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0

0

收藏

分享

女教师三人微信群聊八卦被行拘,法庭对决定义数字时代言论边界

宁心静致远 · 2025-10-24 16:47:19
三个人的微信私聊群是私人空间还是公共场合?一场看似普通的八卦闲聊,正引发一场关于言论自由与法律边界的司法较量。
2024年12月24日,杭州一女教师林淼收到一纸《行政处罚决定书》,她因在两个三人微信群传播关于某教师的不实信息,被处行政拘留2日。近一年后,2025年9月24日,这起案件在台州市天台县人民法院开庭审理。


1.jpeg

林淼将天台县公安局告上法庭,要求撤销行政处罚决定并赔偿损失。这场诉讼已不仅关乎个案对错,更触及了数字时代私密聊天与公共传播的法律界限。


01 三人群聊引发的行政拘留


2024年11月26日,林淼在名为“果冻局长群”的家庭群和“仙女下凡”的闺蜜群中,谈论了关于天台中学一名女教师“卖淫”的传闻。她随后将这一信息私信发给了一位朋友。


处罚决定书显示,警方认定林淼的行为构成诽谤,且给受害教师的“正常工作、生活、身心健康、名誉造成较大影响”,属情节较重。


但林淼主张,“仙女下凡”微信群和“果冻局长群”分别是自己的两个3人群,前者包括两名闺蜜,后者是和父母的家庭群。她认为这种小范围的亲密人员内部闲聊具有私密性和隐蔽性。


2.jpeg

案件特殊之处在于,与林淼一同谈论此事的友人也受到了不同程度处罚。闺蜜群中另一名编制内教师被行政拘留2日;而与林淼私聊此事后再将信息发到两个六人群的朋友,被处行政拘留4日,因怀孕未被执行。


02 谣言传播链与庭审焦点


庭审揭示了不实信息的传播链条。2024年11月26日上午,天台某中学多位老师已在办公室谈论有关女教师卖淫的传言。当天中午,林淼闺蜜群的张敏率先抛出这一话题。


林淼的朋友陈慧兰向她求证,双方在私聊中讨论了这一传言。当晚,张敏私信林淼询问具体姓名,林淼查找后给出了全名。这一信息又被陈慧兰转发到两个六人群聊,引发了更大范围的传播。


3.jpeg

警方在庭审中指出,林淼曾与受害教师任职同一学校,对不实信息内容的“知情性”更具杀伤力,更容易被他人听信。警方认为,林淼未核实信息真假,主观上存在明显过错。


而林淼反驳称,自己并非谣言源头,当地教育系统此前确有丑闻发生,使她误以为消息可信。她强调自己只是闲聊,并无主观恶意。


03 受害者与传播者的双重困境


4.jpeg

受害教师何某某在事发后情绪受到严重影响,在同事陪同下报案。她在朋友圈发文要求道歉,并将三人的《行政处罚决定书》发布在社交平台。


天台中学主要负责人表示,这位年轻教师入职不久,是班主任,平时表现不错。学校尽可能提供了帮助,目前该教师的教学工作未受影响。


另一方面,林淼认为行政处罚对自己的职业发展造成影响,“我是一个有违法经历被拘留过的人,任何人都可以拿这个事攻击我”。同样被处罚的陈慧兰坦言,这段经历让她对自我产生怀疑,每当看到有关行政拘留的案例都会心头一紧。


5.jpeg

04 公私界限模糊时代的法律挑战


北京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彭錞指出,在我国法律体系中,诽谤行为同时受民法、行政法、刑法规制。关键区别在于主观要件:作为民事侵权的诽谤可以是故意或过失,而作为行政违法或刑事犯罪的诽谤则必须是故意。


警方在答辩书中强调,点对点的传播基于特定熟知关系,会让信息接受者产生可信度极高的假象,大大提高二次传播风险。本案中,林淼私信的朋友陈慧兰确实实施了二次传播行为。


对于三个人的微信群聊是否属于“公共空间”的问题,法律界存在不同观点。此案的判决可能为数字时代的言论边界提供重要判例。


6.jpeg

案件庭审持续四个小时,法官宣布择日宣判。就在庭审前后,受害教师何某某在社交平台发文:“因为有位老师不服,法院通知我了,我终于得以看到当时的笔录。”


而林淼表示,她提起行政诉讼的原因之一是无法接受自己作为传播链下端被拘,但更早的传播者却未被追责。她希望法律能明确界定:私密聊天与公共传播的界限究竟在哪里?
这场诉讼的最终判决,或将重新定义数字时代我们每个人的言论边界。 不过聊八卦被拘我挺惊讶 这要是搁俺们村 能抓带走一大把[捂脸]

内容来源于51吃瓜网友投稿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