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阿里的股价算是打了个漂亮的翻身仗,今年以来累计涨了不少,港股市值也重新站稳3万亿港元。
要知道前几年阿里可不太好过,2020年10月之后就进入了困顿期,有阿里员工说,以前张勇去外省出差,省里一把手都会主动见,后来都避着走。
说实话,阿里能缓过来,马云2024年底的频繁亮相挺关键的,尤其是参加了民营企业家座谈会之后,公司好像一下子就不迷茫了。
2025年8月阿里还调整了业务结构,把之前的“1+6+N”改成四大板块,一门心思盯着电商和云+AI,连所有业务都要往AI上靠。
本来想觉得这种调整也就是常规操作,后来发现还真管用,平头哥新研发的PPU芯片都上了央视新闻,参数能跟英伟达H20比,之前传的AI芯片测试也有了进展。
阿里翻红靠调整,荣耀却陷“两头难”
阿里这边慢慢找回节奏,荣耀那边却有点上火。
2025年第二季度,荣耀国内手机份额跌到6.2%,直接掉出了前五名,高端市场还被华为鸿蒙生态挤得没地方去。
本来想觉得荣耀的AI手机战略能救场,毕竟喊着“阿尔法战略”要五年投百亿美元,后来发现它的YOYO智能体也就停留在表面交互,不是用户刚需,根本打动不了人换手机。
老实讲,阿里和荣耀现在的处境有点像“一个想找终端落地AI,一个想找资源补短板”。
阿里的阿里云虽然还是国内第一,但面临的压力不小,火山引擎在MaaS赛道已经追上不少,高德作为本地生活的流量抓手,也急需突破。
荣耀更不用说,要冲IPO就得抬估值,销量不行,只能靠“AI生态”讲故事,可自己又没云端大模型和场景数据,这事儿根本玩不转。
为啥阿里非找荣耀?荣耀又为啥盯紧阿里?
如此看来,俩家能合作,都是算着“互相需要”来的,对阿里来说,选荣耀真不是随便挑的。
小米、OV都有自己的云服务和AI团队,阿里根本没话语权,二线品牌倒是听话,可一年就卖千万台,喂不饱阿里云的需求。
荣耀不一样,2024年全球出货5500万部,MagicOS还能统一推送,一条补丁就能把通义千问装到亿级手机上,这规模刚好合适。
更何况荣耀现在“听话又缺粮”,云侧大模型、芯片农场都没有,一年100亿AI预算大部分花在端侧,云侧预训练的钱远不如BAT。
它要冲IPO,2026年3月前得完成辅导验收,短时间内能落地的AI方案,也就阿里能给,不仅有云,还有大模型和本地生活数据,这是腾讯云给不了的。
对荣耀来说,选阿里云也是没办法的最优解,华为云虽然强,但荣耀要做海外市场,合规上就卡壳,而且华为手机是直接竞品,不可能给核心资源,腾讯云只能提供云服务,没有大模型和数据支撑。
阿里云有工信部的AI合规牌照,海外节点近30个,既能帮荣耀做国内政企安全手机,又能支撑海外市场,这种“打包服务”刚好戳中荣耀的痛点。
合作看着美,对手们可没少使绊子
俩家合作的算盘打得精,可外面的对手们没闲着。
华为鸿蒙NEXT生态2025年已经全面商用,设备超10亿台,“端+云”一体化直接挤压荣耀的中高端市场,苹果更狠,iPhone17能本地跑70亿参数大模型,还能生成4K视频脚本,明显是想抢回中国市场份额。
除了手机圈的对手,美团也插了一脚,2025年9月美团上线了“小美”App,能整合外卖、出行这些服务,直接盯着高德扫街榜的本地生活生态。
说实话,高德扫街榜首日4000万日活看着热闹,可GMV才是美团到店的零头,SKU少、优惠券也不多,用户光看榜不消费,这事儿就难长久。
本来想觉得俩家只要把AI功能做好就行,后来发现关键得落到“赚钱”上。
现在阿里和荣耀已经跑通了端云协同,接下来得把AI用到实处,比如用高德的数据帮小店预测销量、提醒补货,把流量变成真金白银。
阿里现在靠四大业务板块冲扩张,荣耀就是块试金石,成了就能证明协同效应,不成的话,阿里的扩张路还得再摸索。
毫无疑问,阿里和荣耀这事儿不是简单的合作,更像是互相搭着过河。
阿里需要荣耀把AI和云落地到终端,荣耀需要阿里的资源翻身、冲IPO。
虽然对手多、难度大,但只要能解决用户真痛点,比如让AI帮用户省时间、帮商家多赚钱,说不定还真能在激烈的市场里拼出一条路来。
内容来源于51吃瓜网友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