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日晚,一架来自台北的航班悄然降落在北京首都国际机场。走下舷梯的是洪秀柱——这位曾经的中国国民党主席,如今成了岛内“统派”阵营最引人关注的代表人物之一。她此行,是为了参加次日举行的中国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活动,也就是备受关注的“九三阅兵”。
就在她落地北京的同时,岛内政坛却炸了锅。民进党当局的怒火已经冲破底线,从行政到立法,从官媒到网军,几乎一夜之间全线围攻。
而另一边,国民党中央的表现却令人意外:不再试图遮掩,不再刻意撇清,甚至有些人干脆“默认”了这一切。那么,洪秀柱为什么愿意在政治压力下依然前往?又是什么让民进党如此紧张,甚至不惜动用“司法手段”进行打压?
洪秀柱的这次北京之行,背后没有党职、没有公职,只有个人身份。但她的影响力却远不止于此。她代表的不是一个人,而是一种声音——反对“台独”,坚持两岸统一。她不是第一次站出来,在北京冬奥会时,她就曾公开表示中华民族的复兴不应缺少台湾。
这次参加九三阅兵,是她一贯立场的延续。站在长安街的观礼台上,她不仅是用脚步表达立场,更是用行动打破民进党所构建的“敌对叙事”。岛内绿营最忌惮的不是她的言论,而是她的坚持。
名单陆续公布,民进党的情绪也逐渐失控。除了洪秀柱之外,前国民党秘书长李乾龙、新党主席吴成典、劳动党主席吴荣元、统一联盟党副主席李尚贤等人也确认出席。甚至有台大教授苑举正、旺旺集团总经理蔡旺庭等知名人士也提前数日抵达北京。
这份名单在台媒曝光后,立刻引发轩然大波。民进党“立委”邱志伟公开叫嚣:凡是赴陆参加阅兵者,都应依法制裁。台陆委会则更早放话,称此类行为可能违反“两岸人民关系条例”,将依法处理。
民进党越喊打喊杀,越暴露它内心的恐惧。他们害怕的不是洪秀柱一个人,而是她所代表的“沉默多数”。他们担心的是这种声音一旦被听到、被传播,岛内就再也难以维持“大陆威胁论”的幻象。
其实,洪秀柱的出现只是冰山一角。这次阅兵的意义,不止是纪念抗战胜利,更是一次国家意志的集中展现。45个方队,70分钟盛典,国产主战装备集中亮相,尤其是东风导弹方阵,传递出不容忽视的信号。
岛内的年轻人也在开始觉醒。过去民进党一直通过教育、舆论等手段控制叙事,试图让新一代“忘记自己是谁”。但这堵信息墙正在被打破。越来越多的台湾青年开始质疑民进党的说法,甚至在社交平台上公开表示:“我是中国人。”
这种觉醒,不是偶然,而是现实的推动。从疫情到经济,从安全到民生,民进党一再让人失望。当他们试图用“抗中保台”来掩盖治理失败时,洪秀柱这样的出现,就像一面镜子,把他们真实的面目照得清清楚楚。
这场风波也揭开了国民党内部的矛盾。面对民进党铺天盖地的攻击,国民党中央没有像过去那样急着划清界限。虽然朱立伦、蒋万安等人依旧保持沉默,但党务系统的回应也变得微妙。
国民党文传会主委林宽裕表示,前党务人士的立场并不代表当前的国民党。这句话听起来像是撇清关系,实际上却为洪秀柱保留了空间。毕竟国民党内不少人也认同她的理念,只是碍于选票不便表态。
民进党对这件事的处理方式,反而让更多人看清真相。他们一边高喊“自由民主”,一边却对表达不同立场的人进行打压;一边说要尊重历史,一边却否认抗战胜利的民族记忆。
更令人失望的是,他们还在替日本“洗白”。今年是抗战胜利80周年,日本在岛内的殖民历史本应被清算,但民进党却试图淡化这段历史,甚至将日本投降描述为“终战”。这种言论早已引发岛内舆论不满。
洪秀柱在个人声明中也提到了这段历史。她说,如果没有国共合作,就没有抗战胜利;如果没有千千万万中华儿女的浴血奋战,就没有今天的和平生活。她参加阅兵,就是为了铭记历史、团结民族。
她还提到自己的职责不仅是表达立场,更是传承记忆。作为中国国民党前主席,她认为有义务向世界展示台湾不等于“台独”,两岸同属一个中国,这是历史事实,也是民族血脉的延续。
在这场事件中,美国的态度也耐人寻味。特朗普政府此前高调支持所谓“台独”,可这次阅兵事件中却选择了沉默。既没有表态支持赖清德,也没有批评洪秀柱。这种静默,本身就说明了问题。美国对台湾的态度,本质上是一种工具性利用。
他们在需要时鼓动“台独”势力叫嚣,但真正遇到风浪时,第一时间就是撇清关系。这一点,岛内越来越多的人已经看清。
而赖清德依然沉迷于“封锁”策略。早在阅兵前,他就指示安全部门点名马英九、洪秀柱、夏立言等人,警告他们不得前往大陆参加活动。还扬言将依法查办,甚至引用“叛国罪”来威胁。
结果洪秀柱不仅去了,还公开宣布到了北京。这让赖清德的封锁彻底失效,民进党原本想通过高压手段阻止“统派”发声,反而激发了更多人关注这次阅兵。更有意思的是,连部分民调都开始出现变化。
岛内支持“统一”或“维持现状”的比例明显上升,特别是在20至35岁的年轻族群中,对民进党“抗中保台”的口号已经产生疲态。而洪秀柱等人的坚定立场,反而让他们成为年轻人眼中的“勇者”。她们顶着压力,走出岛外,用自己的行动告诉世界:台湾不是孤岛,两岸不是敌人。
阅兵当天,台媒持续跟踪相关报道。洪秀柱、吴成典、苑举正等人一一亮相,接受采访时的言辞也坚定有力。他们表示能受邀观摩阅兵,是一种荣耀,也是对自己民族身份的认同。
他们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我们是中国人。”这句话,在岛内曾经被贴上“禁忌”标签,但如今却越来越多地被公开说出。这是身份认同的回归,也是历史记忆的觉醒。
从长安街的铁流,到台北街头的沉思,这场跨越海峡的记忆之战,远未结束。洪秀柱的脚步,或许只是开始。越来越多的人正在用实际行动,打破信息茧房,走出意识迷宫。
赖清德和民进党当局的焦虑和失控,说明他们已经感受到危机。“台独”叙事的根基正在动摇,而两岸统一的声音,正逐渐变得清晰而坚定。
洪秀柱的北京行,是一次勇敢的出发,也是一记响亮的回音。民进党越是恐惧、越是打压,越说明他们已经站在历史的对立面。历史不会遗忘那些坚持真相的人,也不会放过那些背叛民族的手。
信息来源:
洪秀柱将出席九三阅兵:抗战胜利是全民族记忆,勿忘国耻唤起国魂——海峡导报
内容来源于51吃瓜网友投稿 |