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0

0

收藏

分享

钱再多也没用!赚34亿后被“边缘化”的贾玲,让冯巩错付了真心?

admin · 4 小时前
大年夜的电视里少了贾玲,客厅的聊天却没少提她——“人呢,是不是被封杀了?”一句玩笑,道出了大众的疑惑和不安。


1.jpeg

答案其实很简单:她在拍戏,也在谈下一支奢侈品广告。缺席舞台,不等于被舞台抛弃,这是她亲手做的取舍。


2.jpeg

想想数据就明白了。2021年,《你好,李焕英》收下54。13亿票房,全球女导演第一;2024年春节,《热辣滚烫》仍吸金34。4亿。手握资本和议价权,她不必再靠春晚五分钟证明自己。


3.jpeg

可成绩越高,质疑越响。《热辣滚烫》上映第三周票房骤跌一半,“减肥纪录片”“身材焦虑制造机”等标签满天飞。商业成功与口碑滑坡的反差,成了她隐身的直接推手。


4.jpeg

在社交平台上,她删掉了连轴转的宣传稿,只留下拳馆训练的短视频。一句“我还在磨下一部戏的本子”回应了所有“凉凉”揣测。


5.jpeg

如果说外界只看到“消失”,冯巩则更明白“脱胎换骨”的过程。二十年前,他揣着2000块替徒弟补房租,再领她跑小剧场,一晚500块,硬是把北漂日子熬成履历。


6.jpeg

这段师徒情没因为钱或名淡掉。去年冯巩生日,贾玲照例拎着蛋糕进门。饭桌上聊的不是春晚段子,而是她新片《转念花开》的剪辑方案。


7.jpeg

冯巩乐呵呵地说:“你要真只会讲包袱,我才着急呢。”言下之意,师父给的是起点,不是天花板。


8.jpeg

外界却爱用“背弃喜剧”指责她,好像演员一旦转行,就自动背叛粉丝。可行业残酷得很:一年能上春晚的相声演员不超过十位,能拍出十亿票房的导演却能长期握资源。


9.jpeg

于是她算了一笔简单的时间帐。拍电影,两三年打磨一部;录综艺,一季八期,每期飞行宣传还要二十天。想两头抓,只会两头误。


10.jpeg

再看商业端。巴黎某高奢品牌要她当全球代言人,条件是腾出半年档期走红毯、拍硬广。春晚小品一共给22天集训,这两件事注定撞车。


11.jpeg

她选择电影和品牌,那戏剧舞台势必要让位。决策像拆盲盒,有风险,但比原地踏步更能带来成就感——这是她自己给出的解释。


12.jpeg

有人替冯巩惋惜,觉得老人家培养的顶尖喜剧苗子“跑偏”了。可冯巩私下常讲:“当年要不是她先演相声,哪来今天的导演贾玲?”路径不同,本质都是讲故事。


13.jpeg

喜剧经历仍在作品里留下痕迹。《热辣滚烫》里“拳击台上摔手机”那场戏,看似即兴,其实就是早年相声捧哏的节奏感移植。只是观众更在意她瘦了没,忽略了叙事技巧。


14.jpeg

骂声多了,她索性把沉默当练功。新片团队透露,她在云南单独住了15天山间民宿,早晚跑步,中午改剧本,对着墙壁练对白,把情绪抠到字里行间。


15.jpeg



16.jpeg

选择退到幕后,并不代表从此不演。她已经和沈腾口头约定:等《转念花开》宣发结束,两人用三周时间磨一个双人短剧,纯网播,不上电视。对她而言,这才是“随时归队”的最好证明。


17.jpeg

圈内制片人看得更透:“她正把自己升级成‘超级IP’——导演、制片、代言人三合一。等模式跑通,谁还在乎一年上不上春晚?”


18.jpeg

那些“边缘化”的传闻听着吓人,本质是市场与注意力的拉锯。观众希望流量常驻,创作者却需要缓冲;时间被拉长,误解就滋生。


19.jpeg

她偶尔也自嘲:“从前台词是‘你快乐吗’,现在一天开四个会,连吃饭都定在人手咖啡厅,哪还有空快乐。”抱怨完笑一声,继续谈分账比例。
等《转念花开》亮相,成色如何谁都说不准。但无论票房高低,她至少守住了主动权——不被舞台定义,也不被舆论推着走。
冯巩当年的2000块,换来徒弟今天的自由选择权。这笔投资,在师父眼里早已回本,甚至赚到“桃李无价”的红利。
观众若真喜欢贾玲,不妨再等等。她没走,她只是在给下一次亮相准备更厚的底稿。
一个创作者最奢侈的权力,就是决定什么时候出现,什么时候离场。

内容来源于51吃瓜网友投稿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