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0

0

收藏

分享

曾一夜成名,“日入百万”的郭有才,如今泡沫散去,他过得如何?

平常 · 昨天 22:26
“一天掉粉十万,比烧烤签子掉得还快。
1.png


2.png

谁还记得去年夏天,菏泽南站那个穿复古西装、梳油头一嗓子《诺言》把自己唱成流量印钞机的郭有才?
才十五个月,账号日均观看只剩1.2万,巅峰时可是百万人在线围观,落差比蹦极还刺激。
更扎心的是,他刚和鲁花出的联名烧烤料,首月只卖掉八千罐。
3.png

听起来不少?
对比头部主播一场直播秒空百万件的战绩,这点销量连仓库灯油钱都盖不住。
网友辣评:调料没糊,人设先糊。
4.png

菏泽文旅局也悄悄把“城市推荐官”头衔收回,换给了一群非遗大爷。
官方没说重话,但行动比台词狠:流量可以造势,但不能造神。
紧接着,网信办下发新规矩——以后主播接广告,得先把身份证、营业执照、无犯罪记录统统晒出来,相当于给“滤镜”装上碎玻璃,谁再敢玩“北大录取通知书”这种低成本造假,直接社死。
5.png

郭有才团队也缩成五人“迷你公司”,主要业务从“打造现象级”降级成“帮本地超市拍促销短视频”。
报价表流出,一条十五秒口播最低三千块,评论区全是“当年一场直播打赏顶现在干半年”的唏嘘。
可你要以为他彻底凉了,倒也未必。
6.png

眼尖的人发现,夜市里那个重新支起的烧烤摊还在,招牌换成“郭有才·诺一小串”,桌角贴着二维码,扫码直接跳转他的抖音橱窗——剩的那点流量被当成老汤,能熬一点是一点。
人家还顺手考了中级厨师证,把套餐分量、辣度、腌制时间都做成SOP,隔壁摊主看得直乐:网红也开始卷标准化,和肯德基抢饭碗?
老婆苏畅也没闲着,注册了服装品牌,主打49元夜市T恤,胸口印着“诺言”两个字,走量不走心。
7.png

两口子一个负责烟火气,一个负责地摊经济,把“过气”硬生生拆成两份工资,每月进账依旧能把房贷续上。
按业内人估算,靠着存量铁粉、线下小摊、代运营散单,一年下来仍能做到百万级别——比上班强,比巅峰惨,典型的“腰部中游”,撑不死也饿不着。
有人问他为啥不干脆退网,他回了一句挺实在的话:“退网容易,退生活难。
8.png

”一句话把无数想梭哈全职做短视频的小年轻打回现实:流量是借的,日子是自己的。
这事给所有想靠一首歌、一个梗逆天改命的人提了三个醒:
1.翻唱类账号生命周期已经缩到3-6个月,平台算法喜新厌旧的速度比烧烤翻面还快,没原创就等于没护城河。
9.png

2.观众先信人再信货,一旦“人设”裂缝,销量跟着塌方,72%的网友把“真实”写进关注理由,造假成本肉眼可见地飙升。
3.监管铁拳不会提前打招呼,文旅部已经放话:以后谁再拿“网红景点”当噱头,先掏导游证、安全证、消防意见,一纸批文就能让百万投流打水漂。
再看郭有才,每天傍晚还是准时出现在烧烤炉前,汗珠顺着油头往下滴,偶尔抬头对手机镜头笑笑,直播间在线人数从巅峰的百万跌到一万二,弹幕也从“哥唱哭我了”变成“调料多送一包呗”。
10.png

他边翻串边哼自己写的新歌,旋律一般,但歌词挺戳人——“火会熄,烟会散,日子还得翻一翻。

流量江湖里,没人能一直站在C位。
11.png

有人退场,有人硬撑,有人把流量熬成老汤继续兑钱。
郭有才把复古西装换成了厨师服,把百万直播间缩成一米八的烧烤炉,炭火依旧通红,只是再没人把他当神话。
说到底,网红的尽头是小商贩,这结局不体面,却挺踏实。
12.png


内容来源于51吃瓜网友投稿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