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有人在说全红婵了。 
她去暨南大学报到那天,穿了件普通的白色T恤,头上戴个帽子,想混在人群里。 
 
但她还是被认出来了……很多人。大家都在看她,有些人还掏出手机对着她。她有点害羞,脚步也快了些,头低着,好像不想让别人注意到。 
 
开学仪式上,她想低调也不行了。 
她被安排作为新生代表上台,站在最中间的位置,校长亲自给她戴上校徽。下面全是掌声和目光。 
 
进了大学,她读的是体育学院的运动训练专业。 
体育学院的院长她还认识——苏炳添。以前一起出去比赛,是“战友”,现在成了她的“领导”。 
 
熟人。 
有人觉得她亏了,凭她的成绩,明明可以去更好的学校。可看了她的课程表,大家又不说话了。学校给她安排的课程,几乎是专门给她一个人定的。 
 
里面有心理课。 
还有一门课,叫媒体应对课。这个课,对她来说,可能比别的都重要。 
 
她以前跟媒体打交道,吃过不少亏。 
一次采访,记者故意问得很煽情:“别人都关心你飞得高不高,但你累吗?” 
她没顺着话说,直接回答:“这话问的……谁不累啊,你上班不累吗?” 
 
还有一次,她那句口头禅“小小巴黎,拿捏”,被一些媒体人拿出来说事,批评她不懂谦虚,没有礼貌。 
还有记者故意为难她,问她“拿捏”的英语怎么说。 
她也直接:“我不想知道。” 
 
看她拿了金牌,高兴地向德国运动员展示,有个记者就在直播里评价她,说她疯疯癫癫的,不学外语,不跳水的时候就像个白痴。 
 
这些事情,传着传着,就变成了“情商低”、“不会说话”的标签,贴在她身上了。 
学校给她安排的媒体应对课,是有原因的。 
 
但谁也没想到,她大学生活的第一课,不是来自课堂,而是来自网络上对她身材的指指点点。 
就因为开学那天露了面。 
 
照片传出去,很多人第一眼就看到:全红婵胖了。 
确实,她整个人看上去比以前大了一号。穿着那件亮黄色的T恤,肩膀和胳膊上的肉都挺明显的。 
 
于是,批评的声音就来了。 
有人说她放纵自己,不好好管理身材。有人指责她肯定是因为贪吃,不够自律。还有人翻出她休假时的照片,吃根辣条要被说,戴个手镯要被骂。 
 
这些话,比对手的武器还伤人。 
可她真的是因为“贪吃”和“不自律”才变胖的吗? 
 
看看她的家人就知道了。她妈妈和哥哥,身材都是偏壮实的。这东西,是写在基因里的。 
她的妹妹全红桃,还有弟弟全进鹏,也都是跳水的。 
 
但他们两个,都因为同样的问题,早早退出了。就是发育关。十岁出头,身高体重猛长,身体一下子就不是跳水的料了。 
他们控制得非常严格,晚饭不吃,午饭有时候就靠一块西瓜顶着。 
没用。身体该怎么长,还是怎么长,躲不开。 
 
妹妹现在转行做了跳水队的助理教练,弟弟就正常上高中了。 
跳水这项运动,对身材的要求太苛刻了。 
 
体重每增加一公斤,起跳的高度就要降低两厘米。空中的重心会偏,入水的水花就压不住。每一个细微的变化,在空中都会被无限放大。 
全红婵的发育关,其实早就开始了。 
从东京奥运会结束到现在,她的身高从1米43长到了1米6,体重也从38公斤涨到了48公斤。这些数字,对一个普通女孩来说是成长,对她来说,是挑战。 
她的那个招牌动作207C,完成质量掉了很多。以前轻松拿95分以上的动作,有一段时间,得分掉到过64分。 
 
这种无能为力的感觉,让她很痛苦。 
她自己也说过一句很沉重的话:“我也有年轻过,但我怎么也找不回年轻的感觉了。” 
 
即便如此,她也没想过放弃。 
在大家看不到的地方,她每天都要进行6个小时的高强度训练。除了水里的动作,陆地上的核心力量训练一点没少。 
她还要穿着控重服跑步,进桑拿房脱水,吃的都是计算好热量的食物。为了增加力量,她练引体向上,从一开始只能做3个,硬是练到了能做8个。 
 
今年5月,她因为腰椎劳损,退出了全国冠军赛。7月,又因为脚腕的旧伤,缺席了世锦赛。连续两次大赛都没参加,外面议论纷纷,很多人猜测,她是不是不行了,准备退役了。 
她什么都没说。 
一个月后,她在自己的社交平台上,发了一张训练之后的照片。照片里,她脸颊通红,满头都是汗,后背的衣服已经完全湿透了。 
教练陈若琳一直陪着她。 
陈若琳帮她严格控制饮食,陪她加练到深夜。全红婵曾告诉教练,自己因为压力太大,半夜会突然惊醒,满脑子都是害怕自己“跳不好”。。。。。。 
现在,央视新闻、人民日报这些主流媒体都站出来为她说话了。 
他们发文批评那些对她身材指指点点的人,“不能毫无下限”。他们告诉大家,青春期发育是自然规律,一个运动员的健康,永远比金牌更重要。 
这些报道,就像是在给她撑腰。 
她还在跳。 
跳台上的水花溅起来,很快就会消失不见,但那些汗水,一直都在。 
 
内容来源于51吃瓜网友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