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0

0

收藏

分享

赵少康发出最后通牒!只接受郝龙斌当选,郑丽文阻力很大

东方寻史 · 9 小时前
中国国民党主席改选的这场选战,如今已进入倒计时,但战况却越来越像是一场家族纷争而不是政党治理。
赵少康罕见地撂下狠话,直言只接受郝龙斌当选,把自己的立场摆得明明白白,等于提前给这场内部竞争划了底线。
这番话一出,不但把蓝营内部的矛盾彻底推上台面,也引来了岛内外媒体的高度关注。

这事的棘手之处,还不在赵少康的态度,而在于他这番话背后隐藏的权力算计。郝龙斌本人始终态度低调,不争不抢;郑丽文则不愿轻易让步,宣称自己也有实力。
可赵少康却像是把郝龙斌当成唯一的“钦定人选”,不仅亲自下场拉票,还公开质疑所有对手的民调数据,甚至暗示郑丽文难以服众。
这种做法一方面确实让郝龙斌声势看涨,但另一方面,也直接把蓝营内部的对立激化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郝龙斌“被代表”,赵少康拉票拉过头?

赵少康之所以敢这样硬碰硬地表态,不光是因为他自己在蓝营内部的影响力,更因为他早就看准了一个节点:蓝营当前正处在路线调整的关键时刻。谁当主席,就等于谁掌握未来的方向盘。
赵少康支持郝龙斌,其实是想借此稳住深蓝基本盘,把路线拉回他熟悉的保守风格。但问题是,郝龙斌似乎并没有完全照着赵的剧本走。

从目前郝龙斌的回应来看,他更像是在刻意保持距离,没有对赵少康的“通牒”做出正面响应,也没有公开批评郑丽文。这种态度,既不像是合作无间,倒更像是“各走各的”。
郝本人在台岛政治圈一贯是走中间路线,讲求温和、稳健,不靠边站、不树敌,这次面对赵的强势姿态,他的“冷处理”反倒更像是一种政治自保。
而对赵少康来说,这种“被代表”的感觉,可能并不好受。他想用自己的影响力为郝龙斌铺路,却发现郝并没有完全接招。
这就让赵的做法显得有些尴尬。尤其是他对另一位竞争者郑丽文的态度,更加引发争议。他不仅质疑郑的民调数据,还含沙射影地说她难以服众,说白了就是在暗示:你选她,大家不会服气。
这种做法在蓝营内部造成了很大反弹。不少地方派系对此颇有微词,认为赵少康太过于“越界”,已经不是单纯的辅选,而是在用“老资格”压人。

更关键的是,这种压制式的拉票方式,并没有真正解决蓝营内部路线问题,反而让原本可以通过内部竞争达成共识的过程变成了一场火药味十足的权力拉锯。
郑丽文“不好搞”,赵系放话“合作免谈”

面对赵少康的强势站队,郑丽文的处境变得非常微妙。她并没有在第一时间反击赵的公开表态,而是选择继续参选,并强调自己有基层的支持。换句话说,她不服气,也不打算退让。
从她过去的风格来看,她的确不像是会轻易服软的人。但问题是,赵少康的态度已经很清楚了:只要不是郝龙斌,其他人上台都别想得到他的支持。

这不是单纯的选举策略,更像是一种变相的威胁。如果郑丽文最后真的赢了,赵系很可能就会选择“合作免谈”,甚至可能在未来的党务推动中“冷处理”、不配合。这样的局面对蓝营来说是极其危险的。
因为无论谁当主席,能否团结各路人马、整合党内资源,才是真正的考验。如果一上任就遭遇“内部抵抗”,那不但党务寸步难行,整个党也将陷入持续内耗的死循环。
而从台岛地方势力的反应来看,赵少康这番强硬表态并没有获得普遍认同。
很多地方派系认为,赵此举是在给党制造不必要的对立,把主席选举搞成了派系斗争。
尤其是一些中生代政治人物,更担心赵的做法会让蓝营在年轻选民中形象受损。毕竟现在选民对“老派斗争”早已厌倦,而赵这种“站队式拉票”,正好撞在枪口上。

蓝营内部这种“明争暗斗”,也早已引起外界关注。早在去年就有媒体曾分析,台岛反对阵营因为内部矛盾迟迟无法整合,对执政党构成不了有效制衡,最终只会让绿营趁机扩大影响。
从当前局面来看,这一判断正在变成现实。赵少康的做法若继续激化党内矛盾,不仅无法增强蓝营战斗力,反而可能把自己变成蓝营团结路上的绊脚石。
蓝营主席之争,背后是路线与权力的博弈

这场选举表面上是赵少康、郝龙斌和郑丽文三人的角力,实质上却是蓝营内部不同政治路线和利益集团的全面摊牌。
赵少康代表的是深蓝、保守、传统的路线;郑丽文则更倾向于本土、年轻、开放的方向;而郝龙斌,则希望在两者之间保持平衡,争取中间选民。这三种方向并存已久,但一直没有明确的整合方案。这一次主席改选,其实就是把这个问题正式摆上了台面。

如果郝龙斌最终当选,他能不能真正摆脱赵少康的“影子”,成了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如果摆脱不了,那他将被看作是赵的“代理人”;如果摆脱了,那赵系是否会“反水”也值得关注。
而如果郑丽文赢了,赵少康的反应几乎可以预见:冷处理、不配合、甚至公开批评。这样的局面,不论谁当选,蓝营都难以真正实现整合。
而这种不整合的状态,对台岛整体政局影响极大。蓝营若持续陷入内耗,不仅无法有效制衡绿营,更可能让绿营在两岸议题上更加激进。环球时报此前就曾警告,蓝营内部若无法稳定局势,绿营很可能趁势推动危险的“台独”议程,这对两岸关系和区域安全都是一种挑战。
长远来看,这场主席选举的结果并不会终结蓝营的内部问题。真正的问题,是如何在不同路线之间找到共识、在不同派系之间建立信任。

如果这场选举最终只是让某一派胜出,而没有解决根本问题,那不管谁当主席,蓝营都难以走出困局。赵少康这封“通牒”,或许只是蓝营内部深层危机的冰山一角。

内容来源于51吃瓜网友投稿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