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0

0

收藏

分享

琼瑶墓地现状!周围摆放圣诞鲜花,大批粉丝围观,周杰发文引热议

KrystleMic · 昨天 10:35
“她走了快一年了。”这句话在去年冬天说出来时,还是一阵兵荒马乱的哀痛,但转眼就成了一场温柔的、带点隽永的怀念。说出来没有一丝生硬,就像她笔下的那些“慢慢走、慢慢看”,时间总带走太多煽情,最后剩下的竟还都是琼瑶式柔情。
1.jpeg

过去一年里,阳明山臻善园花坛花花草草,成了追思者的打卡点。谁能想到琼瑶这样一个把爱写到极致的人,最后选择了无碑、无香——只剩清晨的露水和山风做伴?网友一开始还以为是什么秘密基地,后来才明白,这就是琼瑶最后的“温柔一刀”。没有长队、没有纸钱,只有一片花海。12月冷成冰壳子的时候,有人把一整棵圣诞树搬到她墓旁,还配上红玫瑰和康乃馨,仿佛就是一段“在水一方”,圣诞老人安静站着当守灵人,冬天也有节日的暖意。
2.jpeg

那些年看过《窗外》《庭院深深》的粉丝,早已把琼瑶的套路读成了DNA。她的爱情故事是纠缠,是拉扯,是“你不爱我,我偏要守你一生”的执拗,也是隔着时代回望青春的方式。每次重播《几度夕阳红》《情深深雨濛濛》,无数人嘴上骂狗血,心里却一遍遍被戳到柔软地带。“你若安好,便是晴天”,现在这个梗几乎变成了她的签名。
3.jpeg

其实,她的人生戏也够精彩。1963年《窗外》把她拉进言情大神的头牌名单,1979年和平鑫涛联手办皇冠出版社,生活像一部长篇小说,高潮不断。丈夫生病,人生又多了一道坎。多年守病榻,到2019年人走茶凉,留下了财产纠纷这一出现实剧。最后这一段,琼瑶也撑下来了,谁又比她更习惯鸡飞狗跳里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呢?
4.jpeg

离开的那一天,是2024年12月4日。就在淡水的那栋1.2亿豪宅里,秘书发现她那一刻,她已经没有什么痛苦,只有遗书和视频,擅自把自己的人生收个尾。家人按照遗愿,一切从简。连灵堂都没有,更没有公祭,冷静得不像是几代人偶像的谢幕,却和她这些年行事风格如出一辙。有人说她是“用生命写情书”,最后落笔收尾也是干净利落。
5.jpeg

告别仪式那天,儿子亲手送骨灰入花坛,两个小孙女和媳妇低头站在一旁——很像琼瑶剧的那种静谧慢镜头。平鑫涛那边只有隔几公里的山头,同样没有过多修饰。林心如、俞小凡、李翘君等老戏骨也来了,没有煽情发言,低调得像是朋友之间的一次小型聚会,更像是友情岁月里互道晚安。
6.jpeg

陈中维随后在脸书上直接官宣了地点,欢迎粉丝来悼念,但别带香烛。人来到现场,有人自觉带走纸钱和祭品,“环保祭奠”成了新梗。那种你以为不符合大众习惯的做法,一下子就变成了琼瑶迷新的默契。还有粉丝从各省赶到,冷风中把剧照和手写信塞进花丛,现场气氛带点仪式感,又像一场神秘的聚会。
7.jpeg

说到粉圈跟进,《还珠格格》一众演员在短短几天内成为网络焦点。周杰最典型——那一口“尔康式回忆杀”拖到12月7日才发长文,配上一张嫩草时期合照,往事如烟。这份迟到的悼念,有人夸真挚,有人喊蹭热度:“你这波操作是后来者居上还是消费故人?”瓜圈争议一度升级,比剧里尔康和紫薇哭戏还辣眼。隔了几天,他再发二轮长文,说琼瑶是恩人,怕大家借机蹭流量。网友一句“别消费琼瑶,更别消费自己”,直接登上热搜。
湖南、成都还有地方纪念馆,墙壁上贴满书和照片,观众像TM逛展一样一波又一波,但社交媒体上的留言渐渐多于线下。到了2025年,阳明山渐归平静,访客少了,悼念线下转线上,新年到来时家人在烟花下合影,朋友圈里的琼瑶变成了“永远的背景板”。
遗产纠纷也没再升温,《还珠》《梅花三弄》等剧冷不丁又上了地方台,粉丝在B站自发“琼瑶宇宙”复盘,每一条弹幕都是一句老情歌——“如果云知道”、“情为何物”轮番登场。她的书新版开售成绩反弹,80后甚至拖着00后来重温,曾经被嫌弃的套路,现在却成了怀旧的底色。
细想下来,琼瑶这一生,最懂得怎么把爱和离别都放进故事里。她的最后选择,也像是一本未完结的小说——山间花海里为自己铺了结尾,后人能读的,也能念的,故事永远不散场。有网友说:“一生传奇,告别干脆,她的爱情故事还会有无数新人演下去。”这大概就是琼瑶的底色——情深深雨濛濛,故事远没有结束。

内容来源于51吃瓜网友投稿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