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当年熊黛林没分手,今天住浅水湾隔壁的会不会是她?
”——我刷到这条弹幕时,郭富城正牵着方媛在澳门唱《对你爱不完》,镜头扫过去,方媛的腰细得像没生过三胎,弹幕瞬间被“赢麻了”刷屏。
可没人知道,熊黛林同一天在抖音直播,单场卖出五千多万,下播后她一个人去停车场,坐进那辆郭可颂送的粉色劳斯莱斯,司机问她回南区还是去机场,她愣了两秒:“回公司,双十一预案还没过。
”
你看,所谓“天王嫂修罗场”早就不在情场,在财报里。
方媛的Moka旗舰店首页挂着“天王同款”,其实郭富城只穿过一次,还是品牌方硬塞的公关图。
后台数据告诉我,真正买单的是25-30岁小镇女生,她们攒下两个月工资,就为了婚礼上能穿“方媛嫁豪门同款鱼尾”。
另一边,熊黛林把LYN运动服直播间做成“宝妈复仇记”,弹幕刷“姐姐杀疯了”,她笑着把瑜伽裤提到肋骨上方,遮住剖腹产的疤,那条疤她从不给老公看,却拿来换流量——当晚链接卖出八十万件,佣金比郭富城去年演唱会分红还高。
港媒爱写“两女隔空斗富”,可真实世界里,她们连堵车路线都刻意避开。
郭富城买浅水湾新房那天,熊黛林正好带女儿去南区马术学校,司机绕了远路,她没说破,只在后视镜里瞄了一眼吊着气球的工地,转头问助理:“下周LV活动,方媛去不去?
”得到否定答案后,她让化妆师把眼线再挑高两毫米,镜头扫过来时,她知道自己眼角的锋芒足够让通稿写“状态完胜”。
最讽刺的是,两人同时入选福布斯中国名人榜那天,熊黛林在78位,方媛92位,中间隔着14个名次,却共用同一个数据公司做舆情报告。
报告里写着:方媛的“豪门甜宠”标签带来28%溢价,但复购率不足三成;熊黛林的“独立大女主”人设转化率高,却常被骂“消费前任”。
数据不会说谎——她们一个卖的是“嫁得好”,一个卖的是“离得开”,买家却是同一批深夜刷手机刷到哭的女人。
我去年在上海淮海中路遇到过方媛,她带着女儿买冰淇淋,店员认出她,小声说“熊黛林昨天也来过”,她头也没抬,只把女儿被风吹乱的刘海别到耳后,那动作和郭富城在演唱会上给她整理碎发一模一样。
那一刻我突然明白:哪有什么输赢,她们早就不在一个赛道。
一个把婚姻做成轻奢品牌,一个把离婚做成上市公司,橱窗里摆的都是自己血淋淋的过往,只不过有人切成钻石,有人磨成刀。
所以下次再刷到“方媛腰臀比”或“熊黛林直播破亿”时,别急着站队。
点进购物车看看,那件写着“独立女性必入”的瑜伽裤,和标注“名媛同款”的婚纱,可能出自同一家代工厂。
缝纫机下的线头缠在一起,就像她们的人生——曾被同一个男人打上死结,又被她们各自解开,一个打成蝴蝶结卖给你做梦想,一个编成渔网捞光流量。
而我们这些看客,一边骂一边买,顺手把“下辈子要做自己”的评论,点赞到热评第一。
内容来源于51吃瓜网友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