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0

0

收藏

分享

2025养老金上涨落幕!3个意想不到让退休人拍大腿,今年谁吃亏了

历史说书馆 · 2025-9-6 16:09:49
2025年的养老金调整正式收官。从7月开始,各地陆续把补发的钱打进卡里,老人们算着账,有高兴的,也有犯嘀咕的:“今年这调整,有不少出乎意料之外的事?”
今儿咱就掰开了聊,今年养老金上涨最让退休人员意外的3件事。
尤其是第三个,很多工龄长、养老金高的人直拍大腿。不过先别急,咱们一条一条理清楚。

首先说第一件让人“没想到”的事:今年国家层面的养老金调整文件,居然比往年晚了近半个月。
往常啊,养老金调整的通知基本在5月底到6月之间就发了。可今年呢?直到7月10日,人社部和财政部才联合印发《关于2025年调整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的通知》。消息一出,不少退休人员赶紧翻出日历:“7月才公布,会不会耽误发钱?”
结果各地倒挺利索,从7月中旬开始,北京、上海、广东这些省份陆续公布了本地的调整方案,到7月31日前,绝大多数退休人员都收到了1月到7月的补发养老金。
为啥今年文件发得晚?后来看官方解读才明白,今年国家在制定政策时更慎重了。毕竟养老金是1.3亿退休人员的“保命钱”,涨多少、怎么涨,得综合考虑物价、工资增长、基金承受能力等一堆因素。确保方案既合理又能落地。虽然文件发得晚,但从各地执行速度看,并不慢国家发完通知后不久,各地就陆续公布方案,尤其难得的是很多地区的补发款7月底前就到账。这说明啥?国家对退休人员的诉求响应速度快,政策制定的“稳”字当头。



第二件让人“没想到”的事,是各地挂钩调整的差距比较大,尤其是和“工龄”挂钩的部分。工龄长的人,如果身处与工龄挂钩指数低的地区,不免失落。
大家都知道,养老金调整一般分三部分:定额调整(每人涨一样多)、挂钩调整(和缴费年限、养老金水平挂钩)、倾斜调整(对高龄、艰苦地区等特殊群体额外涨)。今年最受关注的,是“挂钩调整”里的“工龄挂钩”——也就是缴费年限每满1年,能多涨多少钱。
往年不同省份的工龄挂钩比例差距也不小,但今年格外明显。比如西藏,缴费年限每满1年涨0.88元;当然也有一部分地区挂钩比例超过0.5%,不少地区是低于0.5%,像江苏省,挂钩比例是0.3%。
但是大家也不必太纠结,在工龄挂钩上略低,可能在定额调整、与养老金挂钩或者倾斜调整上力度更大。
第三件让人“没想到”的事,是养老金高的人与养老金水平低的人上涨差距并不是很大,7000元甚至8000元的退休人员,综合下来一个月涨不到100元。养老金在3000多元的人,能涨个70 多。
按往年经验,养老金水平高的人,因为基数高,涨得更多。也就是说挂钩调整部分往往能多涨甚至翻倍。但今年养老金水平高的人并没有太多明显优势。
以辽宁省退休的王大爷为例,他养老金是7140元左右,涨了94元,老伴养老金3360元,涨了70元。两个人上涨的差距并不是很大。可以说王大爷的涨幅没有达到2%,而老伴就超过了2%。



这其实是国家适当“提低控高”政策的体现——连续21年上调养老金后,现在全国企业退休人员平均养老金已经超过3500元,高养老金群体(比如7000元以上)的替代率(养老金与退休前工资的比例)已经不低了,适当控制他们的涨幅,把更多增量给低养老金群体,能让整体养老金差距缩小,更公平。今年养老金上涨,国家已经发话,要向中低收入群体倾斜。这也是一个体现。
说到这儿,可能有人要问了:“那今年调整下来,到底谁受益最多?”答案是:所有退休人员都受益了。虽然有人涨得多、有人涨得少,但全国退休人员人均养老金涨幅是2%,大家的实际购买力是提升的。
再回头看这三个“没想到”:政策公布晚但执行快,体现的是国家对退休人员的重视;工龄挂钩差异大,是各地平衡政策的综合考虑;高养老金者涨幅小,是为了让更多低养老金群体“多涨点”。这些调整背后,其实都藏着同一个逻辑——养老金不是“发钱游戏”,而是要让每一分钱都花在刀刃上,让退休人员的生活更有保障、更有尊严。
您今年养老金涨了多少?属于哪类情况?欢迎在评论区聊聊,咱们一起唠唠这“养老钱”的那些事儿。

内容来源于51吃瓜网友投稿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