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0

0

收藏

分享

离开央视 2 年后,再看李思思如今的处境,任鲁豫的话终于有人

智慧原野Uwd · 昨天 19:44
离开央视整整730天,李思思没掉粉反而多了一条新收入渠道,首场直播带货销售额破亿,这个数字把还在体制内熬资历的同事看懵了。
她出现在海岛综艺,素面朝天,蹲在地上捡贝壳,镜头扫过,眼角皱纹明显,却没人刷老,弹幕清一色喊舒服。
节目组后期统计,她的单人cut播放量比其他嘉宾高出一倍,理由很简单:观众看腻了完美,想看点活人。
1.jpeg

把时间拨回2022年,她递回工作证那天,内部群一片安静。
没人敢问原因,也没人敢预测她下一步。
央视文艺中心同年离职的还有一个制片主任,出去做文化公司,半年亏掉北京一套房。
对比之下,李思思的步子慢得离谱,消失四个月,只发了一张在厨房煎蛋的背影,点赞却冲上百万。
2.jpeg

有人猜她怕了,其实她在算账:房贷、孩子学费、老人保险,一年固定支出七位数,靠积蓄只能撑两年。
她得找一条能长期流水的路。
她先砍掉最赚钱但最耗人的母婴代言。
团队不解,她给出数据:母婴号粉丝虽然多,转化率却低得可怜,商单报价高,复购率只有8%。
3.jpeg

她把目标转向30-40岁女性,这批人掌握家庭财政,愿意为质感买单。
第一场直播选品会,她带了一张excel表,里面列着168种商品的历史低价、日常价、直播间价,比选春晚节目还细。
结果开播18分钟,一款499元的真丝衬衫卖空,品牌方临时从杭州调货,空运成本吃掉三成利润,她照单全收,只为保体验。
那天她一个人坐在直播间角落,啃冷掉的包子,对工作人员说:今天赔的,下个月补回来。
4.jpeg

第二个月,她靠复播和品牌追加投放,把利润拉回15%。
有人总结她直播风格:不喊家人们,不逼单,语速比春晚慢一倍,却能让观众听完三分钟介绍再下单。
第三方平台拉出数据,她的退货率只有9%,行业平均22%。
秘诀简单,她坚持把每款商品自己用一周,真丝衬衫洗了三次不起球才上链接,儿童绘本先读给自家娃,孩子没听完直接淘汰。
5.jpeg

粉丝吃这套,留言说买她推荐的东西像抄学霸笔记,省心。
综艺只是她每周固定输出的一个栏目,报价不算顶格,却能持续刷脸。
节目组原本担心她放不开,结果她第一个跳海,呛了水还继续录。
导演后来透露,这段不是设计,摄像跟拍时她真滑倒,剪辑想剪掉,她要求保留,说省得后期买热搜。
6.jpeg

播出后,这段意外冲上热榜,平台省下一笔宣传费,下一季合同主动给她涨价20%。
外界最关注的是她怎么分配时间。
她公开过一张日程表:早上六点起床,跑步半小时,七点叫孩子起床,八点送学,九点直播选品,下午两点录短视频,四点接娃,晚上八点复盘数据,十一点前睡觉。
周末留给家庭,手机关网络,只用座机。
7.jpeg

有人质疑这样还能维持热度?
她给出答案:短视频更新频率降到一周两条,单条播放却涨到平均800万,原因是内容从干货变成日常,观众更爱看。
数据不会骗人,两个月粉丝涨了120万,广告报价反而上浮30%。
她给离职同事的建议只有一句:别把自己当明星,先当个体户。
8.jpeg

话糙,却是她踩坑后的总结。
最初她也曾找过专业MCN,对方给她做人设:独立女性、学霸妈妈、精致生活,她试了一个月,数据好看,人却累到崩溃。
后来她把账号收回来,改成随意记录,粉丝反而更稳。
现在她签的合作只有三个长期品牌,其余一律拒掉,理由简单:SKU太多,品控会崩,口碑一塌,再多钱也捡不回来。
9.jpeg

回头看,任鲁豫当年那句归零被反复提起。
李思思在采访里回应:不是放下,是换个盘子装菜。
她手里现在有三家公司,一家做直播电商,一家做少儿朗诵培训,一家做品牌顾问,员工加起来不到三十人,上半年总营收却过了亿。
最挣钱的不是直播,是培训。
10.jpeg

她把央视那套发声方法拆成十二节课,客单价三千八,一期招两百人,三个月滚动一次,名额还抢不到。
家长认的是她教过儿子拿全国朗诵金奖,比广告管用。
她也不回避年龄话题,身份证写着1986,快四十。
直播间有人刷老了,她直接念出来,回一句:老就是履历,不信你到我这个收入再谈年轻。
11.jpeg

屏幕安静三秒,随后礼物刷屏。
第三方数据平台显示,她的粉丝里43%是35岁以上女性,购买力最强的那批人。
有人算过,她一年公开行程不到一百天,其余时间都在家或公司,比当主持人时清闲。
她也不劝别人辞职,只说:先把账算清,再谈。
房贷、学费、养老,数字列出来,能承受就跳,承受不了就熬。
话虽冷,却是真话。

内容来源于51吃瓜网友投稿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