剪进游戏CG,后天还能变主题乐园的打卡投影。
一次拍摄,多屏生命周期,明星IP也搞“降本增效”。
观众端反馈更直接。
微博话题60亿阅读量,相当于每个中国网民点进4次;B站二创霸榜,剪刀手们把谭松韵的泡泡机剪成“仙侠蹦迪”鬼畜,单条播放破千万。
弹幕里出现最多的一句是:“原来仙侠也能不苦情。
”
情绪价值给到位,轻喜剧+高燃打戏,正好对冲了“生活已经很苦,不想看情侣互捅”的集体情绪。
回到开头那个72小时单帧镜头,它不只是炫技,而是给仙侠剧立了一块“新门槛”:
以后观众打开一部仙侠,第一眼就能分辨——
虚拟场景是否“实景级”,打戏是否“电影级”,反派是否有“高光级”。
三点缺一,就可能在豆瓣被刷“不如逍遥”。
10月央视看片会还没开,已有广告商把“万妖朝拜”那60秒预剪成品牌片,排队等植入。
《逍遥》的算盘很明白:先让同行卷成本,再让观众卷期待,最后让市场卷价格。
仙侠剧从此进入“军备赛”时代,预算、技术、创意,一个都不能少。
下一次你听到“五毛特效”,脑海里会自动蹦出一块对比图:左边是过去绿幕抠像,右边是《逍遥》的LED虚拟雪山。
差距肉眼可见,观众口味一旦升级,就再也回不去了。
所以,这部剧真正的大招不是1.2亿,也不是赵丽颖黑化,而是它把“仙侠”这个古旧标签,一把拉进了电影工业流水线。
以后拍仙侠,先别谈虐不虐,先问钱包厚不厚。
观众只需要做一件事:坐等开播,然后看看谁第一个被新门槛绊倒。
内容来源于51吃瓜网友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