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0

0

收藏

分享

从灵气少女到破壁者:杨幂演技二十年的争议与进阶

毛小毛 · 3 天前
在华语影视圈的流量版图上,杨幂的名字始终与"话题"紧密相连。从童星出道到顶流演员,近二十年的演艺生涯里,她的演技如同一块多棱镜,在不同时期折射出截然不同的光影——既有《仙剑三》里的灵动锋芒,也有模式化表演的争议,更有近年转型中的笨拙与突破。尤其在《哈尔滨一九四四》《生万物》等作品接连亮相后,关于"杨幂演技是否真的进步"的讨论再度升温,这场横跨多年的演技博弈,远比角色本身更耐人寻味。
初绽与高光:灵气底色的奠定

杨幂的演艺起点,带着天赋型演员的鲜活质感。十四岁在《神雕侠侣》中饰演的郭襄,眼波流转间全是少女的娇憨与澄澈,即便戏份不多,也让观众记住了这个"灵气逼人"的小姑娘。这种灵气在《仙剑奇侠传三》中达到第一个高峰,她一人分饰唐雪见与夕瑶两个灵魂迥异的角色:唐雪见的刁蛮任性藏着赤诚,一个挑眉瞪眼都带着烟火气;夕瑶的孤寂深情浸在骨子里,眼神放空时仿佛盛满了千年等待。彼时的表演虽带着青涩,却全无匠气,角色的情绪如同自然流淌的溪水,顺理成章地走进观众心里,只要一眼,就能分辨出夕瑶与唐雪见的不同。
1.jpeg

2011年的《宫锁心玉》让洛晴川成为现象级角色,也让杨幂迎来国民度的爆发。这个穿越时空的少女,在宫廷权谋中完成从天真到坚韧的蜕变,杨幂将初入宫闱的好奇懵懂、面对爱情的犹豫坚定、遭遇算计的隐忍反击,层次分明地铺展开来。那些灵动的微表情——被算计后的懊恼撇嘴、看穿人心时的狡黠眨眼、抉择时刻的咬唇沉默,共同构成了角色的生命力,也让"灵气"成为她早期演技最鲜明的标签,那个时候她一人分饰两角,一眼能看出来两个角色的不同,当时八阿哥一直分辨不出来两个人,当时还怀疑八阿哥到底爱不爱晴川,两个人这么明显的不同居然都认不出来。
2.jpeg

2017年的《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则是她从少女向成熟演员过渡的标志。白浅上神横跨三世的人生轨迹充满复杂性:作为司音时的率真冲动、成为素素时的温柔隐忍、回归上神后的高冷霸气,杨幂用不同的语调、步态甚至眼神状态完成区分。尤其是"挖眼"那场戏,没有撕心裂肺的哭喊,仅靠颤抖的指尖、泛红的眼眶和压抑的喘息,就将极致的痛苦与绝望传递得淋漓尽致,这个角色也成为她演艺生涯的重要里程碑,证明了她驾驭大女主复杂情感的能力。
3.jpeg

争议与瓶颈:模式化标签的困局

就在灵气被反复印证时,杨幂的演技开始陷入争议漩涡,有可能长年跑剧组,习惯了那样的演技。
导演李少红早年的评价一针见血:"快乐就是哈哈哈,痛苦就是哇哇哇,她不过脑子,以至于想过脑子的时候,不知道怎么过" 。这种"程序化表演"在《小时代》系列中被放大,林萧的崩溃戏码永远是仰头大哭、肢体颤抖,虽符合角色设定,却因缺乏层次变化引发审美疲劳。此后的《扶摇》《谈判官》等剧集中,类似的表演痕迹愈发明显,角色情绪的转换显得生硬突兀,被观众调侃为"换剧不换人",从此,杨幂的演技就一直处在争议当中。
4.jpeg

更棘手的是,长期拍摄偶像剧形成的职业习惯,成为她演技突破的桎梏。在《哈尔滨一九四四》开机初期,导演张黎就指出她"会刻意找镜头"的问题,那些为了上镜好看而设计的表情管理,与"冷血特务关雪"的人物内核格格不入 。她曾引以为傲的"一秒落泪"技能,也逐渐暴露出短板——哭戏虽有爆发力,却缺乏情感铺垫,正如张黎所言:"她的哭,一定不是关雪心里的事" 。这种"为哭而哭"的表演,让情感表达流于表面,难以引发观众共鸣,看着她演得很用力,也很想演好,可是观众没有办法共情。
5.jpeg

