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0

0

收藏

分享

央视主持人孟盛楠:气质不输董卿,44岁仍未婚,风光背后有眼泪

有趣的光束IyT9j · 前天 18:39
44岁的孟盛楠依旧守着直播间的灯光,这大概是她给自己的人生答案:舞台可入骨,婚姻暂且缓一缓。她说“我在忙着和观众谈恋爱”,听来带点俏皮,却藏着多年打磨出的自洽。


1.jpeg

人们爱拿她和董卿比较,可真正的分水岭在于——董卿在孩子的背影里找到归宿,而孟盛楠把同样的温柔,投向一块又一块舞台。重播的数据里,她的出镜率几乎与中秋圆月同步。


2.jpeg

追溯缘由,得从兰州老城区那条狭窄的干道说起。父亲抓小偷的那幕,在街边凉皮的辣味里扎根,灼出了“使命”两个字。于是,小学的钢琴、周末的舞蹈,被她当成军规,一丝不苟。


3.jpeg

高三那年,家里计划让她考铁路局,她却订了一张硬座去北京。车厢里嗡嗡的嗑瓜子声盖不住她默背稿件的气息——嗓子哑了,她就用指节敲车窗找节奏。


4.jpeg

进入北广后,她把自己活成一枚闹钟。每天六点塑胶跑道准时出现,冬天的雾气像厚滤镜,别人拍照,她录音练声。室友偶尔开玩笑:“你比系里的钟楼还准。”


5.jpeg



6.jpeg

真正的分水岭发生在实习期。为了省钱,她坐20多个小时的绿皮车去福州,车站自动扶梯坏了,她一口气拎着行李箱爬上去,第二天就进录音棚。高烧39℃,她用冰矿泉水贴额头临时降温,稿子一句没掉。


7.jpeg

2005年考进央视,她先接一档深夜音乐节目,《影视留声机》的收视不温不火。她索性自己写片头文案,把歌曲背后的冷知识塞进去,三个月收视翻倍,第一次拿到“中国金唱片主持人奖”。


8.jpeg



9.jpeg

2011年的《中国文艺》让她直面对话李谷一、吕其明。那些老一辈艺术家常常“离题万里”,她干脆顺着话茬追问作品背后的时代切口,节目录到凌晨,摄像都换了两班,她还在翻他们年轻时的黑白照片。


10.jpeg

最险的一晚是在梅州中秋晚会,暴雨把提词器淋黑屏,她耳返里只剩嘈杂。她用四分钟把整台节目的串词重组,现场观众没人发现事故,后台却静默得能听见雨滴砸灯架。


11.jpeg

圈里常有人问她:“主持到这份上,为啥不走综艺路线,多挣钱又轻松?”她回答:“信息密度和情感厚度是两回事,快钱不解决我的成就感。”这句话后来贴进了央视培训教材。


12.jpeg



13.jpeg

感情方面,绯闻来得勤,落点却稀。高中暗恋同桌的作文还夹在她的钢笔盒里,可那已是她唯一承认的“心动证据”。鲁健的“银幕CP”、成龙的“节目花絮”,她一笑带过:“我的微信置顶只有导演组和父母。”


14.jpeg

三十五岁以后,亲戚们轮流递上相亲电话,她用同一个理由推掉:“我花很久做功课,只想让爱情这门课别挂科。”外婆听不懂什么课程体系,只心疼她久坐导致颈椎疼。


15.jpeg

工作之外,她住在一居室,最贵的家具是一面到顶的书柜。访谈里有人调侃“这不像明星的家”,她反问“主持人算明星吗?”然后端起保温杯喝枸杞,说今晚要把《长征组歌》的背景资料再过一遍。


16.jpeg



17.jpeg

她仍坚持每年抽三次空档回兰州,只为那碗剁得细碎的牛肉面。父母七旬有余,见到女儿第一句话总是:“台里忙不?”催婚被她巧妙地截成“忙不忙”的关心。她陪父母溜河堤,听黄河水撞石头的声音,看母亲把棉袄的扣子系到最上面。


18.jpeg

夜深回京,机舱灯熄灭,她点开手机备忘录,排着下一期节目的分镜。她知道自己欠父母一场婚礼,但更害怕仓促的仪式消解了爱情的厚度。舞台灯如果还亮,她就暂时不下场。


19.jpeg

或许未来哪一天,她会牵着谁的手走进镜头外的生活;也可能她依旧一个人拿着话筒对抗时差。无论结局,她已证明:一个人也能把中秋圆满演绎到极致,灯光下的她,从未孤单。


20.jpeg


内容来源于51吃瓜网友投稿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