转型之路的数次尝试也曾遭遇滑铁卢。《我是证人》中,她为盲女角色付出诸多努力,雨中追逐戏里膝盖跪出紫黑淤青,却仍因演技生硬被诟病;《宝贝儿》中素颜扮丑饰演残疾人,导演刘杰耗时九个月打磨,最终却坦言"后悔没让她演哑巴" 。这些作品的失利,让"流量明星无演技"的标签牢牢贴在她身上,即便粉丝强调其敬业,也难掩市场对其演技的质疑,杨幂一直在寻求转型,可是转型的道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


6.jpeg

破壁与进阶:近年作品中的演技蜕变

与嘉行解约后,杨幂的演技探索呈现出全新面貌,尤其是2024年以来的几部作品,让观众看到了她"打碎重来"的决心。在《哈尔滨一九四四》中,她饰演的特务关雪堪称颠覆性尝试——美艳皮囊下藏着蛇蝎心肠,敏感多疑的底色里是颠沛流离的创伤。为了贴合角色,她刻意打破"精致感",在与胡彬肢体接触时表现出的表面厌恶,与对宋卓文的主动亲近形成鲜明反差,这种细节处理背后,是对人物心理动机的深度揣摩。影评人谭飞精准指出:"她表演的反射弧更长了,不再那么直接,有了更多思考过程的展示"。
2025年热播的《生万物》,则是她挑战现实主义题材的重要一步。为饰演从地主之女蜕变为村妇的宁绣绣,她提前四个月扎根农村,割麦喂鸡、挑水种田,甚至增重十斤培养人物状态。剧中"雪地断亲"的哭戏被央视电影频道评为"年度最美落泪",这场戏里,她没有沿用以往的爆发式表演,而是通过泛红的眼眶、颤抖的声线和欲言又止的神态,将角色的痛苦与决绝藏在克制之中,展现出难得的情感厚度。秦海璐在直播间评价她"极聪明,摸着演员的门道了",正是对这份进步的认可 ,杨幂演了快二十年戏,被人评价为摸着演员的门道了,不知道这个评价算不算好。
7.jpeg

即便仍有争议——比如被指"白净皮肤与农村妇女形象不符",台词里的"俺"不够地道,与倪大红等老戏骨对戏时仍显稚嫩,但不可否认的是,她的表演已摆脱过去的"自我重复",想在演员的道路上走得更久。
在《酱园弄》中,戏份不多的王许梅被视作"人生角色",在里面和赵丽颖谁的演技好一直被粉丝们拿来比较;《长安的荔枝》里的郑玉婷虽出场短暂,却成为"点睛之笔" 这里的角色确实很好,但是出场时间太短了,不足以展示她的演技就结束了。这些配角的成功,证明她不再依赖主角光环,而是能通过精准的细节塑造,让小角色绽放光彩。
8.jpeg

争议中的真相:进步与不足并存

评价杨幂如今的演技,需要跳出"非黑即白"的认知陷阱。客观来看,她的进步有目共睹:其一,角色理解更有深度。关雪的狠戾与幺鸡的狠戾截然不同,前者是纯粹的恶,后者是底层挣扎的苦,这种区分体现了她对人物内核的精准把握;其二,表演方式更显克制。不再追求"一秒落泪"的炫技,而是学会用"留白"传递情绪,让观众自行体会角色的内心波澜;其三,职业态度更加沉潜。从主动找表演老师抠细节,到下乡体验生活,她正在用"笨办法"弥补基本功的短板 。
9.jpeg

但短板同样不容忽视。编剧汪海林的点评或许中肯:"努力精神能打7-8分,效果却只有5分"。她的台词功底仍有欠缺,《生万物》中的方言台词略显生硬;面部表情的灵动性有所下降,被质疑"脸部僵硬影响角色表达";在处理复杂情感时,偶尔仍会露出"程序化"的痕迹,比如《生万物》中告别亡母的戏份,被指"梦回《小时代》" 。这些问题,本质上仍是早年表演习惯留下的烙印,需要更长时间的打磨才能彻底根除。
在争议中继续生长的演员

从灵气少女到转型破壁,杨幂的演技轨迹恰似一部浓缩的影视圈进化史——她既受益于流量时代的红利,也受制于流量标签的束缚;既因模式化表演遭遇质疑,也因持续努力赢得转机。如今的她,正处在从"流量明星"向"实力派演员"转型的关键期,《哈尔滨一九四四》《生万物》等作品不是终点,而是她演技探索的新起点。
正如谭飞所言:"从这两部戏开始,她正式进入了当一个好演员的起点"。杨幂的演技或许尚未达到"封神"的高度,但她身上那种"被打碎后重新拼接"的韧性,那种愿意放下光环从零开始的勇气,正是演员最珍贵的品质。在观众审美愈发严苛的今天,这份进步值得肯定,而未来的蜕变,更值得期待。毕竟,真正的演技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奇迹,而是在争议与打磨中慢慢生长的果实。

内容来源于51吃瓜网友投稿